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这就讲的是什么呢?就是修行啊,修行由哪儿而得啊?修行由恭敬而得。你们最多做的功课是什么?拜佛呀。拜佛修什么?就是修你的谦卑、恭敬。为什么你要头顶下去?头顶礼是用头顶人家的脚啊,接足礼啊,就是要让你知道你自己要谦卑下来,要把自己身段放下去。要知道你请的是尊贵的佛陀啊,说不好听的,你的头只配去碰他的脚。就是让你非常谦卑、非常恭敬,要对法无上恭敬,对法无上的珍贵,才能得法。并不是说佛陀喜欢你给他磕头,并不是说佛陀认为自己的脚有多高贵,认为你的头只配他的脚,那可不是这样子。而是说你只有谦卑恭敬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那个法你才能受用,你才能得到法乳的浇灌,那个法用在你身上才能起妙用、起大用。这就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根本。
可是呢,这个贡高我慢太厉害了。而且你看演清讲的对的,男众也一样。而且尤其是出家的男众,更是容易贡高我慢。我不是给你讲,以前一个大学生居然跟我讲一句话,我很震撼嘛。“我都出家了我怕谁?”因为他很容易贡高我慢哪,你看人家来了,见了面要给你叩头吧?叩头,这感觉不错,我坐在这儿人家给我叩头,给我顶礼,就容易产生贡高我慢心。他不知道人家是给佛顶礼,给佛在住世间的代表僧宝在顶礼,顶礼的是僧宝,并不是你这个人的具体的形象。你自己何德何能你能够接受人家的礼拜?忖己德行啊,是不是?哪有那个德行啊。但是呢,他反过来就容易这样子啊,你看,他就容易贡高我慢哪。一贡高我慢以后,紧接着来一个缺点——懈怠懒惰,现代人不能吃苦的呀。
现在很有意思,,你说现在佛法是末法?好像是末法,但是你现在看这个佛法,现在昌盛到什么程度?咱们说唐朝的时候佛教是最鼎盛了吧?那我问你,唐朝要得到一本佛经有多难哪?要想求道,你说有多难哪?现在的人,你想想你要求道,想去哪儿去哪儿,看什么佛经找不到呀?是不是?那个时候出家人生活多清苦啊,现在出家人多好啊。别说出家人,像你们好不好过啊?你们非出家人在这地方好过不好过?我们这居士大德们,这些人多发心啊。我师父还经常会说一句话:“我们出家人都让你们居士给惯坏了。”居士对出家人太好了。
今天中午不是打电话,那居士还讲呢,我们这儿吃了个萝卜缨子,人家心疼得不得了。你看咱们这儿师父吃的是啥,喝的是啥?俺们般舟师父吃萝卜缨子、吃咸菜,一天只吃一顿饭。他认为只吃一顿饭,我日中一食嘛。你看这多辛苦、多干啥,他心疼得不得了,你知道吧?这都是居士大德,人家对我们是个啥态度?是这样子啊,居士太好了。所以说你说现在这个供养的条件,现在这个群众基础,那比唐朝的时候不知道好多少倍呀。
你要造个塔,你要造个啥,你想想一捐、一搞,多少钱过来呀?那经书,那多好的条件哪。但是现在反过来讲,出家众条件好了就不容易成道啊,成不了道,很容易贡高我慢,容易放逸懈怠懒惰。这两个其实一体的,你不贡高我慢,就不会放逸懈怠,你放逸懈怠了必然贡高我慢,是一体的两面。这贡高我慢不克服,那我相就不除,(除)我相首先要把这个相去掉。这个相去不掉,那你想说我四相破掉了,没有我相了,那是吹牛啊,真的吹牛。所以这个“不得自高”,这都是修行。
但是这个东西在女众身上来讲,非常明显。那女众也是觉得了不起呀,我出家了,大丈夫行为。是不是?而且还有个特点你们发现没有?女众出家的都比较庄严。都是前世有修行、有基础的才能出家,她就容易产生贡高我慢。你看她想,我条件这么好,我姿色这么好,我能舍去世间的繁华,舍去世间的富贵,我来一心求道。她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呀,很了不起,非常地容易贡高我慢。
我原来认识一个比丘尼,很庄严的。一交谈就知道了,佛法上懂的东西真的很少很少。到了我师父这里以后,跟我师父一谈以后,她确实很受用,就像久旱逢甘露一样的,那个感觉非常的好,如饥似渴。没待一个礼拜就要跑,我说你为什么要跑啊?你不是找善知识,不是找到了吗?“找到了。”“学习受用吗?”“受用啊。”我说为什么要跑啊?哎呀,这里不舒服呀,你看这里脏,这么脏,上厕所也不方便,这里吃饭伙食这么差,这里也没有居士给我供养,也没有居士给我顶礼。我在家那儿多好啊,往那儿一坐,居士来供养的,来听我说法的。她感觉那日子很好过、很美呀。她在这里,整天受人说教有啥意思?没多久就走了。所以说这个贡高我慢心、嫉妒心、嗔恚心,哎呀,没法儿说。
而且女众呢,这又特别强调:
“当敬善师视如佛。不得有谄意。”
“当敬善师视如佛。不得有谄意。”你看,这个在讲比丘的时候也讲了,“闻是三昧当视如佛常敬尊。不当持谄意向。”也是这个意思,不得有谄意。这里边讲啥意思呢?“当敬善师视如佛”,敬善师还是讲恭敬是个修行的过程,视如佛也是修行的过程。“不得有谄意”,就是说,修行最小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不得有一点点谄意,那个讨好的因素在里边也不行,侥幸的成分在里边也不行,那个虚伪的成分在里边也不行,轻浮的成分在里边(也不行),不得有一点点这个东西。这是讲比丘尼。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