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正端心正念(二)-用释迦佛的知见--戒律去转换自己的知见

图片

一念正端心正念_02.mp3

所以实际上来讲,你要知道修行就是修这个心,修这个心在哪里?真正的这个心就在你全部的知见里。戒律有几百条,那是戒律的知见,那是释迦佛的知见。为什么以戒为师?那么戒律这样讲了,你就按照戒律的意见去办,用戒律的知见去转换自己的知见。以戒为师,戒有几百条,这几百条戒就能把你这个心完全调伏了。你就要以戒为准绳,以戒为师。但我们不是以戒为师,那戒符合我,我就唱高调;戒不符合我的,我就装没看见,我们搞开遮。是不是这样?

其实真正转换我们的工程,是一个细活,是一个全活,是一个深活,很深的一个活,很全面的一个活,很细致的一个活。这个细致、全面、深刻的活,怎么干?以戒为师。你把戒看成是佛的心,佛的心怎么体现?不是用几个字来体现,简单的体现我们讲什么正觉、慈悲、平等这些东西,简单的体现是这样。复杂的体现在哪里?就在戒里边,戒就是佛陀,这个老人对我们最慈悲的叮咛。他告诉你,孩子这个事应该这么干,不要讲道理啊,我是佛,我就这样干,你坚决信我的话,依教奉行,我这样干,你也这样干,干久了你就明白了。所以以戒为师,你按照戒律的要求来做,就从方方面面,几百方面去做,你很快就把你这个心地修圆满了,修细致了,“是心是佛,即心即佛”就完成了。

你比如说有两百条就是两百条,有三百五十条就是三百五十条,就是全部。也就是说,你的心跟佛的心是不是一致?不是说你感觉说的,也不是我凭空判断的。如果这三百五十条你跟佛想的一样,你就是佛,“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明白了没有?就像我们画这个人,你画工笔画,画得越细致、越认真,这个(画)越传神,如果你就这么勾两下,那只是形似。

所以开始正法的时代,人善根深厚,他对戒根本就没有怀疑,就能以戒为师,就能视戒如佛,戒就是佛。在这个细节上,这个戒就是佛,在那个细节上,那就是佛。就像你横看也是你这个人,侧看也是你这个人,上边看也是你这个人,左边看右边看、前边看后边看、俯着头看仰着头看,戴着眼镜看,不戴眼镜看都是你这个人。这才能把这个人认识完整了。光说瞄一眼,你说不出啥样来,好像你全看到了,其实让你说出来,让你画出来,还是画不出,还是说不出。所以,这个戒是毫不含糊的、绝对的、百分之百的,所以正法的时候是持戒成就。

只要有充分善根的人,把戒当佛的人,以戒为师的人,他没有什么别的修行,他修行就是修戒。行住坐卧,碰到这个事,那按照这条戒律来办,按照这条戒律来修正自己,碰到那件事(就那样去办)。没有我,佛就是戒,戒就是佛,以戒为师就是以戒为佛,按照戒的要求(去做)。佛在哪儿?你看不见,摸不着,你想佛的光,想佛的像,想佛的神通都跟你没关系。但是戒跟你有关系,清楚吧?这件事就这么办,简单、明了、直接、肯定、没有疑惑。

所以正法的时候就是按照戒来修行,都是持戒成就,戒持好,心跟佛一样。也就是说正法的时候人的善根太深厚了,他不像我们有疑惑心。“这个事是这样吗?这个对吗?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这会不会错?错了怎么办?”他没有这些东西。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在绕弯、插曲,都是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讲是这样。

那么,我们讲正法的时候,是持戒成就。持戒,他们修行的方法就是这样。那现在对比来讲,我只是方便讲,什么叫正知见呢?那戒就是正知见。你如果今天听了这一堂课以后,你能找戒,比如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六重二十八轻,你能按照戒完全来做,这个是正修行、大修行。因为彻底地转换了我们的知见,彻底地完全转换了。比如说菩萨戒里讲不准看别人过错,不准说僧人过错,你做得到吗?做得到,你修行大不大?得的利益大不大?但实际上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习性也好,是脾气也好,是真的看不惯也好,他就是会说。那个戒,你真正以戒为佛,以戒为师的时候,没有我。

我们都是把戒拿来为我所用,“哎呀,这个我得慢慢来”。昨天我们看到一位女众大德,她就说这辈子解脱我是没希望了,我只要积累点善根,不掉下去就可以了。都是知见问题。为什么?她说,我懒,我就改不了我懒。就没打算改自己的懒。你看,她修行就不在道上,不想改懒,能修行吗?就不是正修行。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