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之心与节奏之心

师父:阿弥陀佛!各位大德,今天讲一个题目——“般舟之心与节奏之心”。

我们上堂给大家讲了如何训练节奏。这个节奏之心啊,可以作为一个般舟之心的一个侧面的代表。那么,我们讲啊,其实,在实用的心态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心态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淡定自如,如如不动。这个心地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早晨给一位大德通电话,讲这讲那。我说,你管这管那很困难,但是,你管住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处于如如不动的境地,只做这一件事,不要做其他的事。修行,其实就解决一个问题:让自己从容不迫、如如不动的心地来做念佛的事。“不管它”解决的是一个外围的问题,“不管它”解决的是一个不去做的事;“只管念”解决的是一个要做的事。“不管它”和“只管念”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个事,是一体的两面。不去做那些事,只做这件事,就是这个事。所以,要一直训练一个如如不动的心地。

那么,怎样训练这个如如不动的心地呢?那么如如不动的心地,最好的训练方法是跟随节奏。当然,有有形的节奏和无形的节奏。有形的节奏就是“阿弥陀佛”,你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这个节奏;无形的节奏是什么呢?山有山的节奏,人有人的节奏,不同的能量场有不同的节奏,这个节奏用你的清净的心可以感受得到。你比如说,你站在树林里,你就想这个树林、整个山,它的节奏是什么,你来随顺这个节奏,在这个节奏当中,你来念你的佛号就可以了。比如说爬楼梯的时候,你要感受这个身体爬楼梯的节奏,然后呢,在这个节奏当中融入佛号,那么,爬楼梯就成为一种修行,就成为一种念佛,就成为一种能量的摄受和加持。比如说你干活,包饺子,干活的时候有一个内在的节奏,你感受这个节奏,随顺这个节奏。比如说你与他人和合,你要感受他人内在的节奏,然后你发出一个和他人内在节奏和合的心,那么你就能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这都是修行。

那么,我前边给大家讲过两分钟法则,第一讲讲两分钟法则是在我们这儿讲的。这个两分钟法则公布之后,在我们的般舟行人当中引起极为强烈的反响,很多人把重点落在这个法则上。虽然说时间只有两分钟,次数只有五六次,但是,这两分钟、五六次做得好,它的功德力未必亚于你那三个小时。当然,这个前提是在你做好三小时相续不断的功课的前提下,如果你再能做这五个两分钟,也就是十分多钟的时间,它就可以将你原来的三小时的功德翻一倍。那你说好了,我就不做那三个小时,我就做这两分钟五次好了。对不起,它翻的是什么呢?那个三小时的相续是你的基数,这个五次两分钟翻的是你的倍数。你的基数有多大,你就翻的有多少倍。比如说,你的基数是一百,翻一番,是两百。你的基数如果只是一,翻一番是多少?那是个二。所以,你不要认为说,这两分钟五次,这个效果好啊,我就偷偷懒,每次做两分钟,每天做五次,师父说也有百分之百的功德。不错,是有百分之百翻番的功德,不过翻的番是什么?是你那个基数的番。你那个基数,你的心地有多老实,你做的功课有多扎实,那么它就给你翻多少,是这样一个概念。所以,五次两分钟法则对我们修行极其有利。那么,还有很多场合可以利用。

我今天特意提出这个课题出来,是告诉大家:培养自己如如不动的、淡定自若的、从容不迫的、不慌不忙的心地,是修行的一个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内容。你拥有这样的心地,你的身体就处于有序的状态、有序的能量组合的状态,可以将你身体的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和表现出来;如果你不是这样的心地,你的心地的能量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不到;换言之,如果你拥有这样的心地,你心地的能量至少可以提高两倍,相当于原来的三倍。原来有一倍,再加两倍,不是三倍吗?那么,你以三倍的心力来做事,来念佛,都具有三倍的功德。所以,这个心地非常重要。

而这个心地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有一个集中的训练,这个集中的训练就是般舟念佛、精进念佛的拓展训练。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进行这个两分钟五次的法则。这个两分钟五次的法则能够夯实我们的基础,并将我们的基础扩展一倍或者以上,这是一个放大的系数,这是一个深入的系数。放大,是指它能将原来的功德成倍的增长;深入,是指它能将这份功德力深入到行、住、坐、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间段、每一个地方,并将这些时间段、这些地方能够沟通、联络起来,发挥整体的作用,这是它深入的功德。大家要特别强调和重视这个如如不动心地的培养。

你有了定性,念佛的功德力才能增长,才能储藏,才能保养;没有这样一个心地,你的功德力是浮躁的,很容易飘走,是没有根的,很容易流失,是不能成长的。只有这样一个心地去做功的时候,你的功德力才能成长、增长,才能温养,才能保养,才能储藏,才能不露,所以这个心地非常重要所有我们的问题、所有我们的烦恼的根源,都来自于我们心性的不定。如果我们心性有定,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如果我们的心性不定,我们就会被问题所染著,就没有我们自己,就没有智慧

昨天有两位大德,带着十二个人从重庆追到崇兴寺,从崇兴寺又追到石家庄。那么,我看人家这么虔诚,我就特意从石家庄路过。路过的时候呢,我特意关照把这几位大德给我带过来。可惜的是,还是业障深重,就没有带过来。那么第二次,我再路过石家庄,我说借这个机会呢,我再请他们上来。我从邢台这么老远的地方跑到石家庄,结果他们还比我整整晚到了一小时。尽管这样,我还是抽出宝贵的时间为他们开示。我说:“你有什么问题,告诉我。”

他说:“师父,我们这儿做个念佛点行不行?”

