行品第二(第五讲)_般舟三昧经(一)

当下念佛 积功累德

当下念佛 积功累德

这个简易本就是《佛说般舟三昧经》总共七千多字,七千多字当中的讲如何行法,就是“行事品第二”,最关键讲心法。

心法当中的第一句话,讲菩萨如何疾得是三昧,说“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那主要是讲没有疑想如毛发许。疑惑心是行般舟的天敌、行般舟的大敌。何种疑惑呢?如毛发许的疑惑。那么如何破除疑妄呢?要讲三字诀,“勿起想。有与无。”

“勿念生。勿念老。勿念病。勿念死。”“勿念痛。勿念痒。勿念饥。勿念渴。”

讲了这么多的勿念,实际上断除的是疑想。这么多的勿念,每一个勿念都有很多的案例,它表达不同的方面。整个三字诀可以从一个角度看,每一个三字都是行法的要点,都是修行的要诀;每一个三字都是断除我们的疑想、断除我们的疑惑,都有甚深道理在里边。前边我们讲了,

勿念苦。勿念乐。”

念苦,这个苦对于行般舟而言,这个苦乐关的转变,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变、一个思想,念苦、念乐。般舟注定在常人看来是个苦行,太违反常规,太不可思议,还不是违反常规,太颠覆常规,颠覆常规呀,太颠覆了,跟常规完全不一样。

那么按照常规的思想,少吃少喝不出念佛堂,这么长时间地经行念佛,按照常规的思想,那是太辛苦了。如果说知见清净,首先的一条是苦乐的知见清净。

何为极乐世界啊?没有众苦,但受诸乐是名极乐。首先是一个苦乐关的心境,脑子。疑想,关于苦乐的疑想也很多,认为苦了,认为乐了,认为太苦了,认为从来没这么苦,认为何必这么苦,等等等等。都会产生很多的疑想。这个知见如果不清净,就是非常不清净的缘起,带来很多的疑想,带来很多的有漏。

所以这个苦乐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这个苦乐关的根本的转变,是导致定意法能不能定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什么时候真正知道苦行妙行、难行能行——“般舟不苦,太妙了,般舟不难,太有意思了”,如果这样的话,就有意思了,苦乐关。我就发现,这个苦乐的心理如果不转换,你必定要搞很多的插曲。这个苦乐关的一个根本的清净,是行般舟之心一个内在的非常深刻的内涵。

何种苦呢?我们刚才讲感恩苦、欢喜苦、不怕苦、怕不苦、代众生受苦。如果你真的不以般舟为苦了,真的内心深处能做到以般舟为乐了,心甘情愿了,那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就算般舟入门了。所以这个苦乐的转换非常的重要。

而且,这个苦乐的转换非常的重要,也是一切般舟行持动力的一个源泉。你心力从哪来?从你的知见转换过来,从你的没有疑想过来。当你以苦——这个般舟里边的苦行为妙行,不是无意义的吃苦。般舟的苦一点都不白吃,般舟的苦那实在是吃苦了苦、现业了业,太有意义了,太奥妙了,太奥妙了。

般舟的苦直接拓展我们的心量、增强我们的意志、点燃我们的心力,等等等等。对这个苦乐,这个苦和乐这方面知见的清净,而一旦我刚才讲了这个,真正超越苦乐的境界和层次的时候,从证量上来讲,就这个心地而言,你就超越了初果。超越了初果,当然不是说你完全取得初果的证量的水平,就心地而言,就这个心地,所以这个心地而言,就果报来讲还不圆满,至少站到那个线上去了。

“勿念苦。勿念乐。”这个苦和乐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上次就唠叨了半天,今天看到它又忍不住讲两句,这是内在心力的一个源泉。

今天我接着往下讲:

“勿念生。勿念老。勿念病。勿念死。”

勿念生老病死。“勿念生。勿念老。勿念病。勿念死。”释迦牟尼佛就是碰到生老病死才出家,觉得解决不了生老病死的问题,没有一个法门能够圆满地解决生老病死,不老、不病、不死的问题。

 “勿念生”“生”是生命的最活跃的、最旺盛的一种状态。那么就告诉你,在生命的四种状态当中,你都要学会念佛。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没有分别相。因为你毕竟要经历生、老、病、死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都要念佛,是公平的,是没有分别的。当你在生的状态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未来毕竟面临老、病、死的状态,要趁你年轻、趁你业障比较浅的时候,体力比较旺的时候,运气比较好的时候,趁这个时间早早地用功。

年轻人身体好,业障少,身体好像没有什么反应。要意识到,你这个时候念佛的功德同样地不可思议。那些我们看到很多要死的人,念佛往往出现奇迹,念佛往往能念出奇迹出来。面对多大规模的、多深程度的考验,就有多大规模、多深程度的受用。那么从这些严重疾病人的身上,我们能折射出般舟不可思议的光芒、不可思议的光明的功德。

这是看得见的佛号的光明的功德。那么你年轻,你感受不到。你感受不到,心里要能受用,你就具有这样看得见的功德。这个看得见的功德对病人来讲,它转换成了有劲儿、不得病、然后长体重等等这样的一个看得见的功德。你这个功德看不见,不等于没有,不等于不存在。你要知道,他那个功德转换了,转换了就等于消耗掉了。你的功德没转换、没感觉、没消耗掉,但是,还存在你的存折上。

