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那么首先讲第一个主题——沉淀。般舟三昧是现生见佛、当生成就之法,给人的印象非常快速,所以人们的心里就比较着急。说句实在话,我们行持般舟三昧,最大的心理问题之一是急躁问题。那么,一切般舟三昧出现问题的根源,很多程度上都来源于急躁的情绪。
急躁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大家在娑婆世界当中,已经习惯了多快好省。多,是贪心的表现。快,又要多,又要快,还要好,还要省。你看,四维空间都贪。当然,这是从修行角度来讲的。从世间思想来看,应该追求多快好省;从修行的层面来看,不能追求多快好省,多快好省的心都是一个急躁的心,方便说啊。
在行持过程当中,大家的佛号比较急、比较躁。为什么音声和步法配合不起来呢?是因为急躁的问题;为什么踩节奏踩不上、踩不准呢?是因为急躁的问题;为什么前边还好,后边就不行了呢?还是因为急躁的问题。你看不急不躁,就能保证简单地、有效地相续,也是急躁。那么,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要看这么多负面的因素和吸取这么多的负面能量呢?急,不得;躁,不得;急,不来;躁,不来,所以就看的是负面的。如果不急不躁,就知道有问题是正常的,不有这问题,就有那问题,所以就会抓住主题,(这)也是急躁问题的根源。为什么自己不能安住呢?也是急躁;为什么不能安住当下这声佛号呢?也是急躁,都是急躁;修行人为什么在修行过程当中出现种种的难题?其根源都在心的急和心的躁上边去。所以,应对急躁问题,最重要的,我们要采取一个对策,我今天突出一个主题,叫“沉淀”。
这次你们作了很好的一个铺垫,差不多有两周多的时间来练步法。通过步法的训练,你们就知道,这个步法的训练,里边的每一个细节何等的重要!
前几天,我给一位大德教授步法。他呢,我说你一觉醒,早晨醒来以后你就来找我,我教你般舟步法。结果,这位大德还真激动,睡到三点五十八就一觉醒。醒了以后就跑到我这儿来,四点十分,然后我带他到七点半,大概有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这天恰好是他的生日,他说,有史以来,他第一次起这么早。然后呢,就教基础的、基本的步法训练,训练了三个多小时,一看表都七点半了。
那么,这个步法当中,我给他讲,我也是有史以来教一位大德,我是从来没有这么细地教授过步法。(以往)我只是笼统地讲一讲,从来没有去细致地教授将近三个半小时的步法,讲每一个细节。那么,你有没有去训练每一个细节,情况完全不一样,完完全全不一样。所以,这个沉淀的过程非常的重要,非常非常的重要!心沉淀下来,心才有定力;心不沉淀下来,是一个浮躁的,甚至是一个狂妄的、贡高我慢的情绪啊。
说句实在话,般舟三昧的功德力比较大,师父的拓展能力也比较强,给你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舞台。现在把你放出去,人家都把你当人物来看,你自己再飘飘然,对你的成长和修行非常不利,非常非常不利。
那么,我们这个僧团还有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断档。应该说,客观讲,师父弘法两三年时间,是比较成功的,能够推广得这么快,影响这么大,这么多人来接受这个法,而且的话呢,这么多人富于热情地来接受这个法。再者说,搞过这么多次法会,应该说都平安、平稳地度过。那么,这些种种方面,说明我们整个弘法的过程是基本成功的,整个法则是比较成熟的,组织法会的做法是基本正确的。当然,还有很多需待完善的地方。那么,这个过程,我们的第一个阶段是靠师父来打拼。打拼到今天,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往下打了,再打就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来完成我们自己本身的脱胎换骨。因为现在第一步呢,靠师父来打拼。
第二步,我们现在全国这么多人来行般舟,这么多人的共业要师父来承担,这个共业是非常沉重的,也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沉重的。那面对这样非常非常沉重的压力和这样一个炙手的局面,我们大家必须要沉淀下来,师父也需要沉淀下来,来消化这部分压力,消化这部分业力——共业。只有这个业力能够消除之后,我们的般舟三昧才能更好地利益广大有情的众生。
经过先前这样一个粗放式的发展阶段——是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组织、管理、领导等等都非常粗放。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个法具体地修订完善。这个修订、完善的过程,原来我期望我们的编辑部或者我们的这些人员发挥作用,现在看来不行,这个有待于……因为这些东西呀,需要证量。大家的证量不够,所以,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也不奇怪。当然,也可以去完成其中的一部分。那这样一个过程需要积淀下来,沉淀下来。大家需要一个,就像你们学步法一样,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沉淀的过程。
