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今天讲一个主题,叫“妙行”,讲佛法的微妙。这个佛法的微妙,有几种途径可以得到。
第一种途径,就是说你用清净心和清净的修行来体会其中的奥妙。就是我们大家通常所做的,我们到山上来修行,或者自己闭关来修行,那么,因为环境的安静、环境的清净、缘起的清净和自心的清净。
自心的清净是指自己能够放下万缘,一心来修行,就是自心的清净。
缘起的清净是什么呢?就是说没有什么人来找你,你也不需要去找什么人。因为缘起往往是导致我们心性不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一种缘起呢,是六亲眷属的缘起,你不关心别人,别人会关心你,甚至死活都要关心你。这种缘起的不清净,导致能量场的不清净。你不念叨别人,总有别人念叨你;你今天不念叨,你明天还会念叨;念叨家里有事,念叨六亲眷属有事。一是念自己的事,二是念别人的事,三是念自己对别人的影响,等等。那么,这是缘起的清净。
还有就是环境的清净。你到一个地方,环境如你意、如你想,你能够安住,然后呢,环境相对的安静,不吵、不闹、不烦、不躁。
然后,这种情况下,当满足缘起清净、自心清净、环境清净的情况下,你再优哉游哉地用功。在这个用功的过程当中,你会真正地去体会佛法。你比如说刚才,我就在那儿散步,散了几步。散了几步以后,我就充分体会到其中的妙境。当你站在山头上,站在这个平台上,优哉游哉,心里没有任何挂碍,没有任何负担,然后你与天地同心、同步、同一节奏,你与法界的节奏共振,静静地、没有任何企图地、没有任何挂碍地,你来体会这声佛号,体会这声佛号的奥妙,体会这声佛号的节奏上的共振,体会这种内在的节奏之心。然后呢,你心里没有任何挂碍,你的心是安定的,你的缘起是清净的,环境不仅是清净的,也是雅致的,你的心无比的安住、无比的安定,你没有任何挂碍,你没有任何负担,你的身心也很调和、也很健康,没有任何疾病的折磨和业力的体现,这些都没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以一个无欲无求的心,以一个没有挂碍的清净之心,来体会这声佛号的奥妙。而且呢,你越念越欢喜,越念越自在,越念越法喜充满。这个时候,你会体会到另一种风情、另一种雅致,一种真实的清净自然和法喜充满。这是一种体会佛法奥妙的方法或者一种妙行。
这种妙行的关键在于,第一,自心的清净。自心不去追逐五欲六情,不去陶醉五欲六尘。一种是陶醉,一种是追逐,一种是纠结和烦恼。总而言之,不在陶醉的状态当中,不在追取的状态当中,也不在纠结的状态当中,也不在烦恼的状态当中,你从这个五欲六尘至少是暂时的解脱,那么,这叫心清净。
然后呢,缘起清净。没有人来打扰你,也没有你烦的人,也没有你烦的事,也没有你烦的环境,也没有未来要烦你的事揪你的心,也没有过去那么多的遗憾来痛,来感染你的心,这叫缘起清净。然后,自身、自心都清净,没有疾病的困扰,没有情绪的纠缠,这种情况下,一起用功。
其实,这个是什么课程啊?这是一年级的课程。因为这个课程呢,谁都会做,没有难度。但是,这种情况下会体会到佛法的奥妙和这个无限的奥妙。
我当时有几个比丘尼徒弟在五台山修行,这样自己优哉游哉地修了十多年,念到什么情况呢?念到尽虚空遍法界,满世界都是阿弥陀佛,感觉非常殊胜。后来,来到般舟道场一念佛才知道,因为那个功夫是经不住任何考验的:昏沉来临的时候,你会睡觉;环境波动的时候,你会烦;各种缘起心起来的时候,你会起心动念,或者急躁,或者烦恼,动荡不安。这些考验你都没有练过,都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
这是第一种修行的方法以及其中的妙境。那么,这种妙境能够坚定你对佛法的信心和追求。但是呢,如果你执着于这种妙境,你会特别地要求环境,特别地要求缘起。那么,你会越来越喜欢到深山老林里去修行,越来越喜欢寂静,等等。当然,这也是一个修行的路子,靠这个内在地去观照自己和不断地去修行,可以达到某种解脱,某种更深层次的境界。但是,这种境界呢,常常是经不住考验的,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说你们现在这个修行啊,所谓般舟共修,这个共修(中)体会其中的妙境。这共修的难度非常之大。第一,你要适应环境,适应他人,还要适应自身身体和情绪、心理的不同的状况。也就是说,你要能接受自身的、自心的、环境的、他人的和各种缘起的多重的考验,经受这种考验。不管这种考验是怎么样的题目,你的心态都能如如不动。
