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法的时候呢,让自己的心和法相应;请法的时候呢,让自己的心也处于相应的状态;行法的时候呢,自己的心相应也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位的。那么如果心不相应呢,那就是事倍功半,而且差异非常大。很多人哪,你比如说这次,我们前一段行七天七夜,大家说行三天三夜小case(事情)。结果行三天三夜行的怎么样呢?行三天三夜的时候,大部分人情况并不太好。为什么呢?心存轻视之意啊,所以最后就不好。这个要讲心相应可以讲很多啊。
今天我们讲《佛说般舟三昧经》行品第二。请大家看行品第二。
<行品第二>
【佛告颰陀和。菩萨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
“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
首先就是说般舟的第一位,我给你讲啦,首先是信行般舟,所以“常立大信”。什么样的信呢?要立大信。
什么叫“大信”呢?我们自己可以反复检验一下,自己的信是不是大信?
大的含义是什么?大的含义呢,我想了一下,大概有这几个方面:要大到什么时候呢?大到超过娑婆世界的任何信,是为大。大到什么地方呢?大到行为上来讲的话呢,只有般舟三昧,没有其他任何的东西,像迷了一样,像疯了一样,迷恋痴狂,就是要走般舟,叫大。这没走两天,就嫌烦了,这不叫大;然后呢,家里一有事情,一有小事情就被拖跑了,这也不是为大。因为什么呢?在行为上来讲它不是大,老摆在最后。然后呢,在心里上来讲也不为大。为什么呢?心里老在翻腾娑婆世界的一些东西。所以大得要超过娑婆世界的任何信,是为大。大到什么呢?大到一切其他都可以不管,只管念,是为大。因为我们现在念不下去,不能不管它,这就说明这个信不大。大到能够舍身忘我,永不退心,是为大;大到甘愿把自己能够变成傻子,傻人傻念,于傻人傻念中能够得到真实安住,是为大,这叫大信。这是讲的信。
那么大到什么呢?大到能够选到你跟定的师父,视师如佛,绝不视师长短;大到永做佛用,是为大。因为善知识是一个桥梁。因为你对师父不生信心,对师父不能生决定的信心,这个信也是信啊,这个不大的话也不行。因为般舟行法是善知识成就,如果说你找不到自己的善知识,或者说对善知识产生不了依止感,没有这种大信,同样是不能成就。大到什么呢?大到时时、处处、事事都能感受得到般舟圣众的真实存在,真实地摄受,这个是为大。
你看,昨天我问了一下,很多人哪,除了大演续、大演捷之外呢,其他很多人嘴巴上至少都没有般舟圣众,没有般舟圣众的位置。没有对般舟圣众之信,也就是没有对般舟功德力之信。那跟般舟基本上来讲,就没有入门哪。
大到什么呢?大到时时、处处、事事都能至诚感恩,身怀恭敬,永存谦卑,至诚忏悔,勇猛精进,誓死不退,是为大。
我记得以前我问过上大下悟法师一句话,我们那边的大法师。我说:“请问大悟师,如何立信,如何从信上走般舟,如何增加信心?”我们大悟师马上说了句:“常立大信。如法行之。”而且他说话都非常慢,大悟法师说话非常慢非常慢:“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常立大信”,我想想呢,我经常检查自己的信心是不是够大。。
“常立”者,是什么?就说这个大信,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能够完成这样的信心,怎么办呢?这个信心要常立,常常来修自己的信,常常来检讨自己的信,常常来坚固自己的信,常常来确立自己的信,是为“常立”, “常立大信”。
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什么呢?我们的大信要体现在常立状态当中,要体现在常态当中。行住坐卧,悲伤时,忧恼时,困倦时,昏沉时,年轻时,年老时,疾病现前时,业障现前时,苦痛现前时,境界现前时,等等时间,等等地点,等等状态,是不是具足大信?说你只有一种情况有大信,你自己洋洋自得的时候有大信;你自己吃饱了、喝足了、情绪状态良好的时候有大信;你自己念得声声入耳,你感受特别美好的时候有大信;其他时间就没信,那你那个信是假的,不是大信。所以“常立大信”。
常立大信就是修行的方法,常立大信就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功课。它的时间标准,它的事件标准,它的空间标准。它的事件的标准,一个是时间,就是时间上来讲,白天啦,黑夜啦,年轻时啦,这个时间状态上的标准。事件上的标准,在走三天三夜,在这儿走还是别的地方走,在哪儿走,对不对?遇到这种状况(怎么)走,遇到那种状况(怎么)走,事件上的标准,等等,我们都要常立大信。
那么有了这个信啊,才能行啊。信不足的话,就没有动力;信不足呢,就没有根;信不足呢,就不会真正产生力量。
但是有了信,是不是就有了一切呢?光有信是不行的,要“如法行之”,所以最终要落到行上。你说:“我很信啊,我信得不得了,我做梦都在想。”可是你行为上没有。就像我以前讲的,你说你是般舟行人,半年、一年时间都不走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那个信是非常不坚固的,没有行啊,体现不在行为上。
行为可以带信,用行为可以带动你的信,可以显现出你的信。所以说为什么我经常让你们,你们来找我,“怎么办?”我说:“行!念佛去!”念佛,行法,让你们一日一夜这样行,一日一夜这样行。为什么安排功课的密度这么大?就是一切在行法当中而得。大信是一个前提,有信心是一个前提,有信根是一个前提。但最终这个前提,要体现在落到行之,体现在行上,如法行之,才能可得也。怎么样行呢?要如法而行。不是说简单地去行,要如法而行,很多人体会到如法行之的妙处。
这里会容易有几个误区,一般人认为走般舟要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渐进者,它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呢,开始我要一步一步念到二十四小时,先开始念八个小时,再十二个小时,再十八个小时,再念二十四个小时。时间就是说,行走时间上的循序渐进。有的就讲了,我行走时间上循序渐进。第二个,是行走方式上的循序渐进。我先搞两个小时休息一次,三个小时休息一次,然后八个小时休息一次。然后我先稍微休息一下,我可以先坐一下,然后我再发展到去行走,这是行为上的所谓循序渐进。这是个极大的误区,误了很多人的法身慧命啊。就是说,这个地方要是如法行之呢,当然我们不能扣这个帽子,好像扣帽子一样。
那从我们的实践经验体现来看的话呢,你所谓的循序渐进,循哪个序,渐哪个进呢?循你身体的序,循你自力的序,循你习性的序,因为这里边没有般舟圣众的位啊。般舟行法,你不要认为是自己在行啊,是你自己把他交到般舟的熔炉里边去,听凭般舟圣众把你打造,这样一种关系,而不是说靠你两条腿,靠你的意志力去行持。这个观点要牢牢地确立啊。因为你要靠自己的腿去行,靠自己的意志力去行,那就有受不了的时候,那就有舍不得的时候,那就有受不住的时候,那就必须有休息的时候。
这个呢,我们《楞严经》上讲一句话,叫做“悟则顿悟”,悟都是顿悟啊,顿悟。顿悟渐修是修行的次第,真正的修行方法。你悟的话呢,你想慢慢慢慢悟,慢慢慢慢悟,其实都不是慢慢慢慢悟的。但是悟后起修,悟了以后,顿悟啊,只有顿悟,那个悟才是透彻的,才是彻底的,才是根本的,才是第一义谛。那么顿悟以后要渐修,还要慢慢起修,还要把它修出来,那才是真的,没修出来那是狂悟、狂慧,那个没有用的。自以为开悟了,自以为悟了,那是两回事。这是讲的这个,是一样道理。
我们般舟也一样,你要行啊,你真的具足了信根……
为什么我们武安的这些菩萨,这么多菩萨能够创造奇迹呢?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个人走下了两夜一天,两夜一天哪。虽然说这里边也不能说完全的如理如法,但是毕竟,说不好听的,一帮农民啊,一帮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好多人目不识丁啊,好多人说实在的,也无非是听说这能治病,能消业,听说消业都快啊,他们发心也并不纯真啊,跑过来(行法)。为什么能走呢?就是因为信啊。不管这种信是盲目的、是愚痴的、是傻信,总而言之他具足了信,他就走下来了。
我们这儿很多人就是这样的,我当时呢,因为时间关系,一直没给大家看这个《集体行法须知》,《般舟行法须知》,写了很多具体内容。(比如)行法须知的一些条件,其中有一条,在行法之前呢,你必须跟我交谈十五分钟以上才可以行法。最少要交谈十五分钟,最少你要听到点东西,最短的十五分钟之内可以让他确立一个信根。有了信根再去行法,那他就无所畏惧,就不怕苦,怕不苦了,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叫“如法行之”。最后尤其是“不坐不卧”这个法则,要不坐不卧,“常精进不休息”这个法则,非常的重要。
为什么我老看着你们,不让你休息啊?这个差异太大了。善奇笑了,知道这个事情。我们的大德,我们的大功德主之一,他的行法经验就是这样,以前你们都看到了,行法的时候多爱休息,多爱在中间给你歇一下,有多少故事啊。现在怎么样?现在你看看,行法的时候很精进、很勇猛,精进地勇猛得我都赞叹哪,勇猛得我都赞叹。而且现在我们很多武安的菩萨,行法的时候精进啊,很精进。我们专门有一篇录音就讲啊,“不能懈怠,必须精进”,这个是般舟的一个精髓所在,就要如这个法。“如法行之,则可得也”,这是讲的信和行的关系,最终落到行上。
那么如何得这个定,如何得般舟三昧呢?“如法行之,则可得也。”那么怎么叫“如法行之”,后面这句话非常重要。
“勿有疑想如毛发许。”
大演捷昨天提得很好,说不仅对这个法呢,要没有疑想如毛发许,对于自己的依止的善知识,对师父也要“勿有疑想如毛发许”。其实“勿有疑想如毛发许”也是修行,也是修行。如果修不到这个程度,不管是你所依止的善知识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都决定不能成就。
好,我们先来看啊,为什么这里啊,这个信、行里面加了一个疑想,这个疑想背后还加了一个形容词“如毛发许”?这个里面非常有意思。
这个般舟三昧又叫“定意法”,定意法,又叫定意。定的是这个意,意念的“意”,只要有一丝疑想,就不能定意。所以疑想呢,其实是定意的天敌。疑想也是般舟的天敌,疑想也是修行的,可以说是死障碍,疑想也是用功最最重要的关口之一。
所以为什么昨天讲傻人傻念呢?把自己搞傻掉,就没有那么多的疑,就没有那么多想。真正对般舟圣众确立无上的信心的时候,就也不疑也不想了。那为让自己不疑不想,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无生法忍。有疑有想,有那个疑想生出来的时候,它就成了牵制你的力量,它就成了染著你的力量,就逼着你不得不染著,就逼着你不得不跟着跑。
而且这个疑想提出什么呢?“如毛发许”啊。这个我跟你讲,般舟为什么能成就?般舟啊,像头发丝那么一点儿的疑想都没有了,这个没有疑想就是心一等念哪,念头就一了。当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心相应了,般舟就成就了。只要有头发丝那么点儿的疑想,那就是有漏,有漏就一定不能成就,有漏就不能成就。
真正行般舟的时候就要注意啊,这般舟是一个大事情,是个生死大事啊,般舟是个生死大事。般舟三昧啊,我不是讲过了嘛,你看往生到极乐世界了,上品中生了,到那儿还要“修诸三昧,具足一劫”,才能得无生法忍哪,才能得无生法忍。所以般舟三昧呀,这个不是太好修的。所以怎么办呢?要把头发丝那么点儿的疑想的那个漏洞的地方,那个漏全部堵住,才能成就。
因为般舟行是定意法,就是说你在行法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越行到后来那个意识越定,虽然有不定的成分,虽然还有疑想,虽然还有疑惑,但是那个意识是定的,是越来越定的,越来越制心一处的,所以《佛遗教经》上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疑想呢,我开始讲了,这一念,这一个定意,这个意定在阿弥陀佛上,你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但是如果你定在妄想上,那同样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祸害。
慈法法师,我们的慈法法师讲过一个例子。有个人行般舟,他那个般舟道是一个人走的,般舟道。走来走去,那个人走得太没劲了,他说谁发明了这个玩意儿,弄根绳子拉个道,让我们在中间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咋这么残酷啊?他就想想不对劲,出来,走出来不走了。跑到我们慈法法师的办公桌前,说:“你咋这么缺德?搞这么个玩意儿,让我在里面转来转去。我坐你办公桌上,你去转来转去,你去转,你去行!”这人就一根筋啊,这是学佛人啊,是不是?他到后来,那脑子真的一根筋。
我跟你讲啊,实际上来讲呢,我们很多人都是一根筋,到时候都是一根筋。我记得前面我们就有菩萨就问我:“师父,我为什么会懈怠呢?我知道不应该懈怠,我为什么就又生懒心了,我为什么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也是一根筋了,知道吧?所以任何一个疑想,哪怕你小小的那个疑想啊,就这样子。
这个疑想,有的时候真的出问题的。我再给你讲一个世俗的事情。以前我有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来,这个人人品真的很不错的,人品真的不错的,四川人。人品确实很好,很讲义气。但是有一点,特别爱想事,特别有疑想。有一天呢,我们吃饭的时候,我想别的事情,就走过去了,没看到他。迎面没看见他,知道吧?他就几天不高兴,而且晚上都睡不着觉。有一天终于他过来问了,他就说:“史哥,到底对我有啥意见?”我说:“我对你挺好的,咱哥们不是挺好嘛,有啥意见?没意见哪。”他说:“那为什么那天中午你见着我不吭声?”我说:“我哪天中午见你没吭声?我没见你啊。”“怎么没见?你明明当着我面走过了。”那有的时候视而不见,你想心事是可以不见的,是吧?他好了,他就想了,这哥哥对我有意见了,不知道啥意见,他就检讨自己哪儿得罪了,就开始想。就这一点儿疑想,搞得自己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就这样个人。他人品确实不错啊。疑想真的能折腾人哪,折腾人。
有的地方也一样的呀,比如说吧,我说那天搞联欢会,搞这个过新年(联欢会)。过新年呢,因为我不知道啊,我师父给我讲过,法会期间可以有所开遮,所以我遵从师教,我给大家开遮了一下,买了一些东西,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天,聚会一下,沟通一下。结果我们有些大德就说这个不如法,这个是破戒,底下在讲这是破戒。然后呢,我们有些大德就生了信,认为师父不讲戒,师父没戒,所以法也不要听了。然后说,不听法有过失啊,怎么办呢?那我就到听法场上去睡觉,就跑过来睡觉,就随缘。
你想想看啊,我告诉你,当然我们这是《佛说般舟三昧经》,这是交流了啊,我讲不叫讲法,我很惭愧,德行不够,这是一种交流啦。那么我们最尊敬的上慈下法法师,讲过《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过《药师经》,讲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许我们的上义下腾,义腾法师,讲过这个《佛说般舟三昧经》,我不知道啊。就公开的资料来讲,没有哪个地方讲过《佛说般舟三昧经》。也许,也许啊,这是第一次,近代史上,第一次去交流,真正讲这个《佛说般舟三昧经》。这样一个因缘,你在这里睡觉,你在这儿待了一会儿就跑掉,损自己多大的福报。知道吗?有多大过失啊?这个根源在哪里啊?根源就认为啊,师父是没戒,师父破戒。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疑想,这个疑想的结果就带来这么大的过失呀。知道吧?