最近,外围他们听《贤护经》听得很起劲儿,非常起劲儿。虽然《贤护经》我们还没有讲完,但是也算讲完了。为什么说也算讲完了呢?其实我们讲的时间不短,它的信息的量已经具足了。那么,我们总共讲了十四讲,每一讲几乎有三个小时,三四十二,一三得三,四十来个小时,还真不多。十四讲,(每讲)三个小时,有的时候四个小时。那么,这个讲的深度和涉及的范围,需要大家好好消化、好好吸收,静静地消化、静静地吸收。
我以前讲过,我们有位年轻的法师,把步法钻研得很透、很到位。但事实上来讲呢,他并没有行多长的时间,是他反复体悟、反复体证工作做得好。这个沉淀、消化、吸收的过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不能赶热闹。现在,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大家是一个急躁的心、狂躁的心、急于求成的心和非常有求的心。那么,这个心再去这样狂热地继续下去,会有问题,会有问题,而且会有比较大的问题。所以说呢,一定要把心沉淀下来,再沉淀下来,再沉淀下来。沉淀下来,心能生定,心能生识,心能生细——微细。一切唯心造,这个心的调伏,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深入的过程。这是我们讲的第一点,要沉淀下来。
怎样沉淀下来呢?怎样沉淀下来呢?其实就像一个步法可以做得这么细,可以说够细了——一个步法,给大家差不多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来训练。以往我们开一次法会,讲法的时间最多只有两天,讲全部的般舟行法、般舟心法,包括般舟的案例的讨论,我们最多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是两天。最多一次讲了三天半、四天时间,差不多讲了四十八小时,在太原讲法的时候。那么,而这个一个里边的步法,实施训练和讲法,现在讲了十五六天。那么,这个就是看出来,我们要把它积淀下来,要深、要细、要微、要全、要实、要巩固,要真正体会其中的法味,其中的法味。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以往忙于修行。因为在第一阶段,大家很多人没有入门,没有入进来。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要想知道般舟三昧,必须修行。修进来了,才知道其中的法味,才能谈别的,才能听经,才能闻法。否则的话呢,都是语言解,都是意解,这个是不恰当的。
那么,我们讲的《贤护经》,讲太原的开示,尤其是我们可能有几百个案例,这些案例是非常好的修行的题材。如果你能吃透这些案例,反复去揣摩它……现代科学有一个特点,叫案例讨论。就是说,国外和中国的区别在于:国外有很多案例讨论,比较注重实修实证、实际操作;而中国呢,教课比较注重理论,注重教科,这个不太符合实际。那么我们这儿呢,可以说非常生动,现场在位的典型的案例,你随便抓都可以抓五六十个出来,每一个人都是精彩的案例,几乎都能树个典型。
前天,我收到一封微信,我不认识这个人。他说,“我教了一位七十九岁的老太太学般舟,教她步法,这老太太特别热情认真。她是满头白发,踏了一个多月,每天保证踏三小时,结果就给长出黑头发,她非常激动。这种案例已经好多好多,好多好多。
就是说,一定要做细,一定要做实,一定要做到,一定要积累,一定要巩固,甚至不退转。你看这个老太太七十九岁,满头白发,因为每天做到了三个小时,一个月的时间而已,能长出黑头发出来。不是说长出黑头发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说她功夫做得细,做得实,做得到,做得有积累,做得坚固,做得不退。为什么我说要坚持三个小时?那么在家人,一个七十九岁的老太太,一天行三个小时而已,有这么大的受用和这么大心理的变化。我们在座的人,为什么很多人还有烦恼,还有很重的烦恼,还有充分的负能量呢?只能说明:
第一,你在僧团,但是你的心散乱,没有定性。她这三个小时,是定心在行这三个小时,她是珍惜之心、稀有难得之心、欢喜万分之心、充满无上信心,只嫌少不嫌多,恨不得无限延长之心。而你的心呢?是勉强之心、对付之心、侥幸之心、不在意之心。所以,你虽然行的比她时间长,却没有她那样的受用。
其次,说明你本身非常懈怠懒惰,你连一个在家居士都不如。这是用功的心态、用功的量,这个是骗不了人的,骗不了人的。这是讲的这个啊,叫功夫要做实,要做细,要做微:微妙的微、微细的微。要做微、做细、做实、做坚固、做得不退转。
其实来讲的话呢,说句实在话,关于般舟如何行法,师父讲得很细,也很透,案例也很丰富,问题在于你的心积淀不下来,所以你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体会不到其中的微细,体会不到其中的深入,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体会不到其相续不断,相续到不同层面的奥妙。所以,需要一个积淀,需要一个沉淀的心。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