我发现我们很多人很出息。我们有一位大德给我发了一个短信,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处于如如不动的境地,也不错。讲了有很多考题,什么恐惧啦,什么这个那个啦,然后怎么样自己受用到这种如如不动的心地。那么,这是经受各种考验。
然后,这里边有几种微妙。第一种微妙呢,就是说,你会体会到一心念佛的微妙。一心念佛,念着念着以后,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不知不觉,甚至几天几夜过去了。我们有的大德基本上来讲,三天三夜可以做到如弹指间,不是一次,是N多次,甚至说是几乎每次。三天三夜弹指间过去,在第四个晚上,师父说“冲关了”,才知道要结束了,要冲关了。那么,这样一种念佛的定境,你看,人在走,嘴在唱,手在摆,但是呢,心是如如不动的,他这个只有佛号,满世界是佛号,只有是佛号。那么,这是一个体会的佛号的这种深层次的妙境。
第二个(微妙)呢,你能够真正体会破掉环境相,破掉情绪相,破掉时间相,破掉身心,这个身体、身相,自身的相,破掉他人相之后的一种乐趣。你比如说,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你都能够安住在佛号当中;或者不管时间有多长多短,你都不生这个挂碍心,甚至都没有生测量、计度的心,没有计算过时间;甚至到最后,你都只嫌时间短,不嫌时间长,生怕时间过得快,都不想停,等等。这是体会的其中的妙境。
尤其是你还会体会到当众多的人共振在法界的同一节奏当中,沉浸在阿弥陀佛的无量的光明当中,这种奥妙、这种妙境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一个是短暂的共振,一个是长时间的共振。短暂的共振,就是说,你在这中间,有刹那间体会到其中的妙境;长期的共振是说,你能够在这个中间,有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共振的状态,会有这样子。
我有一次在宝峰寺念高音,可以说念到比正常音要高八度以上的声音。然后,在那个高八度的声音的状态下,念到把所有人的高音都念出来了,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发高音,不发不舒服,受感染;念到所有人都不知疲倦,至少有四个小时。念到四个小时之后,还不想停,但是打板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普及让大家断食断水,还没有鼓励大家断食断水。如果那时候鼓励大家断食断水,我估计可能至少还能唱一下午。体会到这种高音的、这种念佛的、大家共振的、大家在同一个气氛当中,同一个忘我的气氛当中这种忘我;这种处在音声海当中,陶醉在音声海当中的这种妙处。就是说,大众这种共振的,身心共融、身心共振的这种妙处、这种奥妙,在共修的过程当中可以体会得到。
再其次,完全脱离以前生命轨道、生活轨道之后体现出的一种妙境。比如说,我们有的女众来到道场,在社会上平时混得也不错,来到道场以后,三天四夜不洗脸、不刷牙,然后呢,甚至不吃饭、不喝水、不出念佛堂,然后,不洗澡。她说,“以前不换衣服,不可能的;不洒香水,不可能的;不睡觉,不可能的;不吃饭,不可能的。”这个都是不可能的。那么,以前人和人之间不防范、不算计是不可能的;你相信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相信人就上当受骗。可是现在呢,在道场待了三天四夜,不吃、不喝、不坐、不卧、不扶、不靠、不跪、不拜、不蹲、不爬、不眠、不休,甚至某种程度上不言不语。看到所有的人对自己都是友善的,都是关心的;看到自己不吃饭也不饿,不喝水也不渴;然后呢,出了汗身上还不臭,不洗澡身上还发香;然后呢,不洒香水,不打化妆品,身上还光亮,皮肤感觉还舒服。因此,体会到其中的妙境——“噢,我第一次体会到人之妙啊!原来有这么多人这么可爱,这么关心别人。”
