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就是您说的信心不足的问题。
师父:信心不足。
弟子:犹豫。
师父:犹豫。
弟子:想念又不想念。
师父:想念又不想念。信心为什么不足呢?
弟子:不知道,还是定力不够。
师父:对什么怀疑了?
弟子:对自己不懂的、不知道的都怀疑,未知的东西就怀疑。
师父:未知的东西怀疑,那么什么东西让你信?咱别讲不懂的,你一定要放下不懂的,放下疑惑的,去信,这是修行的一个重点。我现在问你,为什么要信?
弟子:为什么要信?
师父:不会一点儿都没有信心?
弟子:自己感觉信这个是最终的归宿。
师父:感觉信这个是最终的归宿,那我问你,这个是不是最终归宿?
弟子:应该是。
师父:应该是还是确实是?
弟子:应该是,我认为是应该是。
师父:你看,你认为应该是,自己都不能确定,所以这个是不是你最终的归宿?很多人应该说都是这样,自己明白了再去信,其实这是悲哀的;还有一种人,佛说了他就去信,这是智慧的。为什么前者是悲哀的呢?我问你,你信和不信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你以自己的智慧取代佛的智慧,这是不幸中的不幸。你看,佛说了你不信,这么多人,你所见到的人、让你敬佩的人,他们在信,你就控制、就说服不了自己要信,还这么疑惑,对不对?所以这个是悲哀的。第一、你不能相信佛的话去信,你要说服自己才去信。第二、你不能看到那些让你敬佩人的信,你去跟着信,你必须要自己说服自己去信。你看,自己说服自己去信,你不管绕了多长的弯,绕完了弯以后,回到哪里?(回到)原始点,才开始信,对不对?那你说说你这个有什么意义呢?转了一大圈回到原点,这个圈为什么要转?第一。
第二、你再想想看,你这一圈转的结果是怎样?我问你,你所分析、思惟、思想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你的标准可靠不可靠?你的标准可不可靠?你的标准变化不变化?第一,你的标准是不可靠的;第二,你的标准是变化的;第三,你的情绪是波动的;第四,你所取得信息的量是片面的、感性的、不对称的。那么这样一个架构当中,你觉得你会有正确的结论吗?你会不绕弯子吗?你会不搞插曲吗?那这个插曲有什么意义?第一,你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你得出正确结论的话,也不过是绕了一个弯;第三,你必定有很多的插曲。
所以为什么说信般舟、信行般舟,信非常重要。你信都解决不了问题,你不解决问题,就要产生问题了,知道没有?一种解决就是说强迫自己、说服自己、命令自己去信。佛说了我就要信佛的话;圣人讲了,我要信圣人的话;这么多信徒去信,我要学习他们,我不要让自己的知见做主,让我的心做主。
你想想看,你本来做生意的,你能走到这一步,难道是人家骗你的吗?是你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内在的要求,那是你的真心,会不会是你假的心?会不会是你心血来潮?你不是个小孩子,你不是个傻瓜。问题是你要坚定你这个内在的、真实的、理性的心,你要让它做主。它做了主,你就信了般舟,你就不搞插曲,你就解决了多少问题,明白了没?
你千万要记住,这个绕弯子插曲,恰恰是自作聪明的一种表现,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是轮回的表现。自己做不了主,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一会儿这样转一圈,一会儿那样转一圈,你要看清楚本质,转来转去,要不继续转下去,要不转到原始点,是不是?就这两个结果。继续转下去有意思吗?没有意思。回到原始点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不在原始点往下走呢?是不是?
所以说信这个般舟,就这个信心要决定、要定,这个信你定了、绝了,决定的决,绝顶的绝,绝对的绝,决了绝了定了真了深了,是真实的、真诚的、不二的、至真的。这种情况下来讲,你再去谈修行,你的心地就完全不一样了,心地的光明就显现了,对不对?这样的话,你想想看,解决了多少问题?解决的问题就多了,知道吧。所以要有觉照自己的能力,要有决定自己的信心,这是第一。要信,般舟是你真实的解脱之路,般舟是三昧之王,是般若之父,是一切如来之父,是诸菩萨父,诸菩萨母,诸菩萨眼,是大家共认的顶级的法门。
弟子:般舟三昧这个我是不怀疑。
师父:什么叫不怀疑呀?行为上犹豫就叫怀疑。
弟子:但是不知道,我在这样做,做的过程当中有时候就老去想,老是有别的念头出来。
师父:有别的念头不管别的念头。
弟子:老是犹豫,老是想,一边做一边有退心,但是自己又强迫自己去做。
师父:你看看,什么叫有信心,没退心才叫有信心,有退心就不叫有信心。知道吧。那叫有退心,不叫有信心。我们接着讲这个“信”字,那么你这个信心,你觉得你自己有信心,其实你在有退心,不断地有退心,是不是?那么为什么退?为什么不断地想退?
弟子:没放下。
师父:没放下,那就是世间有东西老诱惑着你,老想往世间插一脚,串串,去串串,串串门,是不是?
弟子:没真正的完全放下。
师父:那你要知道,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色香声味触法”,你想想看,世间的这些东西长久不?
弟子:不长久,道理我懂。
师父:不是道理,不叫懂,你们一定要把自己变得深刻一点,做到了才叫懂。你们都是个不定的状态,没有做到,不叫懂,你就懂个皮毛,毛里边的东西、皮上边的东西全部都不懂,皮后边的东西全部都不懂。你说你不懂,冤枉你了;但真的只懂点皮毛。就刚才讲的那个感受的东西最骗人,人们往往被感受所欺骗。感受的东西最现实,人们往往就是有一个现实的感受,就是说人常常被现实的感受所困扰。他看不到感受之外的真实,感受里边的内在。
弟子:我有的时候甚至都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到底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达到什么效果?
师父:这就是你自做聪明所致。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做到怎样的效果?傻瓜也知道。只是按照你的价值标准、按照你的知见你不能理解。我这是公开讲的,这也不保密了,你也不是没听过了,只不过是你听过了,你不愿意接受,你理解不了,是不是,理解不了而已。
所以反过来就讲,为什么说视师如佛?那么你对师父,为什么说不得视师长短?就看师父的长短,不得测度师父。因为如果你对师父产生疑惑的话,你学习的劲头还有没有?你是自己在害自己,明白了没有?因为师父的所做所为,你能懂吗?不说完全不懂,我问你能懂吗?能全部懂吗?还回到刚才讲,你懂的标准是什么?你看的角度是什么?你选的片段是什么?你的情绪状态是什么?你有定性吗?你有理性吗?你深刻吗?你有高度吗?你问自己就问明白了。
你干嘛要去测度?干嘛要去看?干嘛要去想?再者讲,那些东西和你的受用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不看清?我问你,你跟师父学习,有受用吗?受用小吗?你抓住这个。你没受用,你就不来了,受用小,你也不来了。既然有受用,为什么不抓住受用,管别的干什么?管别的只能影响你的受用,这都是人自做聪明、不够傻,不要管其他,其他管它干啥,是不是这样?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