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对难行能行做好准备。这个修行是解决难题的,不是来消灭难题的,不是躲避难题的。难题来一个解决一个,来俩解决一双,来多少解决多少,多多益善。
关于知见,你说你感到心力不够,这个心力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你感到心力不够,你这个提法就是个绝对的标准。所谓不够,和谁相比不够啊?和你以前相比不够。
第一,和你的感觉、知觉和你的知见相比不够,如此而已。是不是真的不够呢?不是,不是真的不够。就是说,你们要习惯于没有力气的时候能唱出力气来,这是个考题。这是其一。
其二,你们的知见认为我行般舟身体就应该越来越好,不应该变坏,不应该有坏的反应,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知见。那么行般舟身体会脱胎换骨。从一个坏身体变成一个脱胎换骨的好身体,中间会不会有中间的状态?那这个中间状态会困啊,会累呀,等等等等,正常现象。这太多了,这样的案例。
在黎明之前是黑暗,在突破之前是艰难,越是艰难越向前。在突破之前一定是艰难的,但是你坚持过去,前景就是光明的。你要退下来就回到沼泽地,甚至回到旧社会。
那这又是一个你的知见。你认为修行应该越来越舒服,越来越没有困难,或者说不应该再出现反复,或者说不应该再出现困难,这都是错误的知见。
那么你长年两三个小时这样坚持下来,你一年多下来,肯定身体要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那么在脱胎换骨的变化之前,身体是好过还是难受?
演H:比较难受。
师父:不是好过,你知道吧?就像那个蛇褪皮一样的,褪皮的过程难受不难受?蛇褪皮呀?肯定难受的,是吧?褪完皮了,好不好过啊?褪完皮就好过了;乌龟扒壳也一样,扒壳之前是很难过的,扒完壳就会好过了,道理一样的。
所以你这个行了一年多以后,身体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润物细无声啊。这个时候改变的时候,在你突破的前奏,就会体现成身体的某些痛苦。你不要认为行般舟行出痛苦来了,不是这样,这是一个老般舟所必然经历的必然的阶段。
就是还是一些知见问题。心力不够,现在很多人感到心力不够,是因为你没狠下心。其实你又是一个错误的知见,你是不是认为心力必须这么高,困难必须这么低才能干活啊?是不是个错误的知见?困难这么高,心力比它高一点点能不能干活?一样可以干,是不是?但是不需要把心力提得这么高才能干。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知见。
心与气和,你只要心跟着你的气就可以,心与气和。实际上来讲的话,心与气和,不是说心非得要高到多少位,才能够突破难关。这两天的训练就告诉大家心与气和,你们不要大声念,小声念。
学会小声念,学会小声念佛当中不打折扣、不偷懒。有允许打折扣的地方,有不允许打折扣的地方。不允许打折扣的地方是哪里?是节奏,节点共振不能打折扣。你节点要踩得上,每一个点要共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只要把这个点踩上,你不用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它有很多变化,你不要管任何的变化,你只要踩上这个。
然后你的力气不需要足够大,但必须不能足够小。就这个声音,声音是一个小跑的声音,不是一个懒散散步的声音。散步的声音哪,这个社会总体上来讲人是劳累的,越散人是越懒的,越散人是越懒的。
所以这个调不能是散步的调。这一散步就容易疲疲沓沓,就容易引起昏沉。这昏沉都是养的,你站着就精神。你看看我刚才有意地试一下,我扶着凳子扶一下,扶一下凳子就舒服,都养昏沉。你站着不会养昏沉,就是这样。
那么我就讲心与气和。你这个心与气和,找着跟你现在的气相应的这个力度就可以了。念不出默念也是可以的,再念不出你不念,以别人的声音为自己的声音也是可以的。看着别人念着念着,“阿弥陀佛”。
其实来讲的话,我是要破掉音声的分别相,你哼出来就可以。你说你气不足,有气没气?还是有气的。只要有气你就能哼,是不是?你要能哼哼,你哼出来就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你也不用管哼的什么声音,“阿弥陀佛,阿弥陀(duo)佛(huo)”,只要你哼出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就哼出这个声音出来,训练用这个小声音。
然后,因为小声音的缘故,你就可以更充分地坚持;因为小声音的缘故,所以你就不容易生退心;因为小声音的缘故,所以你就有信心。但是要求你声音小不要紧,声音一定要尽量地相续,一定不准断。
这个开始上来就这么练,念佛的时候就这么练。你们想偷懒,这是偷懒的最大法则、最高法则——声音小但不散,但不乱,但不断。不散、不乱、不断、不小,这样一个声音。
心与气和,跟你的气是相和的,你转换知见以后心和气相和了,你知道这个是脱胎换骨中间的必经过程,在脱胎换骨前夕,你需要更加勤奋地努力。不是需要疑惑,不是需要休息。就是这样一个缘故,对这个难行能行有一个新的理解。
摘自——《超长板训练方法 狂心顿歇 自性念佛 超越心力的知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论坛内容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