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无所住生其心”

何谓“无所住生其心”

圆L:我向师父汇报一下我现在个人存在的问题。我感觉我现在修行有点偏空。对于持戒我觉得也无所谓;对于精不精进我觉得也无所谓;对于在念佛堂能不能坚持到最后也无所谓;好像对度众生也无所谓;对于自己的愿力也无所谓。

自己就是因为对这些有染著了,明心见性,我自己在那里念佛的时候,念着念着,我看着人家的脚一踏,“噔噔噔”他的脚踩在节点,我的心就跟着他的脚走,我就想我们的心真的是不住在内,也不住在外,真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然后我就觉得般舟行法真是可以开悟的,我就会去染著这些东西,去查一些,看一些《楞严经》啊,查一些关于明心见性的东西。

上次行法的时候也是念着念着我就在想,如果我此时一心念佛的时候,我的儿子也在一心念佛,也能在睡梦当中念这声佛号。我想想,不对,应该是天下所有的儿子都在念这声佛号,然后念着念着哭了。又在想我此时此刻念佛时,我的母亲也能在睡梦中念这声佛号,又想想,不对,应该是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念这声佛号,都能在睡梦当中一直提起这声佛号,然后哭得更厉害了。

然后想想,不对,这个心太小,应该是所有的众生,我此刻念佛时,应该是所有的众生在念念当中、在睡梦当中都能一心念佛,都能当下安住在极乐净土里。然后我就想我只有当下一心念佛,才能让所有的众生当下就得到安乐。

念着念着我就觉得不对,我这还是在我相、人相、众生相里。我就觉得真的是大地众生真的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然后我就是觉得是有所得的心,我就想是不是有点明心见性的意思了,我就染著这个明心见性。

在网上就会比较关注这些东西,因为我的心里还是染著了。现在就是离开了众生的相,这个众生的实相,然后我的心就没有力量,又不是真正了义,又稀里糊涂的,很多事情又觉得无所谓的,所以现在修行的状态就是有点偏空。

师父:为什么不让你们去学这些东西?进入里边你去绕弯子去了,什么住啊,不住啊,空啊,不空啊,都是你们自己在妄想。所以从你刚才讲的情况看,你不是无住,你是老找一个无住,你找的这个无住就是个住,你这“应无所住”嘛。

你现在这个我也不住,那个我也不住,你前面就忏悔,哎呀,我懈怠懒惰,我找不精进,其实就是这样子,你是以“应无所住”来照顾自己、随顺自己这个懈怠懒惰的心。你所说的无住,你说的无住就是一种住,你要住在那个无住里边去。你的概念里的无住,其实是一个住,不是一个无住。

何为“应无所住”呢?是指任何东西都不要住在里边,不要染著在里边。我比如讲,这是针对我们大家讲的。我们在五浊恶世当中,不染著于五欲,即染著于六尘,不是此欲即是彼欲,不是此尘即是彼尘,无非欲,无非尘,无非求,无非想,都在这里边,没有无住的时候,都被染著了。

比如说我骂你一下,打你一巴掌,你会不会不生嗔恨心?你不生嗔恨,你就是无住,生了嗔恨心就是住。我看你,多看你一眼,表扬你一下,你是不是会生欢喜心?生了欢喜心就是住,不是无住。知道吧。

所以我们围绕着五欲六尘所产生的种种想、种种见、种种念、种种情都是染著。你把这些都统统放下,至诚接受就是无住。所有东西都能接受,什么都不再分别了,什么不再妄想了,这叫无住,不是那个名词的无住。明白吧。

那么,我们讲的安住简单,安住真实,安住当下,安住直接,直接、简单、当下,这个安住里边意思就是无住,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那么,为什么让你安住简单呢?你现在的轨迹是在找复杂,还是找简单?你在找直接还是找间接?都是在搞间接,都是在搞复杂,都是在搞未来,都是在忆念过去,不能安住当下。

为什么?都住了呀。“哎呀,有没有个更好的念佛方法?有没有更绝的念佛方法?有没有更殊胜的念佛方法?有没有一下就能成就的一个方法?有没有一个我想懈怠就懈怠、想懒惰就懒惰、不用太为难自己的方法?”你就住不到这个简单、直接、当下里边;就住不到克服懈怠懒惰习气里边去;就住不到去除疑惑决定信里边去。

其实你就明白,你完全可以明白,修行就两件事:第一件事去除疑惑决定信;第二件事,懈怠懒惰一并除。就这两件事。信了,决定信了,再不疑惑了,真干了。干,干到什么程度?懈怠懒惰都除掉了。简不简单?最简单了;直不直接?就是直接;决定不决定?就决定啊,没有别的,不需要别的。

碰到难题,上,难行能行,苦行妙行,就这么回事。是不是无所住啊?有没有住啊?应无所住。师父你不是说住在简单里面、住在真实里去了吗?无所住是不要你住在不真实的地方去,不是不让你住在真实的地方去。

念阿弥陀佛是不是执著?执著阿弥陀佛没有问题,这是执著于真理,是真实。一真法界就要执著,就要染著,就在这里边,别的不去,哪也不去。这是真住,真实住,不是无住。其他的住,都是一样的。