所以疑想的根儿在哪儿呢?《佛说般舟三昧经》上讲,两千公里之内有般舟法会,你作为般舟行人必须去参加,想办法参加。这是对法的恭敬,对法的供养。这也是自己的那个心啊,真正的那个心地呀。可是你看看,在这来了,待不住,来了要睡觉。来了以后呢,待不住不说,还要跑掉。
这个就是意味着什么?你现在有这么好的因缘,不能听这个法,跟这个法就要绝缘了。以后有机会听吗?以后能听吗?有福报听吗?根儿在哪儿啊?疑想。想什么?想师父的过错,想师父对还是不对,测度师父的境界。这般舟行人都是一根筋。
所以说呢,最大的福德资粮,你没有疑想如毛发许,你去行法就没有障碍。你看看,二十四小时行法的时候,那个脑子啊,你越简单越好,你不简单,越复杂想的就越多。大家知道了,以前我们这儿有位大德在这儿行法,想着什么?袖子一搞:“我已经占卜完毕,一切已经明了,十五分钟以后,将有一场大雨发生。”给你们讲过了吧,是不是?你看想到什么程度?说:“这个大雨如果不发生,我就会死掉。”最后你看真的死了,真的假死了,是不是?这个人不知道到时候会想啥东西出来,知道吧?
上次我们最担心的,是我们北京的一位大德,走了八天八夜,怎么就听不到念佛了,就知道乱想。好在他想什么,知道吧?好在他想什么?他开始给我讲:“师父啊,我们可以结合梵音。”他给我讲的意思,结合梵音来唱一唱。我没听,你们讲话我都不听的,我那时候只念佛,你们讲话我听不到的。冒一句我知道,他讲话我马上……。“我们可以……梵音”什么的,“我们可以……”他讲“可以”的时候,我说:“没什么可以,不要讲,不要乱想,只管念。”后边他冒出个“梵音”出来。他其实怎么回事呢?他其实是告诉我,这样大家太累了,可以唱一唱,就这个心。所以过了两天三天以后,他还给我讲:“师父我们可以唱一唱……”我说:“什么唱一唱?念!”“哦,念。”你们后来知道啦,他把所有的革命歌曲都弄一遍,按照“学习雷锋好榜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就整天搞这个玩意儿。他好在没想别的事,你知道吧,他要想别的事就麻烦了。这个人八天八夜去想一个事,一根筋搭进去,那真要想疯掉的。
“勿有疑想如毛发许。”
这个想很重要,要管自己的想,要在想上修。《佛说般舟三昧经》里边的三字诀,你们看,第一句是什么?“勿起想”啊。“勿起想”,从“勿起想”开始的,就不要想。想啊,这个想你真的管不住它。
为什么讲无生法忍呢?最好你让它无想,你要做不到无想啊,你就是乱想,乱想就危险很大。我们有些大德就讲,想想有啥意思?没意思。有的就说,想想没啥意思。就太多了,就想没意思的事情,一想没意思就多了,就开始别的,乱七八糟的念头出来了。
所以说“勿有疑想”,我就想想这个疑想啊,我忏悔,我以前也是对师父有很多的疑想。幸亏师父打我一顿,骂我一顿,不要我。真的不要我啊,所以我死皮赖脸,我不是讲过了嘛,我有点脸皮比较厚,我说:“谁让你当我师父的,反正我要来。”去了以后,被师父修理,被那些人修理,我在那儿念《心经》的时候,“呜--”人家这样骚扰我、打扰我,所有人都对我白眼看。
因为那个时候呢,确实我觉得很惭愧,因为那时候我走了八十八天啊不是,晚上念佛,白天师父讲经,好了,就去听经。去听经的时候我就打坐,一坐坐在那儿,那不困才怪,我给你讲。不困才怪呀,然后不睡觉才怪呢,是不是啊?那个时候自己洋洋自得,认为了不起啊。
那时候说老实话,你说睡也不是睡。为啥也不是睡呢?我以前听师父法的时候,以前没有行般舟的时候听师父法,我喜欢打坐。坐在那儿以后呢,我听不到师父讲话,讲什么话我不知道的。但是呢,师父讲什么境界,想什么东西,我这个脑子里会涌现什么东西的,就涌现。它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非语言的一种交流,它有场能的切换,那时候坐在那儿很笔直的,也不困,也不干啥。因为他在那种境界,知道吧?所以累了以后往那儿一坐。一坐的时候呢,说句实在话,真的也是有很大的受用啊。但是从相上来看是在睡觉,还会打呼,知道吧。然后所有的那些菩萨们,那些师父们对我就很有意见,说善玉啊,这个家伙太自大啦,太狂妄了,师父讲法,他在那儿拿着幻灯机给师父打,打着打着就“呼……”所以大家对我都很痛恨。
然后呢,我到那儿以后,就是我受了一个空前的白眼的过程。因为这个空前的白眼的过程,我才真正……。因为师父对我无限地上纲上线,无限地批判,无限地审视,无限地给你羞辱,导致呢,最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师父的法,才真正在低调当中得到三昧,真正在低调当中明白了师父的苦心,真正在低调当中去仔细地、详实地、老老实实地,一点一滴地吸收了师父的法要。我有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我觉得非常惭愧,那时候真的有很多疑想。后来疑想到最后,还问师父:“师父,我为什么看不到你念佛?为什么看不到你修行?”是这样子的。所以说这个疑想啊,我就讲到这里啊。“勿有疑想如毛发许”,往后我们要确立一个标准,你们要堵住像头发丝那么小的漏洞,般舟修法才能成就。
三字诀讲那么多勿念这个、勿念那个,干啥?一个勿念堵你一个漏洞,就把你的漏洞全部堵上。勿念这、勿念那,最后是什么?就啥都不要管,啥都不要念,就全堵上了,白话就这个意思。
“是定意法。”这个定意法啊,你看三字诀最后讲了,最后一句,你们可以看看,你们拿到般舟三字诀,看到了吧?最后,倒数第四句,“是为定”。三字诀看到了吧?“是为定”,就一切一切无非是个“定”字而已,定意法是个“定”字而已。
“是定意法”,前面讲般舟又名是定意,是一个“定”字。回头我再解释这个“定”字,这个“定”字非常有意思,非常有味道。“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超众行。而且这个讲的是菩萨,发了心才是菩萨,不发心不是菩萨。
好,我们来接着看。
现在我们讲三字诀,交流一下三字诀。
【立一念 信是法 随所闻 念其方 宜一念 断诸想 立定信】
你看,这里边,七字里面有两个信。首先是:
“立一念”
就讲所有般舟之行呢,立的是一个念头,心一等念。立的一念(是)什么?阿弥陀佛一念。“立一念”。这个“立一念”,可以说是般舟三字诀的核心,也是第一句,也是修法的精华所在。“立一念”,立什么一念?立阿弥陀佛一念。
怎样立这一念呢?我老给你们讲,用我们的话来讲,你不舍身不忘我,就立不了这一念;你心有退转,就立不了这一念;你不能不管它,就不能立这一念。所谓立这一念,实际上要我们来讲的话就说什么呢,用我们的话来翻译,就是“不管它只管念”,只管念就是立这一念。
立的什么念呢?这一念就是我只管这一念,只念这一念,只安住这一念,就满足这一念,就安住在当下这一念,只有这一念,傻傻的这一念。这一念之外没有别的东西,这一念之外没有另外的内容,没有另外的内涵,就是这一念。但是这一念是什么呢?不管它才是这一念,你有管就有染,就有著,有著就不是这一念。所以“不管它只管念”其实是表达的一个意思。
你立了这一念才是真的不管它,你没有立这一念,你就一定有东西管着,一定管一些东西。这是表达这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对了,那才是一真,才是不二。这两个方面有一个地方不对,那就是幻想,就不是真的。你们检讨自己现在,要管这个管那个,那就不是真的,你没有立这一念,至少立的不是完整的一念。所以立这一念很重要。
那么怎样立这一念哪?前面讲了,你“常立大信”,才能立这一念;“没有疑想如毛发许”,才能立这一念。这一念不是你以为你立了这一念,说:“你信般舟吗?”“我信啊,我当然信啦!”那你那个信啊,比当然那个信,其实不是实信,不是真信,不是彻信。这一念要体现在哪?体现在“如法行之”,在行为上立的这一念,才是真的立一念。
“信是法 随所闻 念其方 宜一念 断诸想”
又是讲这一念。
“断诸想”,这一念的天敌是什么呢?有诸想。想法太多,想来想去,想七想八,所以要用这一念来断一切想。断一切想,必须立这一念。其实还是讲这个意思啊,“宜一念 断诸想”,都是一体两面。
“立定信”
这个里边,前边讲了大信,这里讲定信,不仅讲定信,还讲的“立”定信。那么这个“信”字呢,想想看啊,何谓定信呢?没疑没惑,无疑无惑,是为定;不复随余法是为定;常立大信谓之定;如如不动谓之定。我们不要有个非常浅薄的看法,“我信了,我当然信啊。”你那个信是不是定信?是不是大信?是不是坚固信?是不是不退信?是不是金刚信?这个信可以有二十来个,我记得以前给你们写那个发愿文的时候,“愿我当得大坚固信,愿我当得某某某信”,还记得吗?那个信有很多内涵。
常立大信,要修自己的信,要好好修自己的信心,修自己的信心啊。
你真正有信心了,我们以前讲过一个故事,是我们哪位大德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地主老财,骗一个人,那个人想飞呀,就想求法啊。结果那个地主老财:“我可以教你啊,你跟我来,你给我先当当几年长工,当好了我教你。”好了,这个人就信啊,当了两年长工,就干了两年活。说你教我吧。这老财想啊,这怎么整,哪能让你飞呢?飞不了咋办呢?想个绝招,给他搞到山崖上去,说你从这跳下去就飞起来了。那个人就是信啊,他就跳下来,他就“嘣”跳下去了。结果他一念至诚,真感动天人,他就真飞起来了,就飞走了。这老财一看,这真能飞啊,不错!他也跑到山崖去跳一下,结果跳下来摔死了。这就是信啊,他能信,信能产生力量,信产生用啊,他信地主老财他也产生用。他其实信,他是什么?他是至诚的那种恭敬,至诚的那种信心,至诚的追求。
这个信是你自个儿的事,并不是别人的事。所以“立定信”。
好,【立定信 勿狐疑】
又讲这个“疑”字,而且这个“疑”字用了一个啥呢?“狐”字。这个狐狸的“狐”很有意思。
“勿狐疑。”狐狸为什么那么多疑问啊?狡猾。狐狸为什么那么狡猾?是因为狐狸太复杂啦,那脑袋太复杂,太丰富了,脑细胞太发达了,是它自己太复杂了,所以它疑惑就多。我就今天想了一下,狐狸,狐疑狐疑,狐狸般的疑惑,疑惑者是自己太复杂啦,不是别人的事。把自己搞得简单一点,甚至把自己搞得傻一点,就不狐疑了,就不疑惑了。
疑惑真的是自己的业障啊,知道吧?我就老讲,你老认为有分别,才有疑惑;你傻乎乎的认为没分别,(就没有疑惑了)。你像今天我讲的,你们要听,要行法,其实呢,我就后来发现了,因为我也有分别心啊。我有什么分别心呢?因为行法的时候,我要矫正你们每一个人步法,我看你们嘴巴不动,我就赶紧“念哪”;看见你声音不响,“大啊,大声啊”;看见你腿不动我就喊啊,脚不动我就喊啊;看你昏沉了我打香板啊。因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有分别。你大声不大声有分别,香板打不打有分别,腿动不动有分别,所以我就紧忙活。我忙活什么?就忙活这些事,是不是?我就忙活这些事。
诶,后来有一天我就傻了,我就想,哎呀,管这么多干啥?再者说,你现在管着,你也不能二十四小时守着他,有的人,我管他十七八个小时,十七八个小时挺好的,原来一直昏沉,现在搞了十七八个小时都没昏沉。到后来,我发现我叫人家念,人家就不肯念,我叫人踏步人家就不肯踏,然后没两步人家就又开始昏。哎呀,我想管也管不住,算啦,他自己的业自己受吧,就不管了。
我就把自己傻点,不要想那么多。我复杂,是因为我复杂,所以我就有障碍啦,我就没在念佛,我就念你们哪,念你们的腿,念你们的嘴,念你们的头,念你们昏沉不昏沉。你们在念佛,我念这些东西呀。最后有一天我突然觉悟了,我谁也不管,自个儿念,我自己搞傻了。我最后儿才总结出来,哦,原来傻人傻念而已。
我说行法不是一天的事,这个行法成就不成就呢,也不是我刻意期望的事,也不是我强求的事,爱咋的咋的吧,对不对?该淘汰的淘汰呗,该不听的不听呗,该走的走呗,该留的留呗,是不是?没什么分别呗。然后好了,自己傻了。傻了,就好了,自己傻了就变成傻念了。你们唱的调儿高也可以,调儿慢也可以,最后转得好也可以,转得不好也可以,随便咋样都可以,不就傻念嘛。谁念也可以,谁不念也可以;谁来也可以,谁走也可以,傻念呗。后来我给自己找个很好的理由,我原来是在脚步上照顾他们,现在我就找个好理由,我说我不在脚步上照顾了,我自己好好念佛,在念佛上照顾他们。想想自己,傻人傻念,给自己个好理由,傻念。自己不复杂,就没那么多的疑惑。
“勿狐疑”,实际上换句话来讲,所有的疑惑从性质上来讲全是狐疑,你别以为自己很高明。我就老讲啊,我们人看蛆,蛆有没有疑惑?蛆有没有疑惑?有疑惑啊,没有疑惑它不拱来拱去了,有疑惑所以它拱来拱去啊。那么人看蛆呢?粪坑里的蛆而已,就无非一个粪坑而已。人看的是个粪坑,蛆看的是粪便里边的东西,所以它不一样,知道吧?
