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看别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答疑:看别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问题:弟子对做事有很强的执著心,总觉得应该先做这个,再做那个;这个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才能更好地利益大众。看到别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或者不考虑后果就着急,而且这个心总也度不掉,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我有一个长处,就是只看别人长处,不看别人短处,这个很受用,知道吧?你想想看啊,比方说,你在厨房里做事,你说你要看大家的长处,大家舍家弃口跑到这儿来做义工,又不图钱、又不图利、又不图名,这么热的天,这么辛苦,你们说值得赞叹吧?

那么他做事的顺序和你不一样,或者他的执行力比你差,那么他的问题是主要的,还是发心是主要的?(众:发心)是不是?其实来讲的话呢,问题是可以容忍的,效率是可以提高的,虽然说他做事的顺序不对,但是,可不可以理解呀?可不可以接受啊?退一万步来讲,你做的程序就都对吗?别人如果有比你强的,也这样要求你怎么样?是不是?大家在一起要和睦、要宽容、要体谅、要和合,这就很美,对不对?你想想看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大德跟我跟了很久,很有水平,但是,很会挑刺。这很会挑刺以后,就看这个也不顺眼,那个也不顺眼,最后导致结果怎么样?自己离开道场。那你想想看,我又跟你说,这么多人辞掉工作,不上大学,上大学的都不上大学了,在这里来念佛,在这里求解脱,你们说可贵不可贵?是不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啊?是不是?

那么,那这些人和你想的肯定不一样。能一样吗?是不是?那么,大家不一样是主旋律,还是那个一样是主旋律呢?不一样是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个人的习惯不一样,一样的是什么?大家都想了生脱死,都舍身忘我,都来一心追求极乐世界,这个一样的东西多还是不一样的东西多啊?所以你要存异就能求同。你把大家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知见,允许人家跟你看法不一样。你允许别人的看法和你不一样,也就是允许别人对你的看法都能吸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自己,对不对?你能宽容别人,别人能不能宽容你呀?别人就一定能宽容你,对不对?你不宽容别人的结果怎么样?别人就不宽容你,对不对?就这个道理一样的。

你要是看别人都是好处,自己得的是受用;你看别人都是坏处,自己得到的是什么?是烦恼,对不对? 那别人还是别人,别人不会因为你的看法有增加有减少,而你因为自己的看法,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天上者,你可以受用无穷;地狱者,你是烦恼无尽,是不是?你能把大家的看法、大家的习气都能宽容下来、包容下来就得利益,对不对?是这样的道理啊。

所以这就是修行,能够容忍别人,能够宽容别人,看到别人的主题,赞叹别人的主题,这是修行,使自己能够放心,自己能不烦恼,知道吧?这是修行。不能老看别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我们有的修行很有见解啊。他说一个碗,缺了一个口,我要盯这个缺口看,整个圆我就见不到,我看的是一点,我失去了所有的点,对不对?如果我不看缺口,专门看圆的地方,那我得到的是一个圆,失去的是一个点。如果我看别人短处,我得到的是一个点,失去的是一个圆。讲得好不好啊?掌声鼓励一下!

所以,有缺点、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缺陷都是正常的。大家相聚BF寺,一千六百年等来一回,容不容易呀?不容易。包括你们看,那年轻的姑娘都没学佛,说她小的时候做梦梦到过这种情景,是不是偶然的呀?不是偶然的呀!那小姑娘你知道吧?家里起码有几十亿的资产,都是富二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什么得不到的,现在能吃这个苦,能受这个累,能接受般舟,能弘扬般舟,好不好,大家说?赞叹!啊,赞叹!

所以说,你要看他的毛病习气,你越看越不喜欢;你要看他的长处,就越看越喜欢。是不是这样?所以,你看这些人在一起都不是偶然的。你们一千六百年等来一回,何止一千六百年呢,是不是?何止一千六百年。释迦牟尼佛时代,就没有搞过般舟共修,尤其是没有搞过五百人的般舟共修。那么五百人以上的般舟共修的这个梦中的记忆来自于何处啊?不是释迦牟尼佛时代,那是释迦牟尼佛以前的古佛时代,至少是燃灯佛时代。那个时候你们就行般舟啊,知道吧?不过那时候你没修成;或者你修成了,这次是乘愿再来;或者上次没修成,这次来重新修。你看这个缘分深不深厚啊?那你们在一起容不容易呀?所以大家要珍惜这些难得的因缘、难得的缘分啊,是不是?不要挑毛病,不要相互看不起,不要相互矛盾,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相互成就,好不好?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