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当然了,要像这种方式来用功,首先我们要学会般舟步法的基本功,要学会般舟各种关口、各种修行的要点,要学得滚瓜(烂熟),学得非常的熟练、非常的烂熟于心、非常的通透,要这样学。要在实践当中仔细体会,仔细比较。
就好比讲,我说念这个“阿(ou)弥(mi)陀(duo)佛(huo)”,然后你就在这儿有一个单元的时间来念一个功课训练。你想念“阿(ou)”就念“阿(ou)”,想念“阿(a)”就念“阿(a)”,想念“弥”就念“弥”,想念“陀(tuo)”就念“陀(tuo)”,想念“陀(duo)”就念“陀(duo)”,想念“佛(fu)”就念“佛(fu)”,想念“佛(fo)”就念“佛(fo)”,想念“佛(huo)”就念“佛(huo)”,没有关系。“阿(ou)弥(mi)陀(duo)佛(huo)”、“阿(ou)弥(mi)陀(tuo)佛(fo)”和“阿(a)弥(mi)陀(tuo)佛(fo)”是一个人,是一回事。那么,你就体会其中念“阿(ou)”和念“阿(a)”有什么不同?你念会儿“阿(a)”,念上半小时;再念上“阿(ou)”,念上半小时,仔细体会。你在实践当中体会透了,你自然就知道“阿(ou)弥(mi)陀(duo)佛(huo)、阿(ou)弥(mi)陀(duo)佛(huo)……”你就习惯了“阿(ou)弥(mi)陀(duo)佛(huo)”,你张口就是“阿(ou)弥(mi)陀(duo)佛(huo)”,就不会念“阿(a)弥(mi)陀(tuo)佛(fo)”或者念其它的东西。当然都是一样,只不过就是说,你念透了哪一个地方,就得到哪一个地方。
再好比说这个踏步。我就发现,因为这次我教这位大德,我教的过程才发现人这么容易出毛病,容易出这么多的毛病。比方说抬腿,那么,你踏步的时候,“阿弥陀佛”(师父示范),我认为这个很简单,就这么踏就是了。他会踏成这样,“阿弥陀佛”(摇晃着踏步),他一会儿是这样子,“阿弥陀佛”(挺着肚子)。咦,我说这个人肚子一直挺着踏。再后来,他会这样踏,“阿弥陀佛”,他会撅着屁股一直踏。实际上来讲,你要体会,正动作你要体会,负动作也要体会。他一会儿还这样,“阿弥陀佛”(脚侧着摆)。哎呀,他好像来给我示现似的,我说你这个腿咋这么多毛病?奇怪。
因为企业家他这个事儿就多,司机就学得快。为啥?他司机没那么多花样。他不理解,但师父教我这么踏就这么踏吧,看别人踏就这样踏吧。他没有一个理解的过程,他只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企业家他要理解啊,是这样,是这样,是这样,是这样,是这样,是这样,这样、这样、这样……他要反复理解、反复思惟。然后,他表现欲望又强,成就欲望又强,所以种种来讲呢,心不平衡,身体就种种不平衡的现象全部出现。结果发现,我教这个大德教了三个多小时,演J师教那个司机教了一个来小时。我最后发现,那个司机教一个小时的,比这教三个小时走得还好。为啥?那司机没想法。结果,他一个早晨出了三身的汗。这个企业家想法多,表现欲望强,结果犯的错误就多,等等等等。所以,他有深入的一个体证的过程,就是这样,都需要有个积淀的过程。
那么再者说,确实,这多少小时,就是最长的用功时间的量,就是你的高度;那么,天天相续不断的量,就是你的深度,方便讲啊。你的高度、你的深度、你的相续不断的程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你的功德,影响你的思想等等,是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大家都有一个积淀的心,都能够将心定在法上,将心定在让佛号相续不断上,将心定在不断地提高勇猛精进的程度上,将心定在当下老老实实地、不浮不躁地、毫无侥幸地、毫不偷懒地、毫无偷心地杜绝自己放逸、懈怠、懒惰这样一个正确的心态上,我们的修行才算对;对了再相续,那就一定能够成就。只要对了,只要相续了,就一定能成就;你不对,又不相续,那绝难成就。
我们现在很多人念佛的心不是一个安住当下的心,所以是错的。要不想啊,以前我怎么念的,念得如何殊胜,找那种感受,这叫“过去之心不可得”;要不就想什么呢?我应该这样认真、那样认真,应该这样搞、应该那样搞,这叫“未来之心不可得”。不管过去,也不管未来,只管当下。当下念佛,哪怕妄想纷飞,念的只有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的功德,你也确信百分之五、六的功德远远超过百分之百的妄想。能够安住当下只管念,那么这叫安住当下。安住当下,傻人傻念,没有更多的追求。实际上,傻人傻念就是一种无欲无求,这样一种无执、无分别、无妄想的念佛的状态呀!是这样,这要安住当下。安住当下还要相续不断,这两个(结合起来)才有圆满、才究竟、才完整,是这样啊!
