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特别讲了一个:
【设不恭敬。轻易欺调于师。正使久学是三昧疾忘之。】
就是说,你如果对师父有一点儿不恭敬,有个欺调、调侃的成份在里边,(有)不认真的成份、不恭敬的成份时候都会影响你得法。即便你得到法了以后,“正使久学是三昧也疾忘之”,疾忘之。你看我们有的菩萨,你们知道的,以前多好的嗓音啊,丹田音,一念念一个晚上都不会累,到后来一声都念不出来,丹田音都没有了。这就是讲的什么呢?“设不恭敬。轻易欺调于师。正使久学是三昧疾忘之。”没有用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若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是三昧。当视如佛常敬尊。不当持谄意向。菩萨不得有谄意。常当至诚。常乐独处止。不惜身命。】
这是提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要学这个般舟三昧,应该怎么办呢?第一,你看:
“当视如佛常敬尊。”
要视师如佛啊,不管你这个师父是比丘也好,比丘尼也好,优婆塞也好,优婆夷也好,都要视这个师父如佛一样。不是心目中把他当佛,是“常敬尊”,常敬,常尊。
【不当持谄意向。菩萨不得有谄意。常当至诚。常乐独处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请。自守节度。所有趣足而已。经行不得懈卧。如是经中教。学是三昧当守如是。】
他就提了这么多要求。你看,首先讲的是戒完具,讲的是清净持戒,讲的是:
【清净自守持戒完具。不谀谄。常为智所称誉。于经中当布施当精进。所志当强。当多信当劝乐。”而且“承事于师视当如佛。得三昧疾。设不恭敬。轻易欺调于师。正使久学是三昧疾忘之。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若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是三昧。当视如佛常敬尊。不当持谄意向。菩萨不得有谄意。常当至诚。常乐独处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请。自守节度。所有趣足而已。】
这句句都是珍珠之言,句句都有无上妙义啊,这几句话。
【经行不得懈卧。】不得懈怠,不得卧。
【如是经中教。学是三昧当守如是。颰陀和白佛。难及天中天。后世若有懈怠菩萨。闻是三昧不肯精进学。当云何。若有菩萨精进欲学者。我辈当随是经教之。佛言。善哉颰陀和。我助其欢喜。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助欢喜。佛尔时颂偈言。】
这里讲的就是什么呢?对待师父,要视师如佛,要好好弄清楚,视师如佛是一种修行,不是一种态度。我这儿做了一些笔记,大家可以讲讲,可以听听。关于“欺调于师”者是个因,“久学是三昧疾忘之”是个果,是个因果。我是以前给你们专门讲过,恭敬能生万法、恭敬能得法、恭敬跟法相应,要恭敬,修恭敬。恭敬是修出来的,是自己强迫自己修出来的,不是别人值得恭敬自己才去恭敬,不是看别人人模人样自己才去恭敬,那个就不对了。所以这里边讲呢:“设不恭敬。轻易欺调于师。正使久学是三昧疾忘之。”“闻是三昧当视如佛常敬尊。不当持谄意向。”不得有任何一点点不好的念头,不敬的想法。
【菩萨不得有谄意。常当至诚。常乐独处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请。自守节度。所有趣足而已。经行不得懈卧。如是经中教。学是三昧当守如是。颰陀和白佛。难及天中天。后世若有懈怠菩萨。闻是三昧不肯精进学。当云何。若有菩萨精进欲学者。我辈当随是经教之。佛言。善哉颰陀和。我助其欢喜。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助欢喜。佛尔时颂偈言。】
你看啊,这里面特别强调一点,经行不得懈卧。般舟呢,最主要它是经行的一种方法,而这种经行的方法不得有任何懈怠的心,和任何卧在地上的那种行为,是为永不懈卧。
这里讲什么呢?就是说,“我助其欢喜。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助欢喜。佛尔时颂偈言。”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