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阿弥陀佛,弟子昨天听了圆Z师兄的分享,觉得特别惭愧。来到僧团这么久,实际上我昨天观照了自己,确实还属于没有入道,心还不在道上。圆Z师兄确实是用心了,所以我觉得修行真的就是每一个细微的用心,只要你用心的话,佛菩萨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所以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一细微之处,都要观照自己的心在不在道上。然后最重要就是不要懈怠,还是要精进起来,要靠这声佛号给自己提升力量。
那么现在弟子的问题就是一直都是觉得力量不够,通宵行法其实自己可以做到,也能通宵,但是总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其实弟子也知道不用长期的闭关,我们都能做到,只要是天天通宵行法,然后白天佛号如果能经常不断,长期地相续下去的话,我们不用闭关都能做到功夫成片,能证到念佛三昧的,可是就是收不住自己的心。
所以昨天听了圆Z师兄分享,觉得还是要下真功夫才行。阿弥陀佛,请师父对我个人的修行给予一些开示。感恩师父,阿弥陀佛。
师父:你这叫抛砖引玉啊,抛得够快的。不过她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的心是散的、是杂的、是乱的、是浮的、是躁的、是浅的。如果说什么叫一曝十寒,你就是个典型。
其实我说修行做得到里面还有一个字,我刚才落了——狠。对自己狠不狠、严不严。“严”字和“狠”字,这两个,那加起来就十个字,严不严,严格、严密、严谨、严肃,对自己够不够狠。
你看啊,要讲这十个字,讲局部状态的话,圆L可以达到一百分。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北京观音寺的时候,自己抱着自己的孩子在行三天四夜,是两夜一天还是三天四夜?不管两夜一天还是三天四夜,哪怕是两夜一天,能够抱着孩子一心一意行完三天四夜,而且行的时候,确实够狠、够细、够严、够深、够专,等等等等,实际上十个字都做到了。
但是自从做到之后,自从师父表扬之后,再就彻底完蛋!转的弯最多,搞的插曲最多,弯弯绕,绕弯弯。现在不错,对比圆Z菩萨找到了自己的差距,都是你的心啊。
说,没有不会的地方,没有不懂的地方,但恰恰做得散、做得乱、做得浅、做得躁,做得一般般,何以故啊?她自己讲的,心不在道上。心不在道上,在哪儿啊?有欲、有想、有求,有欲有求的心。
如果说严肃一点,名闻利养的心——不是指社会上的名闻利养,争大争小的心一定程度上存在。是这些乱心导致你刚才的乱行,行为的行,心不实啊。如果实在,不去争大小,不去计长短,不去计较自己被重视不被重视、有地位没地位、有名分没名分,不会计较这些东西,不会动这些心思。如果动心思,这就是一个诤心,斗诤的心。
什么叫傻?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不在乎我比别人高还是比别人低,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不在乎我有没有地位、受不受重视、在不在重要的岗位,不在乎这些东西,只是计较自己念没念佛,做没做得到。
人傻了,心专了。你看圆Z和你恰恰相反。你看看啊,你把孩子舍了,把家舍了,应该说非常不容易来到这儿。那你自己评估一下,你和圆Z对比一下:你精进的程度、精进的次数、精进的时间,等等等等。
说句实在话,在座的诸位进步的人是真进步,突飞猛进,甚至说,不能说得甚深三昧,确实有甚深妙用。可是呢,如果你的心不在道上,不专注、不老实、不真实,老在外边,心的妄念比较多,结局就是这样。
你不是不细,不是不懂,不是不会,不是做得不深,不是做得不专,也不是做得不实。以前也有过,没有漏心,没有侥幸,没有偷心。这人越插曲,脑袋越复杂;越绕弯,妄想越多;参与的事越多,心越乱;心越乱,想法越多,恶性循环。这是问题的根源。
其实你在僧团有位置没位置,被重视不被重视,这个并不重要。你修不修行,做不做得到才重要。你做得到的话,那就是水落石出啊。在修行的路上,掺不得任何的假,水落石必出。
如果诤心比较重,跟这个比跟那个比,想做这个想做那个,想这样想那样,看这个看那个,找这个谈找那个谈,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个散乱心,是一个浮躁心,是一个侥幸的心,是一个不实的心。
这几天我越来越体会到,精进真是个宝,勇猛精进那是无上之宝。有一天你们体证到,你说我只愿意精进不愿意懈怠,那你不得三昧也会得到三昧,得三昧只是个时间问题。
像打坐,只要你腰能挺得直,气调得匀,身体端正,然后心情平和,几乎你想坐多久就会坐多久,不会累不会困。我们有位大德长期闭关,说最近有个进步,师父,说我现在不愿意躺下了,我宁愿坐着。他说可是,师父,坐着我经常会脊椎有点痛,有点不舒服。
我说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他不是没坐直,没坐直并不重要。我是讲,你坐得直、坐的时间久了以后,身体会疲劳相显现。身体疲劳相显现的时候,人会弯的,人会往前弯,甚至头会弯到地下;人还会往侧弯,也会弯到地下。坐得直的话,不会弯到后面去,他一定是左右弯,往前弯。
