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21543《无量寿经》学讲记B(三)——赞佛的偈子(2)内心清净绝尘劳

201602021543《无量寿经》学讲记B(三)——赞佛的偈子(2)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
“智慧广大深如海”,你们应该体会到了在修行般舟的过程当中,你们现在至少体会了第一个智慧。我们比方讲啊,至诚接受,就是其中的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广大确实深如大海,只要你懂得至诚接受,只要你能够至诚接受,一切烦恼都可以化解。
再比方说,我们讲的不管感受,这也是其中的一项智慧,这广大也深如海啊。如果你能做到不管感受,你看看,你的智慧广大是不是深如海,可以少多少障碍?再比方说,不管是非,随喜赞叹,以随喜赞叹来度是非,度看别人的过错,以随喜赞叹到视众生如佛,做重大修行,甚大修行也是智慧啊。这些都是智慧广大,深如大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这就是心和境的关系,说佛菩萨呢都是内心清净绝的尘劳那我们大家是不是“内心清净绝尘劳”啊?刚才讲念慧力,这就是说“内心清净绝尘劳”,就是心和境界的关系。我们要修得内心无念内心无生内心清净,自然一切尘劳就绝除了。如果我们不调整自己的心,老是在想降伏我们的烦恼……
就讲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有一位执事大德管另外一位,说他昏沉了,就是这一句话。何为内心清净呢?我们讲啊,找自己的问题,赞叹别人的功德,是不是就是内心清净啊?你内心不清净,他就烦恼了,他说“你说我昏沉,我看你还昏沉呢!”是不是?既不随喜别人的功德,也不找自己的问题,是不是这样?首先在平衡不平衡,服气不服气,烦恼不烦恼这个上面,尘劳的层面去处理问题。希望管你的人必须做到超过你一百个标准,样样都行,按照你的标准他样样都应该行,他要不行就没有资格管你。第二,人家给你指出自己的问题,不是反省自己的问题,向内找不足,而是首先看别人挑得对不对,平衡不平衡,这就是内心没有清净,所以尘劳四起。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
那何为“内心清净绝尘劳”呢?前两天我们讲到,我们要和谐和社会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同时也要站稳我们的立场,是不变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这就是内心清净才能绝尘劳。以内心之清净,所谓“和光同尘”,《道德经》上讲“和光同尘”。
我看到 “内心清净绝尘劳”这几个字啊,真正我们应该懂得啊,在心地的层面去下功夫,去解决问题。好比讲苦痛关,苦痛关,你的心地清净不清净啊?清净了?很清净吗?喊痛不喊痛了?好比讲昏沉关也是内心清净,昏沉关,在昏沉里边,对昏沉生精进心,生不回避心。首先,生的是一个昏沉当中精进的心,不管昏沉只管念。其实,说句老实话,大多数人可以做到不管昏沉只管念。前两天晚上呢,我看大家呢比较多一些,我这个袖子啊,长袖善舞,谁昏沉了我就打谁一下,避免大家昏沉。昨天前天晚上呢,已经顾不上了,为啥呢?念佛念到里边去了,出不来了,念到听着大家的音声,我就随喜赞叹大家的音声啊。
我回想以前在念佛的时候,我这儿“阿弥陀佛”,底下要拼尽十二分的精神才能听到回音。我以前念佛是怎么呢?我喜欢闭眼睛念,一念能念入甚深的……别学我啊,不能闭着眼睛念,因为你闭着眼睛很容易昏沉。如果你闭着眼睛能不昏沉,能清明,可以闭着眼睛;如果你闭着眼睛就昏沉了,那你就不要闭眼睛。还有闭着眼睛不能进入境界,你一闭眼睛进入境界里边了,全是无明,那就是痴暗无明,不能闭眼睛,所以你们不要学这个闭眼睛。那么我讲我的情形,我以前喜欢闭眼睛念佛,那闭着眼睛的时候,这人要找到回应,找到回应了它就比较好办。我念一声,听大家一声,我是根据大家的音声来辨别大家的状态尤其是在2012年弘法初期,什么护法呀,维那啊,这些都没有,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弄。所以这个时候,只能音声是佛事,一切交给阿弥陀佛。哪个附体来了,对着附体唱,因为这嘴巴不能闲,一闲佛号断了又没时间跟附体说话,也没有办法劝解,就对他念佛,念到后来,念到附体磕头,附体自己走,这是以前是这样啊。
所以以前是根据音声来判断大家的状况,音声不齐了,音声无力了,以前采取什么办法呢?赶紧换个佛号,换个热闹点儿的佛号,把大家心情调动一下,以前是这样的。所以对你们的音声呢,我非常的敏感,如果以过去的音声标准来判断,你们现在音声都可以达到一百,不是说你们啊,大众总体的音声水平达到一百二十分,非常不错了。所以我就能放心大胆地闭着眼睛在那儿臭美,在这儿念,因为回应不错,没问题。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