那么,我们人自己认为很高明,认为很高明啊。你们读过《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或者是看过什么之类的。这个三十二相啊,是如来的劣应身,是如来的劣应身,是应众生心而显的一个应化身。你们以为,啊,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哎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得不得了。其实是劣应身,是应众生心显的一个,给你显的,给你看的。我们老是,诶呀,我手痛啊,我脚痛啊,我怎么脚又痛了,我怎么又感受不对了?你为你的身体付了多少代价了,付了多少代价?你觉得有很多分别啊,就不用讲佛看我们如何,也不用讲菩萨看我们,天人看我们,连蛆也不如啊,知道吧?连蛆也不如啊。所以你说,我们的疑想、疑问是不是狐疑呀,是不是自己把自己搞得复杂呀?所以“勿狐疑”啊。
【精进行 勿懈怠】
你看,讲的“立定信”,先讲信。这个信呢,什么叫定信呢?“勿狐疑”是为定信,有疑就不是定信,所以信和疑是一体两面。
有了信呢,要体现在行上。行上体现在哪儿呢?要“精进行”。勇猛精进,精进行,精进行持。
那么精进行的反面是什么呢?懈怠。所以精进和懈怠是一体两面,能管住懈怠,就是精进,精进了就是不懈怠。所以般舟行法,实际上无非就是信和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疑和懈怠,无疑、无懈怠的关系问题。懈怠不讲了,以前讲过懈怠,专门讲过不要懈怠,懈怠的问题以前讲过很多,就不讲了。
【勿起想】
“勿起想”,你看下面讲了:
【有与无 勿念进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后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无 勿念有 勿念远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 勿念苦 勿念乐】
生老病死,长寿不长寿等等,这些东西,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所以首先第一步,“勿起想”,就不让你起想,不要起来。这想法一想,一起来了,这就麻烦了,叫“勿起想”。这个“起”字用得好,不要起想,一切由想开始,所以最终一关是想魔。想的背后是什么?是识,色受想行识,是识,是那个情识,是那个意识。那个意识是体现在想里面,想带来那个意识。识是背后看不见的,但是体现在想当中。所以想啊,五阴魔里面,想魔是很重要的。
般舟里面很多人过不了境界关,就是因为想。想上不做功夫,不能“勿起想”,那就真的出大事。如果为了自己在闭关状态当中所出现的想法去做事,去做人,去指导自己的后半生,去指导自己的修行的话,那就大错而特错,那就真正是悲哀。所以为什么我跟你讲不要以心意识为准,叫你不要思惟,叫你不要想,叫你把语言相空掉,把这个情识空掉,把所有的知见空掉,把以这个世界而立的所有的观念、所有的知见、所有的概念通通空掉。
《佛说般舟三昧经》上讲了,“设使念为空尔”,又讲了“有想即为愚痴,无想是涅槃”,就说修这个想啊,想怎么修啊?勿起想。只要起想,你就要惭愧;只要起想,你就要警惕;只要起想,你就要谦卑,只要起想,你就要收敛自己。这就是修行,这就是甚大修行,这就能堵塞一切漏洞,这就能堵塞那个毛发许,毛发之漏。这个地方堵上了,一堵永堵,一堵一切堵,一切漏皆无,般舟三昧必定成就。所以“勿起想”。
想什么呢?下面了:
“有与无”
你们现在老想啊,善离在讲了:“到现在我也没什么大受用啊。”在想吗?就在想有和无的问题啊。你们自己好好检讨一下,是不是都在想有和无的问题呀?
下面讲“勿念痛,勿念痒,勿念饥,勿念渴,勿念寒,勿念热,勿念苦,勿念乐”,讲的是各种感受。痛了不要管,痒了不要管,饥渴、寒热、苦乐都不要管。你们有机会可以接触一下八触,等等身体各种各样的感受。这种般舟行法过程当中的感受是非常非常的多,身体的感受非常非常地强烈,强烈到空前没有的时候,强烈到从未遇过的时候,强烈到你自己心惊胆战的程度,强烈到自己不能相信的程度。但是如果你真能够“勿念痛,勿念痒”,勿念这些东西,不念这种身体的感受,勿念感受啊,就是说你这一个关必须过,就是受魔这一关,色受想行识,受魔这一关。
你看,痛、痒、饥、渴、寒、热,这个很多啊,我给你讲一个例子,念痛。这里最典型一个例子,就是咱们这个演离,现在我把这个再重复一下。演离,不是演丽,是演离啊。演离,来这儿之前,演圆知道的,来这儿之前专门换了个工作。本来好工作,就要锻炼自己腿力,因为走般舟要用腿嘛,大概练了三个月不到五个月。保安,当保安,保安不一直站着嘛,站着练腿劲呀,腿劲练好了跑过来行般舟了。
演离呢,很用功,把原来超越苦痛的那些东西都听了。师父讲了不要怕苦痛,演离就很勇敢啊,来啦,就大声喊,大声念,大声跺。痛来了,“咣、咣、咣、咣”踩过去,痛又来啦,“咣、咣、咣、咣”又踩过去。踩了不知道踩了四轮,还是踩了五轮,踩过去了,挺高兴,苦痛关过了,挺高兴、挺欢喜。
这次我们重庆的菩萨也是一样,他们重庆的。他说师父讲啦,“痛来了不怕,使劲跺”,他们就使劲跺。真的有的人跺过去了,挺高兴,“这般舟真的好”。我想想也可笑,就这个跺脚让人觉得好,你说说不是可笑吗,是不是?咱般舟里有多少好,人家都不知道,人家说这个跺脚跺得好。
演离就觉得挺好,也挺美的。结果那家伙挺凶,演离那个道心非常坚固,那个脚就忙乎着,一天一夜都忙乎着没闲着。不像你们有些人,跺着怕累,我脚累了怎么办?他没有,他真的有献身精神,跺过去了。
到了第二天不知道什么时间,可能三十来个小时多长时间的时候跑过来,“师父,我不行了。”我说:“咋了?”他说现在我打摆子,冷啊,我冷得不行,把所有的衣服,棉袄、羽绒服全部加上,还冷得不行。师父,我可能真不行了。师父,我要不要如何如何啊?跑过来到我办公室来讲。那嘴唇都冻得发青,说话都哆哆嗦嗦,哆嗦了都。
我说好,知道啦。我说来吧,我来给你讲。我就到了大殿,就给他讲。我说你知道吗,你痛来啦,虽然你是踏脚大踏步,你不怕痛,但你一直是个斗诤心,跟苦痛做搏斗。知道吧?我说,按照我们的理论来讲,你可以观想,这个苦痛来啦,是因为冤亲债主来找你麻烦了,是冤亲债主来讨债来了。讨债来了,你不能给他斗诤啊,你以为你会跺脚,你以为你勇敢无畏,你以为你可以踏过千山万水,你就给他斗。斗到后来,你不是不怕痛吗?我不让痛,诶,我让你冷怎么样?是不是这样?我说你是个斗诤心,不是个柔软心哪,你还是不能舍身哪,你还是没有发心度你的冤亲债主,你只是发心度你的苦痛啊,没有至诚发心度你的冤亲债主,对他没有慈悲心啊。你以为你是般舟行人就了不起了,就这样说他、批评他。他说对呀,说着说着“师父我热了”,把棉袄脱下来了。热了,不冷了,好了,就开始走。这“勿念寒”哪。
勿念饥、勿念渴、勿念寒都一样的。为什么走般舟我不主张你们喝水,尽量少喝水呀?
这也有个故事啊,这是我们敬爱的大雄法师,上大下雄法师给我讲的。大雄法师行过九十天的般舟,我俩关系不错,他也给我讲了很多东西,也给我很多教导。大雄法师就给我讲了,他说有一天呢,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南方航空公司的总裁,跑到我们这儿念般舟来了。结果呢,行一天一夜嘛,我们工作人员疏忽,本来去的时候每人发一瓶矿泉水,结果把他这瓶矿泉水给落了,他就没水,没水喝。他说完了,可能行般舟不让喝水,那就忍着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呀,阿弥陀佛”,念了一天。他说念了第十八个小时左右,大概第二天下午的时候,什么时候,念了二十来个小时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呢,诶,嘴巴“咕嘟”甘露水出来了,就是嘴巴很多唾液出来了。再后来他觉得不需要喝水了,不需要喝水了。真的这样,就是说,行般舟如果从事相上来讲的话,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你要能这里边出甘露水。
你比方说,包括底下讲“勿念食”,食品的食。就食,就是食上还要修,这里边也有食上修,“勿念食”。这个食品上修的时候你要注意一点,你要修你降伏其心,你要想过这一关,你必须这里边过关。你甘露水出来了以后,饮食的贪欲的心一下就至少减少一半。甘露水出来以后,才能降伏其食,才能降伏其心。
我给你讲,上次我三天三夜没吃饭,没喝水。吃饭的感觉,就连饿的感觉都没有,没想到要吃,真没想到要吃。水呢,因为说实在的,以前我是断食不断水的。后来因为咱也没有很多时间修行,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跟你们共修一下子,我想就来点儿硬的吧,来点儿严格一点的,我就来个断水。
其实我们的身体的需要远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迫切,那么真正地充满渴望,知道吧?是我们太照顾它了,知道吧?太照顾它了。其实它挺抗造的,我给你讲,其实它挺经用的。真的!这个身体啊,我师父讲了,我们老把身体当那个……,观身不净嘛不是,那不是有观嘛,六观几观嘛,(专门)观这身体不好。是因为要破我们的身见哪,所以我们要观身哪,观身不净啊。
其实身体是成就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你想想看,是不是七宝池八功德水呀?一切依这个七宝池八功德水你才能存在啊,你的一切的一切都以这个七宝池八功德水而立啊。其实它是来成就你的,它并没有更多的要求,知道吧?并没有更多的要求。
你看,大演捷现在还闭哪?还吃不吃?还没吃哪?现在第几天?(弟子:第九天。)哦,第九天了。你看大演捷气色好不好?声音亮不亮?精神好不好啊?每天跟你们在这儿,你们吃饭他来给你们行堂,你们吃完饭他来帮你们洗碗。(弟子:他还去池子里打水呢。)还帮你们拎水过来,是吧?
所以说身体的极限远远超过你们的想象!不要认为自己受不了,受不了,受不了,受不了,那是你认为受不了,那你的知见受不了,你的概念受不了。把这概念空掉、破掉,你就长进了,知道吧?知道了啊。我们老法师更是,更有这个体会了,那断食断水断了多少次了,最有发言权。
所以这是讲的什么呢,“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饥、渴、寒、热、痛、痒,这些苦乐,全是身体的感受而已,是这个身体的感受而已。所以你随着这个身体的感受而走,很吃亏呀。然后牺牲自己的法身慧命,牺牲自己的道业,孰轻孰重、孰大孰小、孰是孰非?应该仔细掂量啊,应该仔细掂量。其实好多时候我们真的忍一忍,真的就过啦,就在我们不忍哪,就在不忍哪,就在不忍哪。这是要破我们的受魔呀。
所以叫你勿念痛、勿念痒。就讲痛,痛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你业障来了会痛,真的痛啊,而且那个痛的感受也是冤亲债主强加给你的。我不给你讲了嘛,开始痛的那个样子,走在地上,感觉满山遍野都是那个钢刺,都是剑哪,都是蒺藜。走在上面呀,脚上万箭穿心,那种感受,痛啊。好嘞,等到我屁股往那凳子上一坐,两秒钟再起来,痛没有了。嗓子哑得不行,绝对喊不出声音来,两秒钟一过声音有啦。头痛、头胀、头晕、头昏、头……反正啥啥啥的种种感受都有,两秒钟以后没有了。
我不是讲了吗,冤亲债主动不得你身半分、一丝一毫,但是可以影响你的心念,影响你的心念哪。比方讲,我就讲很简单的,你行法的时候如果你要坐,人家说:“不能坐!要精进啊,加油!”你就能坚持下去。如果有人说:“不忙,你歇一下,休息一下。”你怎么样?马上将计就计,借坡下驴,就很难坚持下去了。是不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夫妻之间不能在一起行法,亲人之间不能在一起行法?因为亲人之间容易这样。
为什么我提出来,行法的时候你不要照顾对方的身体?他倒让他倒,他摔让他摔,他碰让他碰,他撞让他撞,你是在法上照顾他。你知道吧?相反你去拉他、你去拽他、你去护他,你是害了他,你真的害了他。
你看我们那个羊癫疯病人,他一犯病,大家冲上去,我说:“通通给我闪开,不要管他。”大家一不管他,起来就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念头一转的问题呀,都不管他了,他没有著了,你知道吧?女众为什么难以成就啊?就(是)依恋心、依赖心啊,总有个依恋感、依赖感,总要靠一个东西,所以就不能成就,很难成就。男众这方面就好很多。
所以我给你讲,这个痛啊,只讲这个痛是个假的,是冤亲债主加给你的,真的加给你的。尤其是你在般舟行到特别艰难的时候,咱们不是讲那个啥来着,有个叫啥来着?一根稻草能把人压趴下去。你挑着两百斤担子没事,但这个时候再给你加个稻草上去,你就觉得重得受不了了。边际效应啊,知道吧?你已经那么辛苦、那么劳累的时候,冤亲债主在旁边:“歇歇吧,歇歇吧,干嘛这么累吗?”好嘞,你这心念一转,稍微一松,“吧嗒”正好落他圈套,无限放大,知道吧?无限放大。
其实我给你讲,我们的前念,尤其是我们这个理性所抉择的那一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念。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立了一念,阿弥陀佛一念,那一念才是真正立的一念。你看我们在座的,没有哪个说我没有立这一念。演海,你立了这一念没有?(弟子:嗯。)那百分之百都说立了这一念。但实际上你没有立,为什么呢?有的时候,你会退心的时候,那时候就没有立。立是指常立,你没有常立,没有立常,就不是真正的立,那是简单的立、肤浅的立、粗浅的立。那是粗立,不是真正的立。
所以这个痛啊,那个时候墙头草一压你,有一个小小的草,就像天平一样,本来两边(是平衡的),这是一千斤,这是一千斤,正好(两边平衡)。这里加上一克,马上偏过来。那一千斤和一克相比,当然一克很小很小,但这一克就起决定作用。知道吧?所以说这个时候,你们千万别被那一克之力把你骗了。那一克之力,你就马上天平变了。不是这一克的事,是天平变了,知道吧?
