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
这般舟就是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悉在前立这个修行的法门。这个悉现在前,或者悉在前立非常重要,要落到你的心里边去。如果你修行的时候,你真正相信十方诸佛都悉在前立,你会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敢不敢不认真?不好意思不认真了,不好意思偷懒了。如果你具足恭敬、具足认真、具足圆满,你能够把这个十方诸佛悉在前立的这个相给立起来,你会得到无穷的受用。
般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就在这儿,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十方诸佛悉现在前,就像你说你有病了,爸爸关心你不关心?肯定关心。妈妈关心不关心你?肯定也关心。爷爷关心不关心?也关心,姥姥也关心。那十方诸佛都关心你就是正常的。那么十方诸佛关心你的程度深呢?还是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关心你的程度深?其实佛关心的程度深,知道吧?佛关心的是你的法身慧命。爷爷奶奶关心的是你的色身。所以讲悉在前立这个相非常重要。
在《阿弥陀经》里边讲,东方佛,十方佛,干什么呢?各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诸佛来做一个证明,用广长舌相给你说了一个证明,说诚实语,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告诉你们我们一切诸佛都来护念。
那么一切诸佛怎么护念你呢?护念到什么程度呢?以什么方法来护念有没有讲?没有,是不是。没有讲,是泛泛而谈,不是说没落实处,是泛泛而谈。
《般舟经》里边就讲了,一切诸佛,十方诸佛悉现在前,悉在前立。就像奶奶伺候孙子一样,站在你跟前伺候你、帮助你、照顾你、摄受你、拥护你、成就你、关爱你、造就你。所以这个悉在前立、悉现在前非常重要,你这个相立起来以后,行般舟就有信根了,就具足动力了。这是讲悉现在前。
“云何行,知四事之本无。云何行,便于此间见十方无数佛土。其中人民天龙鬼神及蠕动之类。善恶归趣皆了知。”
这句话在那个《贤护经》里讲得非常详细。
不离此间就是“便于此间”,没有离开此间就见了十方无数佛土。见了什么佛土里边什么东西呢?人民、鬼龙、天龙鬼神、蠕动之类。善恶归趣皆了知。能见到他们这些人、天、龙、鬼、神,能够知道他的过去未来。
“所问如是。”
25问问完了。
“当云何行。愿佛说之释一切疑。”
这个颰陀和就是贤护菩萨的音译,颰陀和菩萨就问了这么多,25个问题,来问佛,希望佛来能够解释,释一切疑。他这个25问,问的是一套体系,其实问的就是这个般舟三昧的功德力,就是有这25个方面的功德力,他不止用一个方面,用几句话来形容。
“佛告颰陀和,善哉。汝所问多所过度。不可复计。”
说你问的何止这25问,何止这么多的功德力呢?其实你可以问得还有很多很多,不可复计。说你为什么能作这么多的问题?