要记住有一个概念——积功累德的概念,你能积功累德就能产生无限的妙用。你凭什么,你的身体从一个五浊恶世的身体,转换成一个虚无之身、无极之体、金刚那罗延身,凭什么呢?就要靠这种功德力的积累;你凭什么能够消除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呢?身心清净无染呢?靠的是这种功德力的积累;凭什么能够完全转换你的心地——达到如如不动、无生法忍的境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你功德的积累。

这个真不可思议,真不可思议。今天听说一位年轻的女孩子,行完般舟之后,长期以来养成的酗酒抽烟的习惯,自然消除。虽然吃素多年,但是还是想吃肉,吃肉的心还是度不掉,喝酒酗酒的习气还是度不掉,酗酒吃肉的习气还是度不掉,但是行完般舟之后,这个习气就度掉了,身心就转化了。

还有很多女众,种种因缘过早地断了这个月经,但是,行完般舟之后,有的断掉,就是所谓绝经、闭经七八个月的,有的是三四年的,都能恢复青春。这是看得见的力量。所以也就是说,你那个身体会得到一个彻底的、根本的转换,都靠你功德力的积累。积功累德四个字非常重要。

你们去看《无量寿经》讲的三辈往生,三辈往生当中有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讲积功累德。就是说你只有积功累德的心,你的修行才能深入,才能比较有个厚的积累。积功累德这个概念、这个心地非常的重要。

那么这是讲,你要趁年轻,趁你们现在没有问题,趁你爬得动,赶紧做功,好好训练。训练我们以前有讲过,有怎样的效果呢?方便说,你这一天一夜的修行,《般舟经》上讲,自致可得阿惟越致。“自致得阿惟越致”,这个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告诉你,你这一日一夜之功,最少能相当于你未来——如果你不究竟的话,到极乐世界去修行,一日一夜的修行能顶将来修行十万年的功德。

那么你就这样去修行,一日一夜、一个通宵、几个小时地积累,这样做下去的结果,你就可以不断地积功累德,甚至可以说很快积累到——不说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功德,也是可以很快积累到数亿年、几十亿年的功德力。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功德的积累,也要强调能达到数亿年、数十亿年的功德的积累。这个难不难呢?这个在般舟里边并不难。

这里边要知道、要注意到,相续功德的不可思议。我经常讲的一个比方,在太阳光下,凸透镜底下一张纸,那么这张纸如果能够相续不断地积累,很快可以燃烧;如果没有积累,就是一张普通的纸而已,连加加温度都没有,就连感受点热量、感受到热量都没有。这相续不断的结果。

或者经常我们讲的打开水比方,一壶水如果不是相续不断,就不能开。先放上去是一壶不响的水、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水,然后是开始响的一壶水,然后是沸腾滚开的一壶水。

那么我们一直强调,这个水的加热的能力,刚放上去和最后儿开,刚放上去,相上来讲,一点动静都没有,放上去之后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那个水滚得咕嘟咕嘟嘟嘟嘟……这个滚得是天花乱坠的,是一个绝对的动,刚开始的时候是个绝对的静。不管是绝对的动也好,还是绝对的静也好,其实这个器具的烧水加温的能力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

刚开始的时候也有这么大的能力,但就是不响,就是表现成一种绝对的静;到最后的时候,还是这种加热的能力,但表现为这种绝对的相、绝对的动。你要受用的是这个加热的能力,不是这个动相。

所以说我们要在这个深的状态当中积功累德,积功到累德到数亿年、数十亿年的功德力。而这个相续不断,你能相续下去,你比如说你每天,你每次相续1小时的功德力,和相续3小时,你一次能相续3个小时,就至少顶你1个小时1个小时这样去做9个小时,都没有这3个小时的功德大。

也就是说一日一夜有十万年的功德,你两日两夜可能就不是十万年的功德,就可能变成三十万年的功德。那么,你三日三夜就不是三十万年的功德,那至少等于九十万年的功德。那么五日五夜,就不是五十万年的功德,就可能两百万年、三百万年的功德。如果你能相续到九十日夜,就不是九百万年的功德,这90日夜可能就超越一亿年的功德,它这个累积起来的效果就非常不一样。

那你想想看,我说,你做一个90日夜,就超越上亿年的功德力,你做若干90日夜,就是若干亿年,甚至相当于几十亿年的功德力,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所以我们要在这个生”,生命的活力的状态当中,抓住时机。

当然啦,“勿念生”,你不要老念这种“生”的这种状态。如果你念这种“生”的状态,你别的时候就会非常地烦恼。我们很多人都给自己行法有一个标准,有一个“生”的标准:我希望念得没有妄想,我希望念得清净,我希望精力充沛,我希望没有环境的干扰,我希望念得摄心,我希望能把自己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都是你的知见。

然后,当你能达到你刚才讲的这种状态的时候,你会非常欣喜、非常欢乐;可是,一旦达不到,你就尥蹶子,你就不想念,就不想念了。你比如说念着念着,突然你感觉到无聊,你可能就尥蹶子,就不干了。太无聊了,不念了。很多人是莫名其妙地就破了关、就下了场。

 

图片


图片

般舟三昧

难行能行 勇猛精进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论坛内容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