所以行法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跟自己的感受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受皆是虚妄,也一样。所以你确立:哎呦,原来是这一克的东西在起作用。我们的演丽菩萨现在又跑出去了,妙祥老师讲了,我知道你是悲魔,我知道你是什么什么魔。就破魔了是不是?你这样想:“我知道你是一克之力呦。”,你就把它破掉;“我知道你这感受是骗我的”,就这样想,就不会跟着感受跑了,就不会跟着那个自己的觉受跑了,就不会被它牵着走了。是不是这样?这是这个痛,“勿念痛”。
痛的意识本身,这个识本身这个东西,都是被你那个冤亲债主所影响的,都是被他们严防死守,都被他们严加看管,都是被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的,都是被他二十四小时守候的,知道吧?你在明他在暗,他二十四小时等着你,只要有一丝空闲,“吧嗒”他就进来了,然后你就上当受骗了。你真要有智慧,我老讲你前边立那一念是最重要的。你千辛万苦,这两个月的选择你立的那一念,做的那一念,是正确的,后面那个念往往是不正确的。但是在你的意识形态当中,后边的一念往往压倒前面所有的念,你就上当受骗。所以要让心做主,不要让意识做主。好,这是痛,我讲的这个痛,勿念痛。
痛还有一种情况,我告诉你,就是在你换身体的时候。我们般舟行人哪,我给你讲,你的身体的状况至少会比你最好的时候、最年轻的时候的身体状态还要好一千倍以上。这个好要经过痛苦地熬炼,要经过痛苦地洗礼,它才能够好过来。我不给你讲过嘛,我在换心肝脾肺肾的时候啊,它是万死万生啊,万死万生那种痛苦。你们动不动喊“痛死了”,还没死嘞,还没死。你真要经历那种万死万生的感受,那才叫真正的经受考验,那才叫血与火的洗礼呀,那才叫痛苦的熬炼,那才叫痛苦的成长。
所以真正来讲的话呢,你要对痛苦有适应能力,有免疫力。不要认为,“师父,我已经苦过好几次,怎么还苦?还这么苦,啥时是个头?”那就不对了。因为你换身体的时候也会苦,很苦很苦,很苦很苦啊。这是讲的勿念痛。
痒啊,身体会痒。痒到什么时候?那骨髓里都痒得不行。这个痛和痒,还不可怕。
所以你和这种痛苦的感受相比,我就讲,你们要心里有准备,经历各种各样痛苦的、不可思议的感受。在各种感受面前你要过关,不要掉链子,不要丢人现眼。要体现你的大信,体现你的定信,体现你的一信,体现你立着这一念,体现你的不退转。这个时候你的心能不退转,它对应果报就是不退转地,就是不退菩萨。
这是讲的痒。还有涩。哎呀,最后啊,这个涩是什么感受?你就想,你就像赤脚走在河床上啊,你们有没有见过河床那个河卵蛋子?大石头,小石头,崎岖不平。然后你光着脚丫子,太阳晒得热热的,滚烫滚烫的,然后你脚踩在上面,那什么感受?咋踩咋不对劲儿,咋走咋不对劲儿。种种感受,那就多了,我给你讲。(这是讲)涩。
还有滑啊,还有暖啊,就身上暖啊,发热呀。冷啊,寒冰啊,等等等等,都是身体的一种感受而已。
所以这种八触现象也好,这种种种的身体的感受,种种的苦乐的感受,全部不要念。全部心里要有所准备,准备超越它、突破它、不管它。其实最主要的一条,你准备接受它就好了。来什么接受什么,接受什么不怕什么,没有恐惧,没有担心,没有害怕。来就来呗,无非念佛而已。对不对?我苦着念佛,成就也是一等一的,对不对?我死着念佛成就也是一等一的;我瘸着脚念佛也是一等一的;我心脏烂掉,我还在念佛也是一等一的;我端然入坐,如入禅定,周身柔软念佛,也是一等一成就的。取决于你的心地,不取决于你的身体啊,不取决于你感受的状态,所以不要被感受的状态所欺骗。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寿】
这是生、老、病、死、身、命、寿,这都是身见的一个范畴。实际上好多时候也在念老,有的人讲了:“我老啦,不中用啦,我赶紧一心去念阿弥陀佛,管它品位高低,只要往生就好,我已经老了。”就在念老。
其实我给你讲啊,这一念之间的刹那间的相应,就是百分之百的相应。
我今天早晨给你们念那个“罪从心起将心忏”,就讲我们要忏悔那些罪恶的心。“心亡罪灭两俱空”,任何业都由你的心想而生,你的心无想了,任何业也就灭尽了。打比方说我问你,你现在得人身,你当蚂蚁的时候的业了了没有?不了也了了,了了也了了,对不对?不了也是了,了也是了。为啥呢?蚂蚁的业,因为那个业和这个,我不知道咋表达,你修到后来啊,这咋说这个业?
心亡罪灭两俱空。就是说那个带业往生的概念,带业往生的概念害死人,害死人。为什么?人家念忏悔偈都只念前面那三句,不念后面这一句,就叫你忏,叫你悔,不叫你亡,也不叫你空。所以你看为什么我们行完法以后,我就跟你们忏悔,忏完了我就念“罪从心起将心忏”?真正等到“心亡罪灭两俱空”才真忏悔。
诶呀,你们为什么对消业没有信心呢?老认为自己(是)罪业凡夫呢?老认为自己有什么业消不掉呢,了不了呢?你是五逆十恶也好,你是啥啥啥也好,只要念这声佛号念下去啊,只要你那些心全部死掉、亡掉,就是“心亡罪灭两俱空”,这个业就通通了了。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法师给我讲过一句话,他说:“这个墙上没有钉子,什么东西都挂不住啊。这墙上要有钉子啊,啥东西都挂得住。”你心里没有那个罪恶的心啊,什么业和你都没有关系;你心里有那个东西,你就感召那个东西出来。前两天我们这里有位大德讲啦,“师父,我们好几个人梦到阴魔了。”你心里有魔,你才和魔相应啊。好几个梦到,你好几个人都在想这个事情,好几个和魔相应啊。心里没有魔就着不了魔,心里有魔必定着魔啊,必着魔事。
你看,很简单一个(道理)实际上。你看孙悟空和唐僧就不一样。唐僧心里只有一个(心思),到啥时候他都那个,是不是啊?你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本事都够大吧,神通够广大吧?结果遇到事多吧?还有好多问题解决不了吧,对不对?唐僧呢,啥本事没有,只会念佛,只有那一样本事,哪一件求不来?最后他啥事也没有,他啥事也没有。是不是一样的道理?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心亡罪灭两俱空”啊。
真正只要圆满自己的心,这个心怎么圆满?般舟之行给你提供了最好的、最直截了当的、最本质的、最实在的、最坚固的一个完善你心地的方法。心圆一切则圆哪,心真一切则真啊,一假一切全假。
很简单,我给你讲个例子,你看演海,她最近又说这一个例子。演海一念心真,要替别人背业障,苦痛找不见了。我们善离,原来遭受那么多的苦痛,吓死个人哪,而且他发心真的不大,他只是讲只求身体好。受了那么多苦痛啊,结果受了苦痛以后尝到甜头了,现在怕不痛了。他一怕不痛这一念而已啊,他心地一念真而已,苦痛找不见了。
你要不怕昏沉啊,越昏沉我越念,我在昏沉中念佛呢,越昏沉我越认真。不要怕死,不要怕累,你不是讲了吗,昏沉有什么关系呀?只要肯跺,只要肯喊、肯吼,就能过啊。那你为什么不肯吼、不肯跺、不肯走呢?又怕什么呢?怕累着?你为什么怕累呢?为什么豁不出去呢?缺少那个劲头。豁!豁出去呀,就好了,豁出去就好了。
这是讲的生、老、病、死、身、命、寿,身见。再底下念,刚才讲的“勿念老”,有的人念老。有的人念病啊,这“勿念病”,念病的人很多,尤其是我们这个武安的菩萨,很多在念病。而且呢,一有病,病一来的时候呢,我们都会念病啊,都豁不出去啊。说老实话,我们这儿你看,刚才演道走了,我们这儿念佛念得最好的也是演道。演道步子走得也好,演道的眼里没有任何东西,演道只知道念佛。但是其实演道也有身见哪,你看他鞋子始终不肯脱下来,嗓音始终不肯喊出来,这是反映他豁不出来,我老讲他豁不出去。后来我讲:“你要豁出去呀,你的声音要提高到百分之十到十五就棒了。”结果那天,我们这个演泰,演泰这小金刚嗓子,叫啥?云雷音啊,这么一喊,把演道带出来了,现在嗓音就大了,嗓子练出来了。但是你看演道这样修行呢,我不是上次讲过胃痛吗,一痛起来,他还是会念痛啊,他不念佛,是不是啊?他不念佛。勿念痛,勿念病。
有的(时候)我经常会讲“勿念死”。有的人经常会讲:“死我倒是不怕,死了还好呢,死不怕。”但是有比死更可怕的,他(怕)啥呢?“万一死不了怎么办?”他怕万一死不了怎么办?他有怕,他也念“万一死不了怎么办”,他一念这个“万一死不了怎么办”,他就豁不出去了。知道吧?为什么舍身忘我?舍不了身,忘不了我,念死啊。
“勿念身。勿念命。勿念寿。”
【勿念贫 勿念富 勿念贵 勿念贱】
念贫、念富也有啊,很多人就想:念般舟能不能发财啊?很多这样的,有来求发财的,有来求找对象的,挺多的。你别笑啊,有来找对象的还真找见了,我跟你讲,真找见了。他都有念这个的,我跟你讲。念贫念富的,还有来念讨钱的,“那个人欠我钱,师父,我走般舟能不能把那钱讨回来?”昨天就有一个老菩萨给我打电话:“师父,外边人欠我们七十来万,你有没有办法,哪怕能收回来五万也行啊,收回来三万也行,三万还可以做点好事情嘛。多少年没给我钱,有没有办法?”他在念这个东西呀。他在那儿念佛就念:“哎呀,七十万。”再变五万,再变三万。这都是有求之心啊,要“勿念贫,勿念富”。
念贵念贱哪。哎呀,看到一个:“今天来了个好护法,这个护法很有钱哪,这个护法很有势力的,这个护法是个什么什么富人哪。怎么能把这个护法搞定,给我们好好当护法。”念富呢,是不是啊?要不就念贫:“今天来了一个人,也没钱,事儿贼多,还在念病。我离他远点儿,少跟他说两句,将就一下算啦。”念贫、念富,是不是?念贵念贱哪。
【勿念色】
念色呀,这个念色,我给你讲念色,会念的呀。为什么行法的时候男女众要分开呢?男众女众要分开呀。男众女众在一起,确实是很多不清净的缘起,不清净的缘起。共修呢,按照有关的制度也好,规制也好,就是说法会期间呢,男众女众四众弟子可以共修,非法会期间一定要分开。
我给大家讲个例子。我老早以前,我也不知多少年以前了,我就是断这个淫欲嘛,我跟我们家那口子早就不在一起了,这个断了很久很久了已经。为什么断这个东西呢?因为我打坐特别得那个,你们讲的禅悦为食嘛,然后我其乐融融,我觉得男女之间事情没啥意思,不去搞这个事,就不想这个事,后来就断了这个事情。后来因为这样原因嘛,所以我在我师父那儿,就受两万天的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指断淫啊,你们五戒是断邪淫。我受这戒以后,也可以说好听点儿,没有这个心嘛。有一天呢,我就坐到地铁上去,我很少坐地铁,因为平常开车嘛。结果有一天我们家故二就讲了,到哪儿到哪儿,车子那么堵,你坐地铁去。我想想也对,坐地铁走不了几步路,还好走,坐地铁去吧,就坐了地铁了。坐地铁我发现一个问题,往那儿一坐,我这眼睛就开始瞅了,往哪儿瞅啊?净往哪儿瞅?往女人身上瞅,就看这个女人,看那个女人,看那个女人。我说奇怪了,怎么老看女人,我看女人干啥?我就问自己:我想拉她手吗?不想啊;想散步吗?也不想;想上床吗?更不想,那为什么要看哪?是啊,没道理,要看啥?不看了。说着不看了,眼睛又看上去了,又看哪,欸,我说挺奇怪的。第一次是这样。我就想想,我也不想了,看就看吧。后来,过了一阵子又上地铁,上地铁还看,还是看。我说人的习气多顽固,多顽固、多不可思议。不过从看了两次以后,再以后不看了。想想没劲啊,看啥,有什么看的?真的这个人没有意思嘛,就不看了。就念色,我就讲这个人,那个色的习气是很顽固,很顽固的。而且我告诉你,你念色就会看到很多色的境界。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恶 勿念善 】
这全是相对意识,长短,好丑,是非,善恶,大小。你们在经行的时候就会念长短,念是非,念大小,念善恶。你像原来咱们的演如师在这儿讲的时候:起码你应该这样,起码你应该那样;你们为什么不这样,为什么不那样。是不是啊?你们都在看别人念佛念得整齐不整齐,都在看别人念得如法不如法,都在看别人行得是不是好,等等等等,就在念长念短,念大念小,念善念恶。总而言之,总是念那么多东西。这个我想也不用太多解释了,解释太多了也没意思。
接着下来:
“勿念恶。勿念善。”
【勿念嗔 勿念喜】
这是讲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不要念哪。你嗔恨心很强的时候,你喜悦心挺强的时候,包括你善心很强的时候,善心太强也是念,也是著。那么这个都不要念,你念这个东西的话,你就很麻烦。你比如说演离呢,上次你就是念善啊,老想:“那个人我不管他怎么办呢?我不把他带回家怎么办呢?”他这个人心地非常好的,为了承诺对别人照顾的一个心,宁愿牺牲自己般舟行法的利益要回家去,回家只为了去把别人送回家。佛菩萨加持,般舟行人“随所愿欲如意即成”,我说:“你打电话,你安排,找人帮忙。”结果有人帮忙,他就不回去了,这就属于“勿念善”。
