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师如佛是一种修行(三)

视师如佛是一种修行(三)
所以我就讲啊,你看般舟三昧怎么修,般舟共修怎么修,不要按照自己的知见来。如果你依教奉行视师如佛,不怀疑、只管做、只管念,你就只得受用。其实我告诉你们,我们最最吃亏的就是什么?其实为什么我们每天做完功课要三皈依呢?你们检查一下自己皈依佛了没有,皈依法了没有,皈依僧了没有?其实没有皈依。
今天我揭露一个秘密,我最后讲演依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讲的这个依止的依,我掉眼泪了为什么?我说一帮傻孩子啊,师父呕心沥血舍命、舍肉、舍生啊,来帮助你们、成就你们,生怕你们摔到地上,生怕你们化了,还代你们受苦、受难、受业、受报,师父什么时候有过自己,什么时候不把你们摆在第一位?可是你不依止啊,你还怀疑啊,真是一边吃奶还一边骂娘啊是不是这样?所以我非常感叹,就掉眼泪了。
如果说没有这个法揭示给你,如果说你没有从中得到利益,不明所以,那还情有可原哪。你已经得到让你震撼的利益,你已经发大心出了家,为什么要看那些次要的东西?为什么要看那些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要关注那些疑惑?对你到底有何关系呢?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坏自己的信念,坏自己的长城啊。
所以我就感叹大家,真的缺乏依止的心啊。何为依止啊?依止于法,依教奉行,如法安住。依法而行,如法安住,这叫依止啊,依止于法,对不对?
这个法讲得这么具体,讲得这么详尽,讲得这么明确,讲得这么微细,而且师父亲自示范给你看,亲自带着你行持,亲自讲这么多的案例,有史以来你们看哪个师父有这样呕心沥血过?哪个师父给你们提出这么多鲜活的样板?哪个师父给你们创造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可即便如此,你们恭敬师父了吗?你们依止了吗?当然我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啊,我是感到悲哀啊,感到悲哀啊!那种悲悯之心油然而生啊,就像一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堕落没有办法,还得让他堕落下去,还得哄着他堕落,多么的可悲呀!是这样啊,所以我特别感叹,特别感叹。
这个法讲得这么直截了当、直白,没有回避任何的问题,没有捣糨糊,黏黏糊糊,怕得罪这个、怕得罪那个,没有。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讲假话,不给它润色,不怕招致非议,不怕别人攻击有话直说,才能给你讲得明白啊。如果我心里有种种畏惧,如果我心里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我能给你第一义谛吗?能给你讲出好法来吗?能揭示第一义谛吗?不可能的。但是师父如果直言不讳,怎么能太平呢?师父不太平,你的信心丧失、依止之心丧失,是多么的可悲啊!是这样啊。
所以说视师如佛,修的就是对师父的这个信心,千锤百炼、百折不回无论任何情况下,无论别人怎么看你的师父,你对你的师父要有数,要有信心,这叫修行。如果别人说你师父坏话,你就没信心了,那你还能得利益吗?你能成佛吗?不可能,是不是啊?