我说:“你要珍惜自己的福报,师父的时间非常有限,你给我拣重要的来讲。”

他说:“好,那我问师父,快板怎么走?”

我说:“你能不能来点难题啊?太不珍惜福报了,见到我就问这些问题,为什么没有别的问题呢?可见你学习得不够深入。”

他说:“我学习得很深入。”

我说:“你学习得很深入,不错。但是,你没有定功,没有定心去学习,所以你是慌慌张张。你跑这么大的周折来跟师父请教问题,说明你的诚心。可是见到师父以后,你竟然提不出像样的问题,这是你的不幸。其实,般舟简单不简单呢?很简单,无非怎么走路,怎么唱出声音来,怎么呼吸,呼吸、声音、步法怎么配合。是不是就这几个问题?复杂不复杂?其实非常简单,但也很复杂。表面上都会走,其实呢,不会走。但是,你要知道无非就是怎么走嘛,你就念就是了。”

昨天我跟他介绍一位。我说:“你知道吧?这位菩萨叫善金。善金就听我讲了几句话,怎么踏般舟,就回家去了。回家踏了般舟以后啊,房门里吵,人家嫌吵怎么办啊?就找一个门旮旯后边,在门旮旯后边天天踏,原地踏。踏得久了,她明白了步怎么迈,呼吸怎么配合,声音怎么发出来比较恰当。简单不简单?你心有定,怎么走得舒服你不知道?怎么唱出来舒服,怎么唱出来有力量,你不知道?当然知道了。”

我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像写字。我问你啊,横平、竖直,有没有不懂的?没有。有多少人能写得横平、竖直的?很少。现在,我不是要你懂得横平竖直的道理,是要你把横写平了,竖写直了,任何时候写得横平竖直。你写得横平竖直,能不能把字写好啊?肯定能写好。但是,为什么百分之九十的人写不好字呢?就是没有定,懂了没有?有了定,能不能写好啊?就能写好,没有复杂。

般舟,其实,你不要听讲得云里雾里的,你就琢磨,比如快板怎么走,你就从慢到快踏嘛。踏个十天半个月,你会不会踏?绝对会踏了嘛。你光在那儿问怎么踏、怎么踏,问这个、问那个,想这个、想那个,看这个、看那个,你不去实践,到(末)了还是个零。你心没有定,你实践一百天也没有用;你心有定,就明白了。所以这个定心啊,非常重要。

其实说白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个事。你去总结,你去实践,你去体会,它就出来了嘛。然后,你以这个实践的基础来听我的课程,你就明白了嘛。你没烧过饭,没炒过菜,我给你讲再多炒菜、烧饭的道理,你还是只明白道理不会炒,对不对?炒出来的时候怎么样?照样犯错。你只有炒菜炒得多了,自然就形成自己的特色,不用别人教你就会了,就懂得。你有炒菜的基础,你才明白这个炒菜是咋回事,道理一样的。再打个比方,就更复杂一点儿的比方:就像过日子,两人光通信、打电话,不见面,不坐在一起,不过生活,你们说有意义吗?全是罗曼蒂克,幻想,那都是幻想,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般舟是一个深入实践、体证的学问。”

那么,今天我告诉大家,其实很简单,不复杂,就是步子走好,呼吸调整好,声音和呼吸和步法配合好,让佛号不断地相续,一声佛号念到底,你就探讨这一个中心的问题就可以了。万变不离其宗,这是一个根本的、基础的问题,一切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产生。我说得很简单,但是你们要去体证,去把所有的问题归到这个问题上去。这个时候啊,你就对般舟的问题认识得很概括、很简要、很深入、很具体、很微细、很微妙、很系统、很完善、很圆满,就这么个事。不要管别的事,别的事都可以放下来,别的事都可以不管,别的事都可以不计较,只管去想这个问题,只管去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了,就是还是一个定性的问题。

我现在真的觉得为这两个老人家感到惋惜啊。我说:“师父专门安排时间给你们,竟然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何以故啊?没有定性啊!见了师父激动、高兴,然后呢,不能提纲挈领,找不着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个心地的问题。”所以,关键在于我们有一个如如不动的心地,这个心地要培养自己。当你遇到烦恼的时候,你心静下来,你说烦恼能不能解决啊?(大众:能)当烦恼得不行的时候,你心静下来,把烦恼放在边上,不管它,烦恼自去。烦恼何以烦,何以恼呢?你老待在里边就烦了,待得久了就恼了。你不待在里边,跳出来,它能奈你何?不能奈你何。所以,要培养这样的心地。而培养这样一个心地,直接操作的具体的方法,就是跟随节奏。

法界当中最大的共性在节奏当中,这个节奏,就是阿弥陀佛的节奏,所以,要跟随节奏去念佛。没有自己的节奏,跟随内在的节奏去念佛,就训练这个问题不管你干活也好,闭关也好,说话也好,办事也好,就是一个节奏。昨天我回来的时候,我们的司机大人放那些流行的歌曲,我们出家人听这些东西不宜。但是,我就只管流行歌曲的节奏,我把所有的节奏转换成阿弥陀佛的声音,然后,就听得笛子唱阿弥陀佛,小提琴拉阿弥陀佛,所有的东西都是阿弥陀佛。最后呢,我听得来劲,我说怎么不放了?怎么没有阿弥陀佛的声音了?以前烦,哎呀,你什么时候结束这个声音?别再放了,多烦哪!(而现在)因为我受用的是阿弥陀佛,是这样啊。所以,我们说,要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自己的心定下来,不慌不忙,然后感受外在的节奏,感受事情本身的、内在的节律,然后你能顺应这个节律,你就自在,你就自如,你就解脱。阿弥陀佛!祝愿大家自在、自如、解脱!阿弥陀佛!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