你老讲善哪,你们很多人就这样,发了很多愿啊,师父,我发愿要多印多少经;师父,发愿了我要念多少遍《地藏经》;师父,我发愿了我要念多少遍地藏菩萨心咒;师父,我发愿了我要做多少件好事,我现在怎么办?勿念,知道吧?过去的都过去了,不要想了。我那时候就很苦恼,师父,我发愿了,我要给这里盖什么东西,我为那里要建什么东西,我为那里要印什么东西,我要给谁谁什么什么东西。师父说:“你那个愿啊,都是你的妄想而已,在你成为不退转地菩萨之前的愿都是空的。”要想信你的心,你必须要证果位才能信啊,不证果位呀,想也不要想,都是妄心,全不要管。那都是念,你就念那个东西,最后你就不行,知道吧?念情绪状态不行啊。
好,【勿念坐】
这个“坐”字有意思啊。有啥意思?你看,我数了一下,到了第48个,咱们讲48愿,正好第48个,第48个“勿”,“勿念坐”。不让你念那么多东西,最后叫你勿念坐。我给你前面讲过,不坐不卧是般舟的精髓之一,是般舟的秘要之一,般舟的秘诀之一,是般舟的特点之一,这个坐卧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地方,三字诀里面是第48个,才勿念坐。所以我告诉你们哪,这个坐卧之说,是相,非常粗的那个层次,你要看到坐卧背后的东西。知道吧?你们不要看到,我不坐不卧,我可以跪,我可以靠一靠,那就全错了,你看的是相。简单说一下这个东西,因为关于坐卧的问题我已经讲了很多了。
你要念坐的话呢,很有意思的,这个人到时候真念坐。因为在你的意识当中,般舟干啥的?一提你就发憷。发什么憷?不让坐不让卧呀。全想到不让坐不让卧呀,是不是?所以你就很发憷。发憷,在你的潜意识当中有个亏欠心啊,我要能坐一坐或卧一卧该多好啊,是不是?然后你就会老想着坐。那个时候,尤其你闭长时间关的时候,更会想到坐。
那时候我跟你讲,你会想到什么程度?想到最后啊,你会看到满地、满世界都是座儿,都是座儿。而且呢,都是拜垫。我跟你讲,还海绵垫,很厚很厚的海绵垫。哎呦,想想,开始的时候认为假的,来一个,假的,来一个,假的,怎么这么多假的?全是假的。怎么一下子来这么多座儿呢?我不坐,摸摸总可以吧?手一摸,不对,还在下边,再往下摸、再往下摸,一直摸到最后底了,摸到地下了,不对,没有座儿,是自己意识所想,意识所造。那个时候才知道啊,你的心地里想坐,然后座儿就显现;你的心里想吃,吃就显现;你的心里想厕所,厕所就显现;你心里想莲花,莲花显现。啊,一切由我心所造,原来一切唯心造是真的。一切唯心造,是我的心所造,知道了。
这个“勿念坐”啊,那个坐,念坐能念到什么程度?有一天我在这儿讲法呀,我就喜欢这样,我不喜欢坐,我站着讲。今天也有人讲:“师父,你站着,我们大家都得站着。”那我想想不好意思,那我就坐吧,坐下来,大家都可以,让大家坐嘛,是不是啊?结果有一天,我就讲了法以后,那我就坐一下,我就坐着,平时从来没坐过说老实话。我还是挺严格要求自己的,真的没坐过,那天坐了一下。我想想大家几十个人要求(我)坐,那我就坐坐。一坐,坐得舒服呀,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啊,我看着凳子啊,我觉得凳子这个亲啊,比我亲爹还亲,就对那凳子能产生特别亲的那种感觉,也就产生那种情绪的感觉。所以这个坐啊,是不得了啊。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经 勿念法】
起、行、止,这个不讲了。
我们重点讲“勿念经”,这很重要啊。你们有的人,行法过程中喜欢把经读一读,有的人行法过程喜欢把经诵一诵,背诵一下,这都不对的。行法的时候就管念佛,不要念经。念经,实际上也属于能导致你很多妄想,很多思惟。
最好我跟你讲,念到什么,念到后来没有思惟,不要思惟。你记得我跟你们讲嘛,原来发一个愿:“愿我永远不看、不传、不思惟是非。”想都不要去想,不去思惟啊。“永远没有是非,永除恭高我慢,永不懈怠懒惰,永远摆脱身相、我相的束缚,难行能行,勇猛精进,誓死不退。”发的愿啊,记住不要思惟。
你要真正认识到你的思惟啊,是真正骗你的东西,老认为可以想出什么名堂出来,其实没有。如果哪天你把思惟空掉,就太好了,那就太好了!真正有一天行法的时候,你能行到“哎呀,不思惟多好。”那你就好了,那你就进入甚深层次了。
念经,也是在思惟,也是有想,有想即为愚痴,无想才是涅槃。经和法都一样。
【勿念是 勿念非】
这是讲的这样一些东西。
下面接着讲:
【勿念舍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识 勿念断 勿念着】
舍、取、想、识、断、著,这全是什么?意识的一种抉择行为。叫你意识不要去抉择,什么舍不舍的,什么取不取的,什么想不想的,什么识不识的,什么断不断的,全部都不要想。这要你断掉你意识的抉择行为。
像现在你们自己都可以做到很好地解答,为什么?你们有至少将近三十天左右的行法的实践,你那个实践当中,你也念过舍,你也念过取,你也念过想,你也念过识,你也念过断,你也念过著,都念过。
底下边讲了:
【勿念空 勿念实 勿念轻 勿念重 勿念难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浅 勿念广 勿念狭】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善 勿念恶 ”、“勿念贫 勿念富”、“勿念是 勿念非”,这即是你的分别识啊,分别意识。叫你没有分别意识,分别意识。这个就不举好多例子了啊。
下面的呢,父、母、妻、子。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这个很重要。父、母、妻、子,为什么不要念父、母、妻、子?父、母、妻、子实际上来讲是最不清净的缘起,是最有诱惑的缘起,是最经常的缘起。我说的不清净不是那个肮脏的那个(不)清净,(是)和肮脏对应那个清净,是心清净啊。
就像善离讲的,“我一想妈妈我就烦恼,一想家里我就烦恼,一想家里那么多人我也烦恼。”是不是?你看,一想到这个缘起就想到很多东西呀,是不是?就想很多东西呀。你看大演捷知道了,你要是念父母、念老婆、念孩子,那就是原子弹哪,这一念就爆炸了。一念就爆炸了,是不是?所以这缘起太厉害了。是不是?我记得哪个菩萨给我讲了:“师父我在这修两个月,真把我父母修掉了,把家里也修掉了,我真的不想了。”欸,如果你能这样想就好了,真正能这样想就好了。尤其是我们演正,如果修了半天,修到不回家了,能把家忘了,那就太棒了。真的,有的是这样,会的。
你看我对上海多熟悉啊,上海那个地方。我骑着自行车跑过几圈,骑着我那个大福电动车,那时候将近一万块钱买的,最早的时候一批。那家伙跑起来,一小时可以跑六七十,七八十码,我骑着从浦东跑到宝山,上宝钢去办事,那都骑着跑,“嗖、嗖”的,我给你讲,跑了几圈。然后又坐公交车,然后又打出租车,然后又坐别人给我开的车。开始桑塔纳,然后又变成奥迪,然后自己又开车,奥迪又变成宝马,跑了不知道多少圈,大街小巷,真的。那时候我也喜欢热闹,也好客,也好交友。交了不知道多少朋友,跑了不知道多少地方,太熟悉了。
有一天就从东大名路那个地方,往外滩走那个方向,就在大概那个方位吧,人家说到哪去呀?说到外滩南京路。我脑子就空掉了,我说外滩在哪儿?南京路在哪儿?我不知道,路在哪儿,我都不知道,完全空白,你知道吧?我忽然发现我把上海已经忘掉了,就忘掉了。大约想了两分钟,不知道多少时间,哦,知道啦,这个路往前跑,哪哪跑,跑过去。很近,不是说很复杂的路,就忘了。我突然想到,噢,这个东西原来真能修掉啊,真能修掉。所以说这个父、母、妻、子呀,不要念这个。
【勿念亲 勿念疏 勿念憎 勿念爱 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败 勿念清 勿念浊】
然后呢,勿念亲、疏、憎、爱、得、失、成、败、清、浊,这些是情感方面的分别意识,叫你断分别意识。而这些东西呢,太多了,今天那人对我特别好,或者今天那个人说了句什么话,说什么什么话……这个层次不是很深,你们都可以自己去解释,我不解释很多啊。这个都在念这些东西。你像念憎,那个人真可恨,那个人确实可恨,那个人为什么骗我?好了,念着念着以后就念出问题来了。哪个人真关心人,哪个人真体贴人,哪个人真的好,哪个人……这也要出问题。
【断诸念 一期念 意勿乱 常精进 勿懈怠】
这地方就是说,最终归结为,前面讲的是不要念这个,不要念这个,不要念这个……最后归纳个结果是什么意思啊?叫你啥也不要念,就念阿弥陀佛就完了。是不是?转了一大圈,告诉你啥也别念,就念阿弥陀佛。
“断诸念 一期念 意勿乱”,意不要乱,只念一个东西。然后这个意不乱的时候要“常精进 勿懈怠”。最终就体现为什么呢?“常精进,不懈怠。”常精进就是不懈怠,不懈怠就要常精进,这是一体两面,对吧?“意勿乱”意乱了,就不能“常精进”。意一乱,你就行不下去法了,对不对?就行不了法了。意不乱,后面还有“精其意”,那个意念要不断地精华、精华,不断地坚固、坚固,意不乱就能常精进不懈怠。好。
实际上这三句话非常重要,“意勿乱 常精进 勿懈怠”。最终,般舟是什么呢?一个体现你的意,意不要乱。但是意不乱,在哪里意不乱呢?不是躺着睡觉不乱,不是你坐着吃饭不乱,是你常精进不乱,是你不懈怠不乱,是你要常经行不乱,是这个意思。
然后底下接着讲什么呢?前面讲的是念上修行的内容,下面讲的是事上修行的内容了,就是不从念的角度讲,从事上来讲。
【勿岁计】
“勿岁计”呀,不要计时间哪。今天不是把你们表都收了吗?以后咱们把跟前那个表也收掉,表通通收掉。
越计时间呢,我跟你讲那才熬,你念时间,你就念十五分钟,一刻钟。这个很厉害的我跟你讲,我给讲两个故事,念时,“勿岁计”里边讲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呢,我第一次行般舟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我很来劲啊,我有禅定功夫,我会入定。“阿弥陀佛,阿弥”,我就不动了,有的时候不动就三四十分钟,有的时候不动一两个小时。诶,这还不好过吗?好过。好,定了三次、四次、五次以后,大概到早晨三点钟,这时候开始不定了。想想这回儿又定了一下挺好,刚才两个小时,这次没两个小时,一个小时总有吧?一查表,一刻钟,才过一刻钟。哎呀,这心太急了,好好念吧,拼死命念,才一刻钟啊,我这次拼死念个四倍五倍,踏、踏、踏,念、念,念了四倍五倍觉得,这回一小时总有了吧?一看表,五分钟,五分钟而已啊。我说这下完了,我这底下一数,三四点钟往下,到明天十一点钟还有七八个小时,这七八个小时要死人哪。五分钟这样捱、五分钟这样捱下去,这七八个小时不死人才怪。我说这怎么整?完蛋了,完蛋了,这没戏了,就念“没戏了”,这咋办?没戏了,念吧。只有死念活念了,这没办法了,知道吧?管它时间,不管了,最后把时间不管了。
就念那个什么调,东林寺那个调,你们老喜欢那个“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只管念了不管啦。就这样,啊就是念了,因为不想了,不去计几圈了,计几圈没有意义,已经计了那么多圈了,没意义了。也不看表了,看了都是五分钟,五分钟有什么看头嘞?不看啦。最后没想到,这样一晃三个小时过去了,这可来劲了,这可有戏了,后来慢慢就过去了。这是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我觉得挺好玩的,这个很好玩。我不是有个经验叫不念时间吗?有一个看时间搞得挺好的,你们信不信啊?看时间搞得挺好的。有一天哪,我们有位大德菩萨,我们在北京搞般舟。头天晚上讲完了以后,讲完以后就开始干嘛,就行吧。就从头天晚上,走到第二天晚上,也算二十四小时啦,将近吧,这样讲。结果有一位大德因为出差,第二天早上才到北京,到了以后从北京机场赶回来,再到我们行法的地方。这样他白天走了一白天,晚上不是再过一晚上,才满二十四小时吗?最后就剩他一个人行法,别人都走了嘛。他就挺不好意思,他说师父陪我一个人行法。然后呢,他就老看表。他老看表,这家伙挺自在,一边看表一边自在,“阿弥陀佛……”,一口气念到天亮,眼睛也没眨一下。诶,我说今天你邪了,今天你真不得了我说,以前你在南昌行法,我起码抓你二十次回来,这次怎么自己念得这么起劲呀?他说:“我想想不好意思呀,师父陪我一个人行法,我再不好好行法,那能对得起师父吗?对不起师父。”我说:“你老看表啥意思?”他说是呀,我每次啊,我就规定自己坚持一刻钟。坚持一刻钟坚持完了,一刻钟完了以后,我再坚持一刻钟,他又念一刻钟。坚持完了,再念一刻钟。他说一刻钟、一刻钟过去了,念到四点钟,咦,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么快呀?他化整为零,知道吧?他就这样子。你真要计时的话,要做点减法,不要做加法。你不要老管后边那个,你一数后边还有五个小时,八个小时,你别这样算,你搞一刻钟再说。一刻钟总可以,是不是?