所以视师如佛要脱掉那个困境,你不要管师父是什么,不要测度、不要测评,不要去评价师父是不是佛,这个没有意义,这个就进入圈套了。你跟师父接触得越久,你越掉入圈套了。因为师父应不同的人应不同的人群应不同的处境,表他不同的法。这个法对这种人来讲是对的,对另外人就不对,你把这些东西都粘在一起,你就乱了套了。所以讲啊,视师如佛就是要修把师父当佛来看,当佛来受用的心,当佛来恭敬的心,当佛来供养的心。
那么你刚才讲的不谄谀,这个是这样啊,般舟经里面原文是这样讲,视师如佛,怎样视师如佛呢?下边讲得很严肃,要如仆侍主、如臣啊,很具体、很生动。其实呢,如仆侍主、如臣,训练的是你对师父不变的信心,也就是说,是在不断地强化你这个信心,是通过包括割肉侍师啊,要割自己的身肉来供养师父啊。那么智者大师讲什么呢?修行般舟的人,他就特别强调要供养师父,要视师如佛,甚至要割肉侍师这是讲表法的,不是让你真的割肉。你割了肉师父能吃肉吗?这是不可能的事。何况现在饭吃饱饱的,有那么多饭你还割肉,你这是形式上的事。割肉侍君,这是讲的这个啊。
那么通过这些事,来训练你对师父的信心,对师父的决定,就是你骗自己也要把自己骗得滴溜转,把自己这个心骗出来。你有了这个心以后啊,师父的话就都能转成甘露,你就能受用。如果没有这份心,你受用不了,你一定有迟疑,一定有疑惑,一定有漏,是这样。不是谄谀啊,不是谄谀。你看,如臣君、如仆主,等等等等啊,还有很多一些的,很多的说法。那么就是说,关键在于你那个至诚恳切的、真诚的、恭敬的、谦卑的那个心,这是个修行。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视师如佛了,你就必然没有疑惑,必然就不受余法。不受余法没有疑惑,必然不打闲岔,必然深具信心,必然是一心——这是佛教我的,保证没错。你对要做的这个东西就充满了佛一样的信心,你对要做的东西充满佛一样的信心,你才有佛一样的受用,才能有圆满的功德。如果你对要做的东西都有迟疑、都有疑惑,你当然就不可能有圆满的功德。这个是一个修行,修的是自个儿,自个儿的心,修的是对师父法的恭敬之心,修的是对师父人的绝对的信心。这是一个情况啊,知道吗?是这样。
那视师如佛呢,非常重要。其实师父是不是佛不重要,视师如佛才重要。视师如佛,你第一有佛的受用,第二你绝对能感应道交,佛来教化你。你们记得千金买骨的故事吗?就讲千里马。有一个国王要买千里马买不到,有个大臣就给他讲,拿一堆烂骨头,说这是千里马的骨头,你拿一千两黄金来买了它。他说你瞎掰,搞几个破马骨头,凭什么说它是千里马?怎么能说明它就是千里马?我连活马都认不出来,死马怎么能说是千里马?他说你想想看啊,这国王能花一千两黄金买这个死马的骨头,你难道还怀疑千里马不来吗?你明白了没有?那么这么烂的师父你都当佛来看,那佛能不管你吗?这一样的道理。视师如佛,修的是自己的受用、自己的心,心地,修的是没有疑惑,修的是决定信心,修的是绝对的依靠,这是个修行的问题啊,这是讲这个。
不谄谀,它不是讲和师父这个关系的问题,不是讲这个。那么我们人最可怕的是攀缘的心,一攀缘可就麻烦了,就有各种各样的缘起。谄谀的心就是投其所好,就是这样一种心。
我们出家人尤其不能有这种谄谀之心、攀缘之心,必须甘于寂寞、甘于平淡。甘于寂寞、甘于平淡,然后坚持自己的心,不管外界任何东西,你才能有定心,才能有受用。否则的话绝难成就,绝难成就,主要是指这方面东西啊。
独独般舟经,特别特别强调视师如佛。说实在话,不视师如佛者不可能得三昧啊,得不到三昧。你不视师如佛,你依据什么来修行呢?你对你依据的东西有多大的信心呢?你对你依据的东西都没有绝对的、绝顶的、如佛一样的信心,怎么可能成就三昧呢?不可能,是这样啊。所以说视师如佛是甚大修行,一定要大家看清楚。尤其是在目前阶段,当般舟三昧,大家对般舟三昧议论纷纷的时候,就更加的明显这个也非常难得,大家,尤其是今天这场法会,更加显得难得。
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抓住自己的修行,抓主题,而主题当中的一个主题就是视师如佛、依教奉行。真正把这条做到位了,能断一切烦恼,能消一切业障,能够降伏你的心,能够让你的受用几倍几倍增长。阿弥陀佛!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