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这都是事相上来讲啊。
修行修什么?也修你和师父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修你和师父的关系,不是那个关系,就是指修行的那个关系。这个修行的关系,《佛说般舟三昧经》里边独独提出来“视师如佛”。我一直不敢讲这个问题,因为讲这个问题就好像嫌疑啊,叫你们把我当佛看,挺不好意思,也不敢讲这个事。
“亲明师 视如佛”,这是讲的师。你如果说,你真想修般舟三昧,我觉得我很惭愧,我真的才疏学浅,所以管理也无方,甚至可以说非常缺乏管理。大家也比较随意,也比较自在,无处不随意,无处不自在。
可是呢,如果你和师父之间达不到那种,就是说修行那种状态啊,就是视师如佛的这种状态。我去剃度的时候,我师父讲第一句话:“能不能做到视师如佛?”我说:“能。” “能视师如佛你就来,不能视师如佛你就不要来。”就这样。说呢视师如佛,你才能把师父当佛一样拜,当佛一样受用。
我上堂课讲了,讲般舟圣众的加持力,讲“皆共赞誉。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你们体会不到,是不是?但是师父对你们这种情怀,你们体会得到,是不是?姑且你们就把师父(当)成是个般舟圣众的桥梁,是般舟圣众委派师父,是般舟圣众影响师父的心念,帮你们,赞叹你们,只看到你们的优点,看不到你们的缺点。每一个人都赞叹,每一个人都鼓励,每一个人都当宝贝,每一个人都哄啊,都无限地哄,每一个人都无限地赞叹,每一个人都无限地关心。这不是赞誉吗?是不是?
拥护就更不要讲了,你看看,拥护到啥程度?还没给你们买那个哪,前天看你们剃头不方便,给你们买了那个“滋儿滋儿滋儿”的这种东西呀,是不是?都买的好东西。然后又买MP5,给你们订各种各样的衣服、帽子,啥啥东西。给你们要过一分钱没有?想不想要你们这钱哪?没有啊。是不是承事你们,是不是供养你们呢?是不是拥护你们呢?看到你们的进步,你们不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我对你们非常满意啊。真的是发自内心,你们都好了不起啊。包括我们重庆那些菩萨,虽然说出去两个人,我觉得都好了不起,能够组织二十几个人行法,行两夜一天,赞叹哪。
我们不要看到人家没做到的,看到人家做到的,我们就欢喜、就欣慰呀。就欢喜、就欣慰呀,是不是?所以说你这个时候,你就真能体会到般舟圣众的那个受用。你姑且观想好了,你不要真的认为是这样,你不用真认为这样。你也不用先去用自己的眼睛,睁大了看看他是个啥东西,然后我再决定,看他是啥东西,是不是啊?你不用,你就观想好了,那你就会有很大地受用。有人讲了,那天我们有一位大德菩萨问我:“师父,我有个疑惑。”我说:“啥疑惑,你说吧。”“是不是依法不依人哪?”我说对呀,依法不依人对呀。我说我知道你的疑惑。他说:“那个人和法可以是一致的呀。”你要依的那个人和这个法性是一致的,那人和法是一体的,就对了。对不对?是一合相。
那么就是说什么呢,就拿我们现在来讲,哎呀,这个话也不好说,这咋说呢?《大方等大集贤护经》里边讲的最详细,这里边专门有一章讲和善知识的关系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亲明师 视如佛”,是你修行的状态,你处于这种状态你才能真正受用;你没有这种状态,对不起,那是你的业障,那是你的不幸,你绝对不会有这种受用,也绝对不能成就。
因为只有你对善知识的依止的心真正产生的时候,你才会心无挂碍。否则永远是一个忐忑不安、上下不定、不能安宁的心,永远是个有挂碍的心。这个有挂碍的心修行一无是处,一无是处啊,一无是处。
比方说,我说万一啊,你碰到一个不怎么的师父,但他又是你师父怎么办哪?我建议一下,你就把他当道具好了。好不好?当道具,让自己受用啊,让自己受用。所以“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