然后还告诉你一个办法,你们以后啊,再苦再累的时候怎么办啊?你说我实在受不了,受不了我坚持三圈再讲,坚持五圈再说。五圈搞完了,一个五圈不行是吧?再来一个五圈,再来一个五圈。三个五圈走下来,保证你的景象就改了,境界就突破了,意识就突破了。就这样子啊,把目标缩小,把时间缩短,这是个诀窍。
但总的来讲,还是你不要去计时间。那你也在算,一刻钟过去了,一刻钟过去了,你还在念时间哪,还不是第一义谛。知道吧?真正的第一义谛是“勿岁计”,不要看时间,不要看时间。不看时间,因为那个时候,你想想看,人最容易起想的地方是什么?几点了?几小时过去了?还有多长时间?你把这个念头断掉了,那好了,断掉就好了。勿岁计。
【勿日倦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你看啊,“勿岁计”,我列了一下,咱们比较典型的就不要计时间,“除睡眠”,破睡盖。
【精其意】
你的意念啊,要不断地精简,不断地精简,不断地精简,不断地精简。“精其意”,让自己不要有那么复杂,不要有那么多的意念,不要有那么多的意识状态。
【常独处 勿聚会 避恶人 近善友 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观平等 于一切 避乡里 远亲族 弃爱欲 履清净 行无为 断诸欲 舍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 必如禅】
这全部是事上的一个修行。你看,叫你不要看时间,叫你好好把睡眠减少一点,叫你好好把意念精简一点,叫你常常经常自己一个人独处,不要老喜欢扎堆,不要去散心杂话,要止语啊,要常独处啊。勿聚会啊,不要大家一起聚会热热闹闹的,东家长李家短,不要传是非啊,(不要)常聚会啊。避恶人,恶人确实要避开,恶人太能缠了,太能纠缠了,他太会纠缠了,不是一般地纠缠。有些话说了不太好听,不讲了,(要)避恶人。
【近善友】
近善友很重要,你要不是善友,都是那些恶友很麻烦的。你看我们不是以前讲我们赵大菩萨,胃癌,然后已经发了心了,不去化疗,不去吃药,豁出来了。跟着我们这儿的那个,知道吧?结果呢,就走到挺好了,为什么他发心来,知道吧?我开始给他一个回向文,我说你每天回向一下,每天发个愿,每天回向一下,他念得很好。然后我帮他超度一下,超度完了以后感觉很好啊,吃饭吃多了,面色也好了,气色也好了,劲儿也足了,真的尝到利益了。这是先预演,等于预习班,预习了一下,还没有正式行法,就后来来行法。
他一米八的高个子,大高个子,身份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武安的很多大厂子、大企业都请他做顾问。他这次生病至少花了有三十万,三十万都是企业出,那企业家说:“你看病花多少钱,我帮你出多少钱。”身份很高的。然后呢,他就想啊,我现在还没活够,这病了不值啊,有啥办法能把我病看好。这家伙研究得真透,研究得透得不得了。
他讲胃癌,胃癌里边不说分出二十种,我看分出十八种也能分出来。那天咱们这李明生来了,李明生跟他交流,我说李明生不是在这儿念佛念得好,他说我跟李明生交流一下。他说:“你告诉我,你是啥癌?”他还不相信他是癌症知道吧?“你告诉我你是啥癌?”他说:“不知道,人家医生说我是胃癌我就是胃癌啦。”他说:“你到底是啥癌?”说这个癌那个癌,我也不懂这个名词,数一下可能十七八种。他说:“你连这个都搞不清,你说你是癌症,那你这癌是假的。”你看他懂多少东西,这家伙精神足得不得了。最后,他本来已经很好了,在这儿行法行得也很坚定,说:“师父,你上山我跟你上山去,我啥也不管了,我就准备在你这儿念死拉倒。”这个决心都定了。结果一回家,那些恶友就来劝他,不行啊,咱起码得相信科学呀……劝他。“有道理呀,人家为我好啊,有道理啊。”就开始疑惑不定。
我给他讲,我说以前你决定,那个是你自己真心决定,真心感动、真心决定。你是看了半天,享受了半天,受用了半天,你已经真正体证了半天,最后你决定了你要这样做,是个理性的决定啊。那些人一劝你你就改了主意了,那是后来的感受,后来的意识。你用后来的意识把前边的东西推翻了,你吃多大亏呀。我说那个不是我骗你的,不是我给你决定的,是你自己决定的呀。他说:“对呀,那是我决定的。”后来我判断,我说这个人从此再不会来了。还不错,上个礼拜给我发了个短信:“师父,你把我的皈依证给我带过来。”我说那就把皈依证带过去吧。结果这次咱们这儿走得特别匆忙也没找着。这次又来了,我说怎么出乎我意料又来了呢?来了,“师父,我皈依证呢?”我说:“对不起,太忙了没找着,我下次给你带来。”“那算了吧。”在这儿待了会儿就走了,一声佛也没念,也没留。不过还有一个善根,来拿皈依证。你看这就是近恶人哪,就是(要)“避恶人,近善友。”知道吧?
但是善友的话要听得进啊。有些人就有问题,我发现我们这儿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碰到问题都不找师父,为啥呢?他知道,一找师父,师父:“不管它只管念。”他说:“有答案了,不用问师父了。”大家有问题都不问师父,自己回去睡觉去了,要退转自己就退转去了,不问师父,都不问了。没人给师父打电话,也没人老找师父。不过我这师父当得也挺清净,没有徒弟来找挺好。
但是你要近善友啊,把师父当善友啊。你(有问题)要来讲,跟师父讲,也不怕丢人哪,有问题就说问题,是不是?要近善友啊,师父是你的善友啊,起码善友算得上吧,是不是?要近善友。你不近善友的话呢,就很麻烦的,就很麻烦的。
你看我们的小演丽,我问问你们哪个有她的道心坚定啊,你们现在比比看?哪个有演丽的道心坚定啊?把自己的房子退掉了,几千万的生意不做了,能变卖的财产全部变卖了,就剩一点珍珠项链,什么手机、首饰啥的,弄了一包给我:“师父,给你啦。”还放在我抽屉里边。“我来这儿三个月、九十天,我就准备求往生,我就准备死了。”所以你看那天我们讲,咱们说要执行考勤,肯定演丽第一,演丽死活不出念佛堂。那么坚固的道心啊,是不是啊?为什么就变心了呢?现在你看连听法都不听了,第一次听法在那儿睡觉,第二次听法打了个嗝就跑掉了。为啥?人家演丽讲了,说师父没戒,没戒的人我不听他讲法。为什么她会变这样呢?近了什么人了呢?
【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这都是事相上来讲啊。
修行修什么?也修你和师父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修你和师父的关系,不是那个关系,就是指修行的那个关系。这个修行的关系,《佛说般舟三昧经》里边独独提出来“视师如佛”。我一直不敢讲这个问题,因为讲这个问题就好像嫌疑啊,叫你们把我当佛看,挺不好意思,也不敢讲这个事。
“亲明师 视如佛”,这是讲的师。你如果说,你真想修般舟三昧,我觉得我很惭愧,我真的才疏学浅,所以管理也无方,甚至可以说非常缺乏管理。大家也比较随意,也比较自在,无处不随意,无处不自在。
可是呢,如果你和师父之间达不到那种,就是说修行那种状态啊,就是视师如佛的这种状态。我去剃度的时候,我师父讲第一句话:“能不能做到视师如佛?”我说:“能。” “能视师如佛你就来,不能视师如佛你就不要来。”就这样。说呢视师如佛,你才能把师父当佛一样拜,当佛一样受用。
我上堂课讲了,讲般舟圣众的加持力,讲“皆共赞誉。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你们体会不到,是不是?但是师父对你们这种情怀,你们体会得到,是不是?姑且你们就把师父(当)成是个般舟圣众的桥梁,是般舟圣众委派师父,是般舟圣众影响师父的心念,帮你们,赞叹你们,只看到你们的优点,看不到你们的缺点。每一个人都赞叹,每一个人都鼓励,每一个人都当宝贝,每一个人都哄啊,都无限地哄,每一个人都无限地赞叹,每一个人都无限地关心。这不是赞誉吗?是不是?
拥护就更不要讲了,你看看,拥护到啥程度?还没给你们买那个哪,前天看你们剃头不方便,给你们买了那个“滋儿滋儿滋儿”的这种东西呀,是不是?都买的好东西。然后又买MP5,给你们订各种各样的衣服、帽子,啥啥东西。给你们要过一分钱没有?想不想要你们这钱哪?没有啊。是不是承事你们,是不是供养你们呢?是不是拥护你们呢?看到你们的进步,你们不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我对你们非常满意啊。真的是发自内心,你们都好了不起啊。包括我们重庆那些菩萨,虽然说出去两个人,我觉得都好了不起,能够组织二十几个人行法,行两夜一天,赞叹哪。
我们不要看到人家没做到的,看到人家做到的,我们就欢喜、就欣慰呀。就欢喜、就欣慰呀,是不是?所以说你这个时候,你就真能体会到般舟圣众的那个受用。你姑且观想好了,你不要真的认为是这样,你不用真认为这样。你也不用先去用自己的眼睛,睁大了看看他是个啥东西,然后我再决定,看他是啥东西,是不是啊?你不用,你就观想好了,那你就会有很大地受用。有人讲了,那天我们有一位大德菩萨问我:“师父,我有个疑惑。”我说:“啥疑惑,你说吧。”“是不是依法不依人哪?”我说对呀,依法不依人对呀。我说我知道你的疑惑。他说:“那个人和法可以是一致的呀。”你要依的那个人和这个法性是一致的,那人和法是一体的,就对了。对不对?是一合相。
那么就是说什么呢,就拿我们现在来讲,哎呀,这个话也不好说,这咋说呢?《大方等大集贤护经》里边讲的最详细,这里边专门有一章讲和善知识的关系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亲明师 视如佛”,是你修行的状态,你处于这种状态你才能真正受用;你没有这种状态,对不起,那是你的业障,那是你的不幸,你绝对不会有这种受用,也绝对不能成就。
因为只有你对善知识的依止的心真正产生的时候,你才会心无挂碍。否则永远是一个忐忑不安、上下不定、不能安宁的心,永远是个有挂碍的心。这个有挂碍的心修行一无是处,一无是处啊,一无是处。
比方说,我说万一啊,你碰到一个不怎么的师父,但他又是你师父怎么办哪?我建议一下,你就把他当道具好了。好不好?当道具,让自己受用啊,让自己受用。所以“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观平等 于一切】
这个平等性智呀,只有平等性智现前的时候,你般舟才能行得好。傻人是什么?平等性智。傻念是什么?平等性智。“不管它”是什么?平等性智。你看贤护菩萨是什么?视一切悉平等所致。释迦牟尼佛不是讲了嘛,是你“常行乞食不就请”等等等等,守戒清净,视一切平等所致,平等心。
我们好好检视一下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的不平等心呢?为什么看那么多东西不一样呢?为什么那么多的分别心呢?难道那些东西真正就影响你行法,你就不能傻念了吗?你表面上很聪明,其实亏大了,其实亏大了。所以“观平等于一切”,这是事上修行的……
你观平等,一切都要看得平等啊。房子冷了、不冷了,也平等啊;这法会开得好了、不好了,也平等啊。那是法会的事,那是人家的事,你为什么不关照自己的修行呢?那都是平等的。你如果真把那当做平等了以后,你心就有定啦。那个长也好短也好,黑也好白也好,是也好非也好,成就也好不成就也好,跟你没有关系,你只管自己呀。平等了你就有定,有定你就能定在阿弥陀佛这一念上。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就,不要离开这个百分之百的成就去找另外的成就啊。当下念这一声,傻念这一声,当下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就。念念相应就念念成就,尽未来际成就。
往生是当下的事情,不要认为往生是我死了以后,临终那一念“阿弥陀佛”,我走了,我现在一切都为临终那一念“阿弥陀佛”准备。万一我临终那一念(没有),这你就会担心了,万一临终的时候那一念不是“阿弥陀佛”怎么办?太没把握了,是不是?
往生是当下的事,你如果以此傻人傻念的功夫、以此傻人傻念的心境、以此平等性智无分别心,你就是往生了。为什么?此世界已经灭了呀。对不对?色声香味触法跟你有分别吗?有关系吗?没关系了。财色名食睡跟你有关系吗?没关系了。名闻利养、乱七八糟的所有东西跟你有关系吗?没关系了。这身体好、身体坏,业障现前、不现前,死了、活着,病了苦着、痛着,有关系吗?也没关系。那不是此世界都灭了吗,娑婆世界已经没有了吗?此世界灭,彼世界生啊,当下就是往生啊。你的躯壳虽然还在,你的心地已经往生了,心已经一真法界了。你念念相续,让它坚固不退,让它心一等念,就是彻头彻尾的往生。
当你等念到一定程度,日积月累,积功累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大用现前,妙用现前,无用不现前。就像我们说的,耳朵聋的人哪,眼睛特别地好使;那眼睛瞎的人哪,耳朵特别好用啊。是不是?那眼耳鼻舌身都不用的人呢,有一个东西特别好用了,那是大用啊,那是大用。
这是“观平等,于一切”。
【避乡里 远亲族】
所以你就知道,我们武安的菩萨为什么反而不受用啊?为什么我们北小屯村最近,得受用还是最少啊?你看来行法的人最少,来干活的人最多,来看热闹的人最多,典型案例最少。是不是?为啥?乡里啊。避乡里,远亲族啊。
哎呀, 我给你讲,你看我妈妈这次临终的时候我就才发现,临终的时候真的太没把握了。老太太病得奄奄一息了,只喘气的功夫了,一天至少来二十拨人。农村有习惯啊,就是人临终都来看一眼啊,来二三十拨人,“姑姑,我来了。”“小姨,我来了。”“你认得我吗?”“你还好吧?”“痛不痛啊?”每个人都这几句话,那人啊,不死也给烦死掉了。像这样“啊、啊、啊、啊……(师父模拟喘气)”,“姑姑,你还好吧?姑姑,吃饭了吗?”“小姨,吃饭了吗?”“奶奶,你好吗?”来二十趟。别说病人烦,我都要烦死了。远亲族啊,真的要远亲族,不远亲族不行,知道吧?