“汝所以能作是问者。汝乃前世过去佛时。”
什么原因呢?你在前世,在过去佛的时候。
“所作功德,供养诸佛。乐于经法。守禁戒行清净所致。”
就是说,第一个,说贤护菩萨是什么成就呢?供养诸佛。乐于经法。当然我们都做功德,我们都供养诸佛,但是我们不一定乐于经法。贤护菩萨就非常乐于经法,乐于般舟三昧的经法。
“守禁戒行清净所致”,守禁戒,守微细戒,戒行清净。戒清净非常重要,戒不清净,念就不能清净;念不清净,动中禅,动中定就达不到,般舟的行法中间的插曲就不会少。戒清净很重要,戒行清净。
“乐于经法”,何以乐于经法呢?下面我们会讲这些东西,讲四事品等等。乐于经法,我们要在乐于经法当中得到经法的要义,所以提倡大家熟读《般舟三昧经》,背《三字诀》,拜《三昧经》,一字一拜,乐于经法。还要持上好素,上好的宣纸,上好的那种写字的东西,来书写《般舟三昧经》。乐于经法。守禁戒行清净所致。
“常行乞食不就请。”
常行乞食不就请很重要,就是说这是表法的,就是告诉你过饮食这一关。
“乞食”。就说不让你去准备,有什么吃什么。讨什么吃什么。乞食就是让你不分别。
“常行乞食不就请”。主要是消除饮食的分别相。饮食上有讲究的人,身心都不会安宁,身心都不能安住。饮食坐卧,饮食坐卧不够傻的人,就不能安宁,不能安住。这个不能安住的人,当然修行就不会有成就,那么这是讲的过饮食关。这个过境界关乐于经法。
“多成就诸菩萨合会。”
“多成就诸菩萨合会”就是讲的共修,多成就诸菩萨合会,诸菩萨在一起共修叫诸菩萨合会。多成就诸菩萨合会,为这共修,为成就他人作出一切的功德。这贤护菩萨历来,颰陀和菩萨历来就是这样,多成就诸菩萨合会。
“教语令弃众恶。”
教诸菩萨能够抛弃众恶。
“视一切悉平等所致。”
“令弃众恶”。令我们抛弃放弃五欲六尘,弃众恶。弃众恶就是修行,因为贤护菩萨常行乞食不就请,多成就诸菩萨合会,多搞共修,多教导人们不去管只管念,不管它只管念。视一切悉平等所致,那么为什么可以不管它呢?是因为一切悉是平等的,平等心可以度一切,平等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心地。
我们以前专门讲过,这里不再详述。
“常有大慈大悲所致。”
慈悲心,大慈大悲心确实可以度很多的难题,很多的困难。慈悲心也是一种大修行,甚大修行。说颰陀和菩萨,是常有大慈大悲所致。
“汝功德不可复计。”
说你的功德太大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对颰陀和菩萨的评语。说他大慈大悲心具足、平等心具足、共修功德具足、常行乞食具足、教语众菩萨弃恶从善甚大修行具足,乐于经法、供养诸佛、守禁戒行这都具足。
那么在《贤护经》里边,佛还说什么呢?说这个颰陀和教授众菩萨、苛责众菩萨、成就众菩萨。说他是教授,他的职责是教授众菩萨,来教授众菩萨;苛责,来严苛的责备、责骂、责打、要求诸菩萨们,然后成就诸菩萨,真正把众菩萨能成就了。这菩萨是来成就众菩萨的,原文是这样讲的。
那么释迦牟尼佛讲了,对贤护表扬完了之后,就告颰陀和说,说有三昧呀,有一个般舟三昧,名叫十方诸佛悉在前立。
“能行是法。汝之所问悉可得也。”
你看这一法具足圆满25种功德。
“汝之所问悉可得也。”没有疑虑都可以得到。
“颰陀和白佛,愿为说之。今佛说者。多所过度安隐十方。为诸菩萨现大明相。”
“现大明相”如果你能受用的话非常好的。
“佛告颰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有三昧名定意”。说白了,修般舟就是修一个定力、修一个定意,让人在任何复杂的环境当中、复杂的形势面前有定意。有三昧名定意,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要常当守习持,又是常,又是当,当下,又当守,又当复习学习,又当坚持,常当守习持。而且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不得复随余法非常重要,自然而然的,行了般舟以后就不看其他的法门。我们很多人放不下以前的法门,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般舟经》里面讲,如来在《大藏经》里边也讲,说般舟三昧是诸菩萨父、诸菩萨母、诸菩萨眼,般舟三昧能够等等等等吧,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不得复随余法”非常重要。如果你还有一个追随余法的心,那很难修成。“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这是前面讲的问事品,就问了这个方法。颰陀和问完了以后,说“多所过度安隐十方。为诸菩萨现大明相。”那个时候真现大光明相,大明相非常有意思。“颰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好,这个不得复随余法非常非常重要,我以前讲过了,我们现在很多人还在复随余法,不是一个决定的心性。(未完待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论坛内容。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