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成就诸菩萨合会。教语令弃众恶。”
这是贤护菩萨和诸菩萨的关系问题。你们有笔的可以记一下。这地方讲什么呢?释迦牟尼佛讲啊,贤护菩萨是和诸菩萨什么关系呢?第一叫“劝请诸菩萨”,就是劝请诸菩萨,劝请的意思啊。第二叫“教菩萨行法”,教授菩萨行法。第三句话叫“令诸菩萨喜”,就是令诸菩萨喜,让他欢喜。第四句话叫“诃责诸菩萨”,诃责就是苛护、责难的意思,教授的意思,督查的意思,监管的意思,诃责诸菩萨。第五句叫教示,教导、开示、示现,“教示诸菩萨”。第六句话叫“成就诸菩萨”。
那贤护菩萨和诸大菩萨是什么关系?贤护菩萨是这样一个关系,“劝请诸菩萨,教菩萨行法,令诸菩萨喜,诃责诸菩萨,教示诸菩萨,成就诸菩萨”。所以贤护菩萨具有这样无量的功德利益,具有这样无量的善缘。
“视一切悉平等所致。”
它是个平等成就,是一个无分别的成就。
“常有大慈大悲所致。”
是大慈大悲成就,大慈大悲成就。一个人慈悲不具足,慈悲不圆满,慈悲不能够大慈大悲,不能够真正圆满、细致成就的话,那别的成就是假的。
“汝功德不可复计。”
先把贤护菩萨表扬一下啊,表扬完了。释迦牟尼佛表扬是这样表扬的,表扬的深度、表扬的广度、表扬的层次。不说你很好啊,你不错,好好加油,不是这个,这是我们众生的心,不是佛心啊。
【佛告颰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
有个三昧啊,般舟三昧叫什么呢?又有个名字叫什么?“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还不说十方诸佛愿力成就,是“悉在前立”,站在跟前来成就你、来造就你、来无微不至地关怀你、来不弃不舍地保护你。
【能行是法。汝之所问悉可得也。】
你如果能行这个方法的话,就能得一切的法,就得一切的利益了。
【颰陀和白佛。愿为说之。今佛说者。多所过度安隐十方。为诸菩萨现大明相。】
颰陀和就讲,佛说的太好了,能够解决我所有的问题,能够安隐十方,为我们诸大菩萨现了大光明相,找了一个最好的方法。
【佛告颰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释迦牟尼佛对这个怎么定位的呢?说它的特点是定意,定的一个意。什么意呀?阿弥陀佛的一意,一念。定意的一念是这个意思。
“菩萨常当守习持。”
这几句话非常有意思。常,你们反思一下自己“常”了没有啊?所谓常,休息不好的时候有没有做啊?能不能控制自己啊?意识念头不正的时候能不能迅速拉回来啊?能不能做到不以心意识为主啊?能不能做到不随境界相而转哪?能不能做到在七天七夜的行法过程当中,在五天五夜行法过程中,不跟随自己的心意识走呢?不做任何决定,能愿意等待呢?不着急呢?是不是经常能这样呢?能不能行法顺利的时候是怎样呢?行法不顺利的时候又怎样呢?都要体现一个“常”字。
“常当守”,常还不说,还要守住。守住没守住啊?第一个七守住了,第二个七守住了,第三七个守住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个七呢?九、十、十一、十二、十三,行住坐卧呢?守啊,要给自己有守的目标、守的要求。习,学的东西不要少学即足。有没有习啊?有没有常习啊,守着习啊,复习啊?有没有把这东西反复地搞得熟、搞得练、搞得透?持,能不能保持住啊?“常当守习持。”
【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为什么“不得复随余法”啊?为什么“不得复随余法”?为什么要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啊。你有余法,心就有漏,就不是一心,就不是一信,就不能决定成就。 “功德中最第一。”
好吧,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我再把这个“定意”解释一下。所谓“定意”者,重在“定”,于行住坐卧中,行的时候,行住坐卧每一环节都能定,不是说坐在那儿定,不是走着一个定,行住坐卧都能定才叫定。事事处处,每一件事情上都能定,每一个地方都能定,每一个时间段都能定。如如不动叫定,动了就不叫定。何谓定?“常当守习持”是为定,不随余法是为定,心一等念是为定。这个定是很广泛的,很深刻的。不是说“诶,我定住了,你们不要打乱我!”你把这个定就理解为我定住了,定在这里叫定,那个不叫定,很浅的那个定啊。
好,第一品我们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简单提一下。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