你看,那天不是来了一个人嘛,说:“舅舅,你认得我吗?”“不认得,我哪认得你,我不认得。”他说:“当然你不认得,你没见过我。”他是在我们这儿一个什么信用社当头了,听说舅舅来了,跑过来要看看。有事吗?没事。信佛吗?不信。来了,“师父,我抽根烟可以吗?”外甥来看,我说抽烟不行?我说那你抽吧。烟抽起来。来了就要讲话,讲什么呢?这个就是说远亲族,远亲族就是这样子。
为什么说“避乡里”呢?我以前讲过啊,不过我们这儿还不错,这也是我老娘的功劳。
实际上法师在家乡弘不了法,为什么呢?从小这小子光着屁股,我就看着长大,他脸上有几个痣、有几根头发我都知道,他那德行,能得道?是不是?他眼睛盯的是你的屁股,盯的是你的头发,盯的是你那个乱七八糟。那个小子吃奶吃到五岁,还不肯放手,等等等等,所以他就不能立信,知道吧?立不了信啊,所以“避乡里”。
而且在这个跟前的时候啊不行,在乡里的时候干扰太多。所以咱们武安的菩萨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得利益,就是这个啊。一个电话拎回去了,一个电话拎回去了。
你看我们一个村三千六百口人,现在村多少,三千八?三千多少?三千六百口人。我那时候只有老爹老娘,老爹是独子,也没有姐姐妹妹,独子。就是老爹老娘两人,就算我们五个孩子,就七个人,这才七个人。这没几年过去,我上次上五台山带着皈依去,带了三十个人,就我们这一家的。你看,我哥哥家现在有三个孩子,变成五个人了;我姐姐家三个孩子又变成五个人了;我弟弟家三个孩子又变成五个人了;我妹妹家,五个人就五乘以五,是不是就搞上去了。然后我姐姐的孩子又生一个孩子,大闺女生一个孩子,二闺女又生个孩子,然后一下子搞了几十口人跑出来。然后我还有叔叔伯伯,那家有三个叔叔几个伯伯。哇,这个家伙,哪家谁结婚了要去,谁生孩子了要去,谁过生日了要去,谁家生病了要去,你看我,我看你,你说多少事?
我们有位大德,好不容易动员了半天,给她超度。好,超度完了马上睡觉。灵吧?灵了,挺好。哎呀,行般舟吧?行,好,我马上行。好了,就开始排啊,星期一不行,有事;星期二吧,星期二可以啊,我星期二也可以,哦不对,星期二也有事,星期三白天还有事,所以一个晚上还不行;星期三吧?星期三也不行,星期三上午有事,也不行;星期四星期五,一二三四五,那星期六行吧?星期六也不行;星期天行吧?星期天也不行,通通不行。好不容易找一天行了吧,哦不对,那家要结婚,要娶媳妇,我必须去。那结婚娶媳妇跟你有啥关系呀?所以“避乡里、远亲族”,就是这样子呀,不避的话真的不行啊。
一样道理啊,你看我们上网也一样的,我不敢上网,为什么不敢上?我QQ一打开,“师父好,师父好!”一通全出来,把你先糊掉吃掉。现在咱们那个网上,我跟你讲,那个超级群里面,这两天已经四百号人了,还有其他的群就不算了。超级群四百号人,我QQ好友起码有两百多人。就算四百人吧,这四百人当中,百分之一找你就有四个人。所以说有的时候你上去,全部包围掉,全部被他们分光吃净。你要不跟人打招呼,师父没礼貌,是吧?你一打招呼,你就玩完,你就玩完。
所以到后来手机不能用,到后来手机不能用了。你看,“师父,你手机号码多少?”你不能不告诉他吧?告诉他,好了,这些徒弟要给你打电话,你怎么办?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不接电话?所以现在我不好意思,我脸皮比较厚,我已经习惯不接电话,已经习惯不看电话,习惯不开电话。不过大家好像也不太埋怨我,好像已经养成习惯也不太打电话了,因为知道打电话找不着师父。这都是避乡里、远亲族。
所以为什么有的时候咱讲,这山上是好修行的地方啊?好修行的地方。你看,王晓琪没来?王晓琪在那儿行法是吧?长治那个,王晓琪,你看,王晓琪来了啥话都不讲,来了就念佛,弄个大八字脚,“阿弥陀佛”,王晓琪就是这样。为什么呢?王晓琪真得利益了。王晓琪上次就讲啊,就是王晓琪的一个亲戚,什么远房的姑姑啊还是啥?(弟子:是,是她姑姑。)是她姑姑吧?(弟子:是。)是她姑姑。不是走了嘛,我们去超度,她看到朵朵莲花,王晓琪当时跟我们在一起念,所以王晓琪死活一定要找机会过来,来了以后你看认真啊。她因为难得,她只有一个礼拜的假吧可能,一个礼拜,十天吧?(弟子:十天。)十天,所以特别珍惜,来了才不管你东南西北、男女老少、长短上下,念佛还来不及,叫了她来都不凑热闹,她就念哪。
越难得他越珍惜,越能轻易得到的他不珍惜,就吃亏了。
“弃爱欲”
爱欲和喜欢这个东西呀,千万(注意),有的时候你说喜欢一下没关系啦,其实喜欢一下真有关系。你喜欢一下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喜欢一念就是一个地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出来。
我不是以前给你们讲过方便面的故事吗?大雄法师路过小卖铺看见别人买方便面,“方便面好吃呀。”这一念喜欢,好了,每次他一过那儿,就“诶,方便面好吃,方便面好吃。”念着念着佛就变成,念着念着比念佛还灵,到这儿,比啥咒都灵,“方便面好吃。”那天气了,他说:“干脆我就买几包方便面,把它吃光吃饱拉倒。”吃个够,再不想方便面了。就喜欢哪,你一喜欢就会这样子呀。
你看我们吃饭也一样的,我就有的时候体会。我喜欢喝稀饭,喜欢喝稀饭呢,稀饭一喝得有小菜,又喜欢吃小菜,小菜一来,还想再吃两口菜,就多喝两口饭吧,我又多喝两口饭。这饭喝了以后呢,这菜,反正就是,本来想喝一点就够了,反正,这相互影响,最后……这一喜欢就付代价,知道吧?喜欢就付代价,所以不要有喜欢。
当然,你不喜欢也要付代价。你不喜欢昏沉,好了你就跟昏沉斗了,知道吧?你不喜欢苦痛,就跟苦痛斗了。欸,这个家伙他怕不苦,就来了。是这样子。
你要是对不好的东西能喜欢了,它正好中和嘛,就刚刚好。像我们善离,怕不痛,怕不苦,它中和了,没苦没痛了。是不是?你看这个演海,怕背不到业,结果真找不到业了,怕背不到业,然后就背不到了。你这怕背业,像我们演丽那样怕背业,这一怕背业,你看看,就“嗷啊”,见一个人就这样叫一下子,是不是?见外面人来了也就算了,那天说也给演道吼了一下,是吧?演道生病了也吼,见一个人吼一个。见了谁演军也吼,是不是?然后给那个谁一碰,完了,“我附体来了,业障上来了。”我们演丽是最怕业障,最后你看,演丽业障最多;演丽是最怕魔的,最后感召的魔事最多。你看这两天谁讲魔讲得最多啊?演丽呀。对不对?张口《楞严经》,闭口《楞严经》,闭口驱魔事,闭口找魔事,那是自己心里有魔呀。最后你想想看,那你一天到晚你是在念佛还是在念魔呢,是不是?
所以说“弃爱欲”呀,就是这种喜欢,这种爱呀,这种什么东西呀,都要给它搞掉。
【履清净 行无为 断诸欲 舍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 必如禅】
“履清净”,这不用解释。
“行无为”,啥叫无为而治啊?傻人傻念就最大的无为。无为而治,就无治无不治。
“断诸欲”,你看这“弃爱欲”,“断诸欲”,“断诸想”,都是表达的不同方式。
“舍乱意”, 就是我们的意念太散乱了,太乱了。
“习定行”,要有定啊,要定行。
“学文慧,必如禅。”就是说我们学这个文慧啊,不要搞得很浅很浅的那种东西,一有点儿奇思妙想就认为那个啥了。要必如禅,要甚深禅定,甚深的智慧。
【除三秽】
(三秽,)贪嗔痴
【去六入】
(六入,)色声香味触法。
【绝淫色 离众受】
这都是一项一项事上的标准。
修持般舟啊,你不“离众受”,你不“绝淫色”,在行般舟的过程中,都会起现行,都会影响你的心,都会影响你的念,这都是事上的。事上讲起来,可能有五十项助行方法,那很多的,时间关系以后慢慢再一项一项唠。其实我们平时讲法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接触到,都涉及到,我们总体从概念上来讲。
我们再来看。
【勿贪财 多蓄积 食知足 勿贪味 众生命 慎勿食】
(刚才)那是事上修的,现在再来具体啦,食品上怎么修呢?这里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食知足”,食知足;第二个要求什么呢,“勿贪味”;第三个要求是 “众生命,慎勿食”。
那就是讲了食修,食品要怎么修?食品要知足。我说满足满足,是因为少欲知足,是因为知足才满足,不是满了才足。知道吧?你们现在就犯了个错误,老想满足满足,我满了才足。吃饭,喝一碗不够,喝两碗,满了,足了,是不是?那是不对的,那是贪心。知足才是真正的满足,所以食要知足。为什么断食几天,他不会感到饿呢?是因为他知足啊,他已经足了呀,是知足了,不是那个食品填足了,是知足。
“勿贪味”啊,味道我不是讲,只是三寸喉咙,只这个喉咙的需要,不是这里边的需要。这里边是相上的需要,这里边是实相,实际的需要。知道吧?这里边需要素斋,这里边只是白菜豆腐。都一样,都一样的。这里边是罗汉斋,这里边是美味大斋。罗汉斋是一个嘛,都在这里边,一样的。所以要什么呢?勿贪味。
“众生命慎勿食”,行般舟的人一定不能杀生,更不能吃肉。这里是有依据的啊,众生命慎勿食,你去吃肉去那就不对。
【衣如法 勿绮饰】
这是讲衣上的修。衣啊,衣就是要想象是你的法衣,是来庄严你的身体,庄严你的威仪,是用来修行的。不要去过分地包装,过分地装饰,这都会散乱你的心志。
女人心为什么会散乱哪?因为女人讲究穿啊,女人讲究化妆,讲究梳头,讲究那种饰品啊,样样东西都会(散乱你的心)。你看女人一天,在化妆台上会花多少时间哪?画啊描啊,对不对?描完了洗呀冲呀,买衣服啊。哎呦,你看现在小孩子,拿着信用卡到处乱刷,见东西就往回扛,扛了就不用。很多这样的,买了衣服其实并不穿哪,她买着过瘾啊,她买了就满足了呀,是不是啊?大演捷笑了。就像我们男人买书一样,买回去不一定看的,先扛回家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是一样的。所以“勿绮饰”。
底下就是修我们的态度,修我们的品德。
【勿调戏 勿骄慢 勿自大 勿贡高】
就是有的时候不要讲戏语,开玩笑的话不要讲。开玩笑的话有的时候也有果报的。
让自己的心不要散乱,“意勿乱”,“断诸想”,不要想。要怎么样呢?这种调侃的话不要讲,你连调侃的话都不要讲,更不要讲过头的话,更不要说讲妄语、绮语。那个妄语,不是讲那个东西的。这是“勿调戏”,真的,开不了玩笑啊,开不了玩笑,有的时候不要故作轻松,开一些玩笑,都会有因果的,都会带来一些麻烦。
【勿骄慢 勿自大 勿贡高】
出家人呢,最难克服的毛病有两个。哪个毛病呢?一个毛病就是贡高我慢。有一天我碰到一个沙弥,是个大学生。这个大学生挺好的,那家伙往这儿一站,这个一瞧,侧面一看背影,绝对高僧大德。一唱,有模有样的,我就真的佩服。而且那么年轻,出了家了。那天我问他,说话聊天讲了。他给我说一句话,把我吓一跳,他说:“我出家了我怕谁!”他说我都出家了我怕谁。他的内心是说他出家多了不起,他出家多了不起。就是说,只要出了家,只要我剃了头,“我出家了我怕谁”。典型的我们说贡高我慢,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然后在我们这儿地方没待两天,马上就溜掉。一会儿又回来,回来又没待几天,一不开心就溜掉,一不开心溜掉。
出家僧众里边,男众是最难管的。师父给我讲,男众最难管的。上次呢,云门佛学院有一个教务长,那个人给我很大帮助,教了我很多,然后到东林寺进修去了。他来了以后我很热心啊,我就给他讲啊,我师父如何如何高啊,如何如何大德啊,应该来参拜参拜他。他说:“好啊,我去拜访一下。”然后我就跟师父说:“他想来拜访一下,行吗?”师父就不冷不热的,不吭声。我说:“师父啊,人家想拜访一下,好吧”?我说:“他对我帮助挺大的,您度度他好吧?”师父说:“好吧。”“那我去接他去了。”“好吧。”我就开车把他接过来了。接过来以后,这位大德往那儿一坐,像虚云老和尚那样一声不响,他也不请法,也不提问题,一坐。老人家慈悲,就问哪,哪年出的家呀,多大了,怎么样,谁谁怎么样,谁谁谁怎么样,问了一通,好啦。“吃饭吧?”“不吃了,我走啦。”回去啦。师父就告诉我:“看吧,这男众最难度吧?典型的贡高我慢。”他根本不听你的,他根本就没有请法的心。他根本就没有求法的心,他都不请法,那你怎么能得法呢?你说什么能有用呢?最后就说东家长西家短,哪哪哪,你们哪位法师怎么样?哪位法师怎么样?你们哪哪哪庙里现在怎么样怎么样?我后来碰到很多出家人(这样)。
那天我就问我师父,我说:“师父,我好奇怪。”他说好奇怪什么?“我发现你们出家人在一起从来都不说法,都是讲长短的事。就讲‘怎么样?身体好了吗?法会怎么样?最近怎么样怎么样?’全讲的日常应酬的事,没有别的事,为什么没别的事?”师父说:“你不知道,各修各的。”他说各修各的,不交流的,知道吧?因为男众特别的毛病就是贡高我慢。
他只要出了家以后,他觉得……,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有那个感觉啊。你想想看,我抛掉世间的一切,都不要了欸,我出来(出家),也真是了不起。当然这个了不起不说明别的了不起,这件事上你确实了不起,不说明别的都了不起,知道吧?更不说明所有的都了不起。但问题是它就会蔓延哪,“我出家了我怕谁!”我出家了我怕谁,就这个思想,贡高我慢哪。然后动不动,人家一讲,“这不是正法,你这个理念不对。”
我们现在很多居士更不得了,都可以把出家人批得体无完肤啊,知道吧?是这样子呀。首先他拿一把尺子过来,他这尺子也不知道哪儿捡来的,也不知道哪儿拼起来的一个尺子。他或者是拿一面镜子过来,那镜子(是)标准的哈哈镜。依他的知见而立,他东摘西摘,这个祖师大德这样讲的,那个祖师大德这样讲的。一会儿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化身;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化身;谁谁谁化身;一会儿是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再来,都这样讲的。他弄镜子来,他给你照,“嗯,对了;嗯,不对。”“长啦,短啦。”你想想看,那还有什么意义啊?我们这人就是有这个裁判心啊,老是喜欢去当人裁判。我们还有一个,叫啥心我不知道,老怕吃亏的那个心。你看慧能大师讲“善知识”,都叫大家善知识,把大家都叫善知识。