“应无所住”,其他的住,你看你要么掉在情里边,要么掉在欲里边,要么掉在有想里边,所有的住都是此世界之住,不是真实之住。只有念阿弥陀佛是真实之住,是彼世界之住,结彼世界之果。这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你们不了解这个,不可能理解真实义的,你又不是学禅宗的,什么空不空,什么真实不真实,什么住和不住,你就在搞名词,就在那儿打妄想。不让你学这些东西,明白了没有?直接已经告诉你了,就念佛成佛,老实念佛就完了,念念自然就明白了。

所以你搞了半天,你在这儿追求这个,“空还是不空,住还是不住”,都是自己的语言解。我一听,就知道你这个,你说你应无所住,你就住在这个无住里边去了。

你说应无所住,我度众生也不要着急,众生你也不度了。众生要度,为什么不度众生啊?要度众生啊。度众生,怎么叫度众生啊?当下你念佛就是在度众生,不需要另外度众生。你修行就是度众生,不需要另外再度众生,这都是一体的。你们都把真实义丢掉了,还无住。

圆L:这股劲就始终过不来,师父。

师父:所以这就讲你功德也不要了,你还叫无住。“应无所住生其心”,你生的是什么心?你生的是个妄心,不是真心。那么懈怠懒惰怎么能不除呢?功德怎么能不要呢?相续怎么能不要求自己相续呢?怎么能无所谓呢?不能无所谓。

这个一真法界要“求”啊,这个一真法界要“得”呀,这个一真法界要真干啊!怎么能不做功德呢?不做功德是不对的,染著功德是不对的,不做功德是更加不对的。这是真实义,要真干啊,不能无所谓。说“应无所住”嘛,就没有著的地方了。应无所住的真实义告诉你,应无所住的背后是一个真实住,不是无所住。应无所住,你还修?什么都不在乎了,应无所住,什么都没关系,落到空里边去了,确实你感觉落到空里边去了。

应无所住是什么呢?此世界一切不可以住,五欲六尘一切不可以住,真没有可住的地方。就要选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成就阿弥陀佛,入这个真实住。知道了吧?

《般舟三昧经》里边讲,第一个授记叫善觉如来。为什么叫善觉如来呢?说三个男的分别想三个妓女,想得怎么样?起心动念无非都是想,走路也想,夜里也想,梦里也想,一切都在想。叫什么呢?叫无时暂废,前面四个字是什么?系意勤求。

就是说念到“系意勤求,无时暂废”,这八个字写得贴切不贴切啊?是不是非常贴切,功夫高不高?这就是功夫!只不过想错地方了,想女人了,他要想佛想成这样,他就成就了。因为他的信心当中,他的信根就是想女人,他的信根如果是想佛、想极乐世界,想到“系意勤求,无时暂废”,他就成就了。是不是这样?

反过来讲我们的念力,这个念力如果能训练到“系意勤求,无时暂废”,我们能不能达到“系意勤求,无时暂废”的程度啊?能达到,不是不能达到。对不对?如果我们达到了“系意勤求,无时暂废”的程度,能不能成就啊?绝对圆满的成就。

我们就反思,我们想男人、想女人,能想到我们生命的能量的状态能达到“系意勤求无时暂废”的程度,为什么我们想佛念佛就达不到呢?好好寻思一下。信根差在哪?信差在哪?行差在哪?如果你想清楚,就成就了,这就叫善觉,这就叫觉,你去想吧,想通了就叫觉,没想通就没觉,善觉如来。法就在生活里面,法一定体现在生活当中。这里边就给你解释了一个大法。

那你就问问自己,圆L,为什么以前谈恋爱、搞感情、搞爱情,能搞到那个程度?为什么现在到极乐世界,这是生死大事,为什么就这样子呢?说句实在话,你们对极乐世界相比之下,真缺了一个有求之心,是不是缺了个有求之心?是不是缺了个有住之心?不是无住,你们对极乐世界不能无住,对极乐世界你还讲无住就完了。偏空,你说的对的呀。你把你这些心思扭过来以后,不要再搞那些概念了。我说这孩子,她的实践能力非常强。你那孩子那时候几岁,那时候?

圆L:两岁多。

师父:两岁的时候,家里不让她来行法,抱着两岁多的一个孩子,在北京走,走了两天三夜还是三天四夜?走了两天三夜。抱着孩子,孩子困了,就抱着孩子睡觉,抱着孩子行法两天三夜,连一天一夜都了不起。

弟子:在广西的时候,夜里背着孩子行法。

师父:这女人狠起来,真的了不得!抱着孩子能行般舟,你想想看,这个心力绝对是够的。为什么你后来行般舟(这样)?其实克服懈怠懒惰对你来讲不是难事。为什么呢?思想搞乱了。思想为什么这么乱?插曲插多了,造的业造重了,业力知道吧?

所以你的任务就是什么呢?把那插曲丢掉,把那散乱心集中回来,把这无所住变成住在阿弥陀佛真实住上,真干。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再无所谓。

功德怎么能无所谓呢?那是你的七宝宫殿,那是你的金刚台,那是你的接引佛。怎么能少了呢?怎么能不争呢?怎么能不抢?怎么能不要呢?怎么可以无所谓呢?真是混蛋。是不是这样?这是化佛山哪,不能少了化佛来接引你,要有宏愿,不要光顾自己。

摘自《分享及开示-何谓无所住生其心 如何面对师徒隔阂》

图片


图片

般舟三昧

难行能行 勇猛精进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片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论坛内容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