但是他这个弯是有韧性的弯,只要是有韧性的弯,脖子不会受害。只有一种情况会受害,你知道什么情况吗?什么情况?我以前都讲过,没有一个知道的吗?身体太朝后靠。只要往后靠,头一歪,这个脖子就必然有问题。
我告诉你们,所谓不倒单,现在社会上有种说法就是:坐着睡叫不倒单。我们不去说这个。坐着睡是不对的。坐着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这叫不倒单。你想坐着睡,还是一个要睡觉的心,不去分别这个。
坐着不知不觉睡着了,弯到前边,弯到边上,它这个身体不会(受损害),它是有柔韧(性的)。就像那个柳树枝,它怎么弯都没有关系。是不是?有韧性,如果直的,你撅一下就完蛋。
那么你想想看,你头靠在这儿,坐在这儿,头这样,弯下去,是不是斜了?那就没有韧性了,所以脊椎一定有问题。坐禅的人最忌讳的就是靠墙坐,只要靠墙坐,又勉强不倒单的人,肯定脊椎有问题,得脊椎病,这就是禅病,禅病的根源就是偷心造成的。只要头你一歪,往那儿一搁,这地方不是一个韧性的弯,它就是缺乏韧性的弯,这是根源。
那么我就讲,这十个方面,做得到这十个方面,你能做得到就可以坐得很久很久,而且越坐越欢喜。这个气啊,你就感觉到像春天的竹笋往上冉冉升起,那个气机往上蹦,你能感受到美、感受到妙、感受到暖、感受到和、感受到生机盎然,盎然的生机。
走路也一样,唱佛念佛也一样,都是一样的道理。那么修行的这个念,专不专、集中不集中很重要。为什么有想即愚痴,无想是涅槃呢?只要你有想,只要你有是非观,只要你去看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你就是个垃圾收购站,是个垃圾桶,装垃圾的。
只要你有疑惑心,只要你老问为什么,那你就必然是个迷惑蛋。你问,有疑惑心,问为什么,你的心的兴奋点就在这个疑惑上面,就在问为什么上边。
所以你们现在应该明白,如何得般舟三昧呢?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没有疑惑如毛发许。为什么在怎么得般舟三昧,“则可得也”后面加上一个八个字——没有疑惑如毛发许?
只要有一念的疑惑心,就是一个漏心,你的心就不是深心,就不是专心,就不是定心!深、专、定、细、严、狠、实,等等,那这是这样一个心态,不急不躁,更加不缓。
你看同样一个人,你看啊,圆L,如果你的心能收得住——为什么收不住?根源在于有欲、有求、有诤的心。如果能做到无欲无求,无诤无想,怎么做到无欲无求、无诤无想呢?
你看清楚,一切是非、长短、好坏、对错,都是过眼烟云,是不是这样?是不是过眼烟云啊?(众:是)昨天圆W跟你们说的,原来这个家伙,这么个年轻人跑出去占座,占休息的地方,你说是不是太搞笑了?就像他说的,你工作辞掉,什么你都丢掉,一个能干工作的人、能赚钱的人跑到这儿,来这儿活受罪,这个地方,坐的地方比你家床舒服啊?你来干啥了?你看,其实,很可笑的一个人,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过两天人家一觉悟,“啪”,就跳出来了。
所以你看人家那个东西呀,人家已经变了。就像你看天上的云,今天是白还是黑的,是厚的还是薄的?因为它每天都在变,没有意义。看那个变的东西没有意义,看那个不变的东西才重要。看那个不明白的、疑惑的东西不重要,看那个明白的、简单的东西才重要,所以你的心哪,要知道这里其实无分别无取舍,这叫觉。
不觉,你分别取舍:不行,这个岗位重要,我得去干;不行,这个我得列上重点,列不上重点不行;不行,我不能让别人欺负我,我得乖一点。这都是有想有诤有欲有求的心。
如果你把这个(心去掉),哎呀,你们愿意埋汰我就埋汰我,愿意说我就说我,愿意诽谤我就诽谤我,没关系,我不会受你的影响;你好一点坏一点,没关系,我不会受你的影响;环境好一点坏一点,没关系,我不受这个影响;身体差一点,没关系,我照样可以拿一百分;死了,死了更好,马上见阿弥陀佛。
心就没有分别相了,身体没有分别相,情绪没有分别相,环境没有分别相,他人没有分别相,舆论、是非都没有分别相,全部没有分别相,只有一个念佛的相,老实念佛的相,精进的相,就是一个定心,就是一个深心,就是一个专心、严格的心、微细的心,都在这里边,要把心收住。
收住,什么叫收住啊?你有欲、有求、有想、有思惟、有分别、有执著、有诤,这是根源。把这个有诤的心、分别的心、计较的心、怕自己没有地位的心、怕自己不受重视的心、怕别人误解的心、怕别人说不是的心、要证明自己能的心、为自己辩解的心,统统度掉,是不是世间就没事了?(众:是)就只剩下念佛这事。
世间的事儿越多,你的心越乱。你越计较,事儿越多。是不是这样啊?不计较,一切事儿自然消除。是不是这样?(众:是)你不计较、不分别、不执著、不诤,会不会影响你的形象?只能增加你的形象。是不是这样?可是,众人都要诤,都要计较,都不想吃亏,结果吃了大亏。
圆L也很勇敢,上来把自己跟圆Z比,而且自己检讨自己。我们为这种检讨的精神鼓个掌,好不好?随喜赞叹,好,阿弥陀佛。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