你看,我也很惭愧,当时最早我去庙里的时候,大家监督我,我也贡高我慢。有一天哪,我因为念佛念得声音响,出家人多,一百多号人,在家人多也一百多号人,然后就分开吃饭。吃饭的时候不是念供养偈嘛,念供养偈呢,这边念那边听不到嘛,没有喇叭,就叫我们在家人念。我嗓门大,他们就叫我来念。人家说念的时候呢,当时我也不是太懂,人家说,你就念一个“诸位大德,请慢慢用。”就说这个话嘛。我想什么大德,都是小德,我说哪有德了。“诸位”,我讲诸位啥我忘了,反正最后那个“诸位大德”我就不肯念,念完了,“各位请慢慢用”。贡高我慢,就是不肯叫别人大德。那时候很惭愧,真的很惭愧,这都是典型的贡高我慢。
这一贡高我慢以后,认为自己很懂,认为自己很清楚、很清晰、很明白,就往往吃很多亏。这出家人一个毛病,就是贡高我慢,男众最典型的特点。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放逸。一方面贡高我慢,另一方面特别会放逸。你看现在的丛林制度,那个功课的量很小很小。最多一个早课晚课,才多少时间哪?而且普遍是这样子。
我说老实话,就像鸡足山,鸡足山真的不错,我去过鸡足山。他们早上搞禅修,晚上搞什么,我也不知道禅修搞啥玩意儿,但是早课晚课,挺庄严的,也不过两个小时而已,晚课做一做,早课做一做。后来我问他们怎么做功课?上午去出坡劳动,下午自由活动,晚上上晚课上到八点钟结束,自由活动。就这点功课量。还有个六斋日放香,六斋日放香就是一个月放六天香。佛菩萨生日来了,放个香。然后呢,上午做一下,下午做一下,就做几个小时。
而且呢,现在还有个特点我给你讲,全国呀,庙多僧少,这个比丘僧,尤其是比丘僧,真的是宝贝啊,很宝贝。然后呢,各地方的供养也好。有的人讲(话)我不太赞成,但是这话有一定道理。别说有人,我师父就讲了:“哎呀,我们这个和尚全让你们居士给惯坏了。”这不能赖人居士,居士真的供养心强啊。你想想,吃的、喝的,哎呦,我现在就是,我就被惯得不行呀,这个给戴顶帽子,那个给戴围脖,我围脖不知多少,帽子不知多少,都是一片至诚心啊。来了我都很高兴,接受、接受,真接受。接受的是人家的心,不是那个东西,是不是?这个送东西吃,那个送东西吃,不吃吧又馋,吃吧太不好。是不是?这个人真的,他特别容易放逸懈怠。因为没人管他呀,没人约束就麻烦,是不是?所以两个毛病:放逸、贡高我慢。
针对这个放逸,容易放逸嘛,所以我们就讲,我说正好有机会,你们带的时候,我就待着,我就不吃、不喝水。哎,挺好,让自己不要放逸,让自己精进啊,让自己精进。后来,我就感恩大演捷的功德,大演捷做了这个事情我随喜功德,最后没想到我还真得功德了,得到大演捷的加持,这功德来了,得到功德了。
这个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勿骄慢,勿自大,勿贡高。”就说我们自己的东西老空不掉,或者说我们学到些东西,认为已经很受用了,然后就认为已经受到极处了,结果也是贡高我慢的一种,也是贡高我慢的一种。
【若说经 当如法 了身本 犹如幻】
这个讲“若说经”,讲那个讲经说法,给人说法,或者劝导别人来修行的方法。若说经,“当如法”,你不要乱说,不要乱讲,更不要随意说,更不要信口开河,也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讲,当如法。你要不如法,一个你会自己有果报,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一个呢,你会妄想纷飞。你特别善于表达,特别想表达的时候,你就会念法,走着般舟你会想:这个感受不错,我下边给谁谁讲讲;那个感受不错,这个受用不错,给人讲讲。就会念这个东西,也是不好。所以说“若说经,当如法”,让自己啊,千万……
修行要想得道啊,必须度掉自己那个急于表现、乐于表现、欢喜表现这个心,或者是想度众生,度众生的相也必须度掉。我们这些人都是热心肠,知道吧?我跟你一说:“往生了回来不回来?”“回来!广度有情。”广度有情啊,很多人是这样认为。你看有些很年轻的小孩子,北京上次来了一个,22岁,我说:“你什么愿呢?”“师父,不瞒你讲,我发地藏菩萨的愿。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们还有一些师兄也狠的:“我发地藏菩萨愿,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第二个地藏菩萨,那就是我。”这发愿发得大呀,(第二个)地藏菩萨就是我。
这个度众生的相、想帮别人的相很重,这也是很多妄想缘起,很多想法的缘起,你就不能定下来,就不能安静,就老想起用,这害死自己。知道吧?你还是襁褓当中的婴儿而已,你老想要去弘法利生,老想去度这个度那个,救这个救那个,帮这个帮那个,姑且不讲你帮得到帮不到,最起码对自己这个脑子是非常不利,对修行非常不利,非常的不利。
“若说经,当如法”,这个要求很高的呀,要求非常的高,要老老实实把自己傻掉。
“了身本,犹如幻。”这是认识上的识修,修自己的很多知见。“了身本,犹如幻”,知道身体本来都是虚幻的。
【勿受阴 勿入界】
勿接受那个五阴贼。五阴,色受想行识,这些东西。“勿受阴,勿入界”,十八界。
【阴如贼 四如蛇】
五阴如贼呀,四大如蛇。
【为无常 为恍惚】
所有的行为啊,所有的行为都是无常的,所有的行为、所有的事件都是恍恍惚惚的,稀里糊涂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恍惚惚。
如果你真的哪一天知道这个,你真正认识到“阴如贼,四如蛇”的时候,就真的破身相,破我相。你看这个四大身体,是不是像蛇一样纠缠着你?你摆也摆脱不了,无时无刻都被它纠缠着。“阴如贼”,五阴啊,色受想行识,哪一样不是贼啊,把你的心都给偷走了,把你的念给偷走了,让你不能生定,让你始终焦躁不安,让你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是不是把你心都偷跑了,是贼吧?
“为无常”,一切原来本来都是无常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无常才是常,无常才是正常的,没有一个常的东西,无常才是常。“为无常,为恍惚。”
【无常主 了本无】
本来都是空的,你看这个世界的色受想行识热闹吧,色声香味触法热闹吧?这房子好住啊,这房子暖和啊,这灯泡好亮啊,这电炉子管用啊,这电脑好用啊,这佛像庄严啊……色声香味触法,个个样样都能让你眉飞色舞,让你感觉到有分别。其实到了来都是空,都来给你往生啊,都是影响你的心念而已,都是让你有分别意识而已,都是让你杂想纷飞而已,都是让你以为有所得而已。其实是了无所得,来的时候抓得紧紧的,走的时候撒手而去,啥也没有,“了本无”啊。
【因缘会 因缘散 悉了是 知本无】
这“本无”讲了多少个,本来都是无的、空的,这叫缘修。
你像刚才讲的这是什么呢,这个识修,识修什么呢?了身本犹如幻,“阴如贼、四如蛇”,了本无,这都是认识上的修。认识上你真修到“阴如贼”,不受五阴的贼扰,阴来了,贼又进来了,好,我知道你是贼。“四如蛇”噢,这蛇又来缠我了,又来了,不管它。这就是说“了本无”,本来都是没有的,认识上的修。
还有本来的原本的本体的、本处的那个修行。“勿受阴、勿入界,为无常、为恍惚”,这个地方就属于本来那个。勿受阴,那五阴啊你不要接受,心不要受五阴,身受可以,心不要受,随便它去,不管它,叫“勿受阴”。就五阴啊,色受想行识都不要受它。
“勿入界”,色声香味触法,财色名食睡,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不要入。勿入界,不入进去。随便你,那个东西,钱多一点钱少一点,人好一点人差一点,房子大一点房子小一点,都没关系,“勿入界”。这是本处修、本来修,本来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爱咋的咋的,没有是非心,没有分别心,没有取舍心。都搞定它啊,这样就了本无。
这句话非常重要:
【加慈哀 于一切】
“加慈哀,于一切。”这个“加”字好在哪里?加是个主动态呀,加是个主动态。以前我们老讲,慈悲慈悲,是因为这个人慈祥啦,是因为这个人大度啦,悲就是自然一种表现,被动的。一种施予,被动的一种表现,叫慈悲。
“加”慈哀,把这个慈哀“加”,是主动之意。“慈”,何为慈啊?慈的意思就是什么呢?比方说吧,我看到这个徒弟,明明要走这个弯路,我讲一个例子啊。我有一个徒弟,28岁,身上有个附体蛇。完了以后呢,在经行的时候就现,就这样子,就开始犯病,然后就开始现业障,现出来,后来调好了。调好以后呢,这个徒弟后来就给我讲:“师父,我突然对你有欢喜心。”我说:“不能生欢喜心,要把欢喜心转成妙用。”好了,这欢喜心生出来麻烦了。有欢喜心以后就想,我才28岁,人世间啥事我也没经过,我没经过多可惜呢,多吃亏呢。说:“师父,我想谈恋爱。”我说:“你不是闹着玩的,不应该的。”我还死说歹说,又打电话又干啥,最后说来,“师父,我没钱。”我说:“没钱好办,没钱我就安排人给你买车票吧,你过来吧。”“电话没钱。”“我叫人给你电话充费。”结果电话充完费了,然后她找我那个徒弟去了,那徒弟挺好的,我让她给买票,她搞得更彻底,说她还没决定什么时候走,那徒弟干脆就给她钱,给了她好多钱。好了,钱拿到了,电话费充好了,这有资本了,还把我一个男徒弟拐跑了。
我明明看到这个事情,我也没办法。我知道她要走这个弯路,但是我又避免不了她这个弯路。就是慈啊,那个心真的很悲哀啊,很慈悲啊,很悲哀啊,想帮她也没法帮,也帮不到她。知道她要走弯路,又没法避免走这个弯路。
你看上次也是一样的,北京来了一个菩萨,演双。我预感她今天出事,要被他们捉回去,或者她就会离开这个道场,当时讲要离开道场。然后呢,我又必须上北京去一趟,办事。我上北京去,她是北京来的,我又不能带她到北京去,不能带她去了,是不是?然后我就精心安排,好歹给她做工作,最后“师父,我发誓,绝不离开道场。绝对不离开师父,绝对不离开道场,而且我发誓出家。”我还给她编了一段短信,可能很多人看了那条短信了,“迟说早说终归一说……”,等等等等讲了一大堆,很多人也看到这个短信。结果呢,我头天晚上走,第二天晚上就回来,就知道她明天要走。我就担心她要走啊,晚上回来,特意为她的事情我提前回来。结果在我回来之前,她走了。最后我说:“你为什么要走?”她说:“师父,我答应你白天不走,没答应你晚上不走。”
我有的时候就悲哀,明明知道这个事情会发生,可是还避免不了。最后回家了,“师父,我觉得还是尽孝心啊。我二十年以后来找你啊。”回去的时候给我先讲:“师父你放心,我绝对还是出家,我回家做工作,我保证还来出家,我跟着师父跟定了。”回家以后就讲:“哎呀,我还是先干点别的事,二十年以后我再来找师父。”我说:“好好好,你好好学习吧,二十年以后师父等着你啊。”明明看到这个东西,还得这样,慈悲啊,明明知道要发生,知道她要发生,知道她要走弯路,又没法避免她走弯路,这是她的业又不能转。怎么做工作也没有用,因果是定数啊。叫慈悲啊,那这个慈悲叫“加慈哀,于一切。”
当你们挑别人毛病的时候,当你看别人缺陷的时候,当你对某些不满意的时候,这个口诀你用一下,“加慈哀于一切”,你就心平气和了,你就大度了,你就开阔了,你就安定了,你就入道了。“加慈哀,于一切”。
再来看:
【施贫穷 济不还】
就讲啊,我们对别人所布施出去的一切东西,都不要有所期望、有所要求,就是我们帮别人不要有一个(求)回报的心。起码这个人你应该领情,起码怎么样怎么样,这个东西,这个都不对的,“施贫穷 济不还”。那样的话呢,你帮了别人,或者帮了环境,或者帮了道场,或者做了任何事情,都不求回报,都帮完拉倒,就是去无所留,你心地就清净了。知道吧?
反过来,如果说,你有相啊,就像梁武帝一样:“我盖了这么多寺庙,养了这么多僧人,有什么功德?”这就不是“济不还”哪。达摩说:“你没有任何功德。”你喜欢名,已经得到名啦,是这道理吧?一样的。
最后这句话很重要啊:
【是为定】
好好理解这个“是为定”。说到底,一切一切都是个定的问题。
我再把这个问题好好解释一下。你看,我们挨着来看。“勿受阴 勿入界”,你有定力就不受阴啊,五阴贼就进入不了,有定力就不入到十八界里边,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就不进去。是不是这个定的问题?你们老早就立了一念阿弥陀佛这一念了,为什么坚持不下去呢?是“定意法”,你没有定意呀,定得不够啊。
“因缘会 因缘散”,有定则随了缘,而不随缘走。有定,随因缘而行,因缘来了随他行,但不跟着它跑。随缘行,了了缘了,这个缘去则散,缘来则聚,不跟着缘跑,心是如如不动的,那这也是个定的问题呀。
“加慈哀,于一切”也是个定的问题呀。“加慈哀,于一切”,你是一个定,你把这个慈哀的东西给一切的东西去,是另外层次的定,无非定而已。执此定,执彼定,无非定而已。
“施贫穷 济不还”,施出而不望报,无所求,也是个定。出去东西了,自己这里还是定的,如如不动的。
然后你再看前边,所有事上修的东西全是一个定。所以般舟最重要的就是“定意法”,是定意。定意,定哪个意呢?立哪个念呢?阿弥陀佛一念。定个意啊。
【菩萨行 至要慧 起众智】
最高的智慧啊,最博大的智慧就是这个东西。
好吧,三字诀我们就讲完了,今天你们站得也辛苦。阿弥陀佛。
来,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往期精彩: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