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般舟三昧经》学讲记7 四辈品第五(12)——常独处止行功德 自守节度不聚会
《佛说般舟三昧经》学讲记7 四辈品第五(12)

师父:你看最后这句话,就讲这个偈子说,“常自精进无懈怠”最后无非落实到这个地方。你看这一、二、三、四,八句话,这八句话,“如我所说悉受持,常独处止行功德。”“常独处止行功德”,让你独处是你心里、内心的那种独处,不是空间上的独处。在那个思想的心灵的深处、寂静的深处,周围有人等于没有人一样的,是在你内在的那个深处行功德呀。就像我刚才讲的演心师的例子,你好好想想,你那个心意识是真的,还是这个心意识是真的?到底跟哪个意识跑啊?这就是“常独处止”,就是内在的那个深处的、独自的地方你要看清楚,不要跟着心意识跑。这叫行功德。

“自守节度不聚会。”自守节度,节度是自己守自己的,不是来挑别人的。知道吧?“自守节度不聚会”,不要聚会,不要往城邑聚落里去跑,要能够自己能安于寂寞、安于寂灭。自守节度,自己管自己。然后你比如我刚才讲的那个,你坐在那儿都要想,每过5秒钟、隔10秒钟,你要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端身正念?有没有经行不得懈怠、不得懈卧,有没有懈,有没有卧呢?是不是?如果你经常这样检查以后,这个不会累的。我经常讲你要养成习惯以后,很舒服的。你要不养成习惯,越是歪你越累,越是躺你越完蛋,越没边没形。端身正念以后呢,还有威仪,还有受用,无穷无尽啊,这样子。“自守节度不聚会”,你不要去聚会,不要认为自己很能耐,往那个热闹的地方去凑,往那五欲六尘里去跳,要“自守节度不聚会”。

一个人一定要知道:我只能做某些事,好多事情我不应该去做,好多事情我应该不去求,好多事情我应该承当。我一直跟你们讲,我说家里父母、母亲,哪个母亲会同意真正让你去出家呀?不可能的事。你要想出家,必须有勇猛力、决断力。母亲要承当一些东西,不承当这个就承当别的。就像我说的,你现在要回家看母亲,你说她过年太寂寞了。你是为了让她不受寂寞,得到这个不受寂寞的安慰,这种安慰也是世俗的安慰。她要付什么代价?她牺牲你至少一个礼拜听般舟法门的利益,至少一个礼拜行法的利益。她有多大的福报来牺牲你这个利益,来成全她感到不孤独、不寂寞,须臾间的欢愉,这种福报呢?

你到底是害她还是向着她呢?是不是?而且,如果说你不去管她,她想你,她思你,她思你、想你、忆你,她承担一种代价,但这种代价,她成就了你般舟三昧的功德,会增加她很大的福报。可是如果她不是这样,消耗她多大福报呢?如果说她承担了,你让她得到片刻的欢愉这种东西,那么好了,将来她要承担什么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坏一个人出家的过失,她要下无间地狱的呀。你就为了妈妈,不出家,你本身已经非常想出家了,对你来讲很清楚,你现在做什么都晚了,只有做大法师还挺合适,还不晚。

演清:我妈还挺开通的,我打电话给她,我说过年不回家了,我要去跟一个师父学东西。她说好吧,你回来不回来就那样,你去吧。

弟子:你妈很开通。

弟子:你出家吧。

弟子:他肯定出家,有出家因缘。

师父:你看,你现在就是什么呢?她如果不承担你这个代价,第一,从大的来讲,她要承担妨碍你出家,地狱的果报;第二个,就算你将来跟她在一起,你开心吗?她真的能安心吗?她就要承担别的果报啊。

弟子:主要的你要看得远,看得透,看那个结果。

师父:所以说“自守节度不聚会”,自己要守着自己的节度,不要跟着心意识跑。我要照顾妈妈,妈妈太孤单了,这是心意识。你没想到你这个照顾,她要付什么样的代价?她要承担什么样的果报?你到底是害了她,还是向着她?所以节度呢,是自守节度,自己要如如不动。不聚会,不上热闹的地方,不跳地狱火坑。人家根本就不相信你,你还要去度人家,你不是找不自在吗?给自己找烦恼吗?你又没有度人的功德力,也没有度人的能力,人家就不相信你。明明你做的是愚痴的事情,你还要跳进去做,这个就不行,就不叫自守节度。不聚会,不往那个热闹的地方去。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