那么,今天我首先围绕着今后修行的心法,让大家把心降伏下来,积淀下来,沉稳下来,定下来,把心定在法上,定在微细的、微妙的、深入的法上,把心定在不急不躁上,没有侥幸,准备一步一个脚印,绝无侥幸,绝不有超越之心,把这样一个正确的心态树立起来。
特别强调,全国的般舟行人不要盲修瞎练,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执著,不要求感应,不要找感觉,不要执著,不要求神通,不要着急闭关,更不要长时间的闭关。长时间的闭关,包括两夜一天或者两夜一天以上的闭关,一定要有师父来指导才行;没有师父来指导,自己不要盲修瞎练。要知道,般舟有风险,自己不要盲修瞎练,不要执著。自己出问题是小事,害般舟是大事,损害大家的信心是大事。打比方说,般舟要温养。你不温养,你开车子出了个事儿,最后说,“你看啊,这个人行般舟行出毛病了呢,出了车祸啦,把人撞死了或者自己给撞死了。”那这个,你死了不要紧,最后人家把罪怪到般舟上,那你的罪过就真大了,等等。再比方说,我们说般舟修行要封闭,你不封闭到阳台上去行般舟,行得迷迷糊糊的,你感觉很好,结果一不小心掉下来,那你说,这是般舟不好吗?但是外界人就不这样看了。等等。所以这个呢,要知道般舟有风险,有危险,大家要冷静,要沉淀,要细致,要老实,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对社会的稳定有利,对般舟的稳定发展有利,尤其是对自己的修行有利。那么,这个是特别强调这一点。
接下来,这里一是强调步法的训练,二是强调护法的训练,三是强调闭关的训练,四是强调理论的训练,理事圆融啊,理论的训练,五是强调福德因缘具足。
福德因缘具足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发心做义工,帮助公众做点事情;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做好各种助行:拜经;诵《般舟三昧经》,诵《无量寿经》,诵《阿弥陀经》,学习这些经典;来案例讨论,学习这些案例,然后来组织大家讨论。我们这里至少有五、六十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大家可以坐下来讨论、学习、提高。讨论、学习、提高是非常有好处、有帮助的一件事情。大家要把学般舟的每一个关口、每一个理论弄细了、掰开了、揉碎了,再碾成面儿,把它吸进去,消化了、吸收了,要有这种劲头。
我给大家讲,我教的第一个班,我教管理课,这些学生都非常出息、非常能耐。何以故?当然跟他们素质有(关系),先天素质不错。其中也有一个因素,就是我的教学的方法。我教学,我是第一堂课我讲一堂课。讲完一堂课以后,我会提出若干的观点。比方说今天我讲课了,给大家讲了积淀下来,为什么要积淀下来?如何积淀下来?在哪些方面积淀下来?要积淀到何种程度?提这样的问题。然后,第一堂课我讲了,我已经全部讲完了。好,接下来第二堂课,我就指定,你比如说全班分成五组,那个时候人少啊,(全班)只有二十来个人,分成三组。那现在咱们四五百人,就要多分点了,那个时候分三组。今天师父讲一个主题,今天是第一组,第一组自己主持讨论,下次课第二组主持讨论,再下次课第三组主持讨论。你比如说八个人你们一组,八个人你们选代表,谁是首席,谁是次席,我不管这个,你们自己去选代表去。好,这第二堂课就大家组织讨论。大家组织讨论我听完了,第三堂课我来给大家组织讨论,我看你们怎么思想的,怎么理解的,怎么讨论的,我来指出你们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偏错的,哪些是偏对的,给你引导一下,然后我让你深入学进去。就讲这么三次课,就是一部分内容要讲这么三次课。
结果,奇迹发生了:班上的同学原来不团结,因为自己要组织当官儿啊,要让大家都来讨论,都来发言,所以班上就出现了一个团结的、融洽的气氛。第二,因为我要求每一个人第二堂讨论的时候要先写出稿子来,讨论完了以后要写出总结出来,结果,人人都成了作家,都会写东西,都有口才了,都有组织能力了。结果,我们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我们班上就考评,我考评的成绩是九十几分,别人考评的成绩六十分、七十分居多,八十分都很少。他们就发现奇怪啊,“你怎么能得九十多分呢?那班上几乎得到各个同学(赞扬),各个学生都说你好呢。”就是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
那么大家呢,现在缺乏掰开了、揉碎了这样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现在看来需要你们自己来完成,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很好地完成,对不对?好,掌声啊!这个其实讲细了有很多事,讲白了没多少事。实践透了,实践对了,那就得到很多的利益、功德和巨大的信心。
这次出去,有人跟我讲,“师父,我们念这个般舟,就得到往生的保证书了。”我说保证书啊,有保证书,你不一定相信啊!我说保险,保了险了,肯定能往生。但是,保了险以后,你也可能不相信啊。我说,般舟好在哪儿?般舟好在你行了法以后,自己就相信自己必然往生、决定往生、绝对往生,甚至绝顶往生。是你自己就生出这种信心来,这是它的奥妙之处。不需要我给你保证,也不需要我给你保险,你自己就可以生出决定的信心。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决定信心,决定往生,绝对往生,绝顶往生,好不好啊?是这样。
那么,当你把这里面的细节、理论,尤其是把《贤护经》读得滚瓜烂熟的时候……师父已经详细地讲示了《贤护经》里面修行的种种的内容,大家仔细去听,反复去听,反复去揣摩,然后呢,反复去诵经,会得到无上妙义,好不好?好,这是讲的经。还有讲的案例和自己组织的讨论,这些等等方面的安排。如果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安排,我们大家的修行、学习都会深入,我们全国般舟行人的学习和修行,都会进入一个稳健的、稳定的,于家庭、于社会、于自身都非常有利的一个情形,好不好?好,大家共同努力啊!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