实际上来讲的话呢,说句实在话,大家在一起共修,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其它的,应该是没有分歧啊。你念佛,我也念佛;我念佛,你也念佛。没有什么,是不是?大多数情况来讲是没有利益的分歧,也没有要争的一个东西。社会上要竞争,要挣钱,要发展,有竞争性;这里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竞争性,除非你特别是官迷,想当官,想统治人,想争职位。如果你没有这个心的话,这里没有什么好争的,属于一个无争的世界。
我们这个僧团遗憾的就是什么呢?一些真正修成的人还比较少。如果真正有修行比较成功的人来管理僧团各种执事,那这个就是极乐世界的极乐世界了。因为现在矛盾在哪里?矛盾在执事的修证的水平还不够高,心理的水平还不够高;矛盾在执事处理不好斗争心和柔软心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去管这个僧团,没法交差,僧团必须有管理;如果管僧团,那就会产生某种斗争的心理,就觉得谁不服气啦,谁不服管啦,等等。这里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一系列的团队的问题。这个根源在这里。那么,一个是执事要管,一个是大家来清修,不愿意服从管理,这个中间会发生冲突,会发生烦恼。其实,只是一点冲突、一点烦恼而已。那么,实际上来讲,根源在这里。
如果撇开这个东西,你愿意接受管,愿意被管;然后,去掉管与不管、公平与不公平、公正与不公正的分别相。如果你去掉管与被管、公平与不公平、是与非、对与错这个分别相,那你就在这个僧团得大自在;如果你去不掉分别相,你有分别心,你就看这个人管得不对,那个人管得不对,这个人长了,那个人短了,这个人是,那个人非了。都是你自己的念头作怪。其实来讲的话呢,你说这个执事来管事,他是个暂时的状态还是个长期的状态啊?暂时的状态——他今天这样管,他会不断进步,他也在进步啊,明天那样管,后天那样管。所以,他这个状态是一个暂时的状态。你对这个暂时的状态染著了,产生烦恼了,产生情绪了,产生看法了,这就是你的业障。
为什么说平等度一切呢?加慈哀于一切,平等心度一切呢?平等心是最高的智慧。你说,这个执事这样管、那样管,那个执事那样管、这样管,其实都是为僧团故,为大家故,其实影响不到你什么。究竟能对你有多大的影响?对你的修行有多大的影响?其实,是你的情绪接受了影响而已。如果你不接受影响,你有多大的事呢?你们想想看,有没有大事啊?没有多大的事,是你受用了大事。知道吧?而且,这件事情其实对你的修行,真有那么大的影响吗?其实影响不到你的修行。从时间上影响你的是一点点,空间上影响的也是一点点,情绪上其实也是一点点。但是,你把它放大了,放在心里了,装不下了,烦恼了,甚至产生敌对的、冲突的情绪,就是这么一个事。所以,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其实没有关系。
一直我在想啊,大家要学会相处之道。你们关于相处之道的预期都有问题。有没有问题啊?有非常大的问题。你们每一个人的预期都是不着实际的,你要调整你的预期啊。你来道场了以后,你就把出世间的人都想得非常神圣、非常庄严、非常清净、非常有秩序、非常公平、非常平等、非常没有问题。有没有这个预期啊?这个预期合不合乎现实啊?你这个预期不改,会不会烦恼啊?如果你把这个预期调整一下,还有没有烦恼了?就可以没有烦恼。明白了没有?调整预期可以降低你的烦恼。你要知道啊,大家都是凡夫,都有习气,都会显现。显现影不影响主题啊?不一定影响你的主题。第一,不一定影响僧团的主题;第二,不一定影响你自个的主题;第三,更不可能影响别人的主题。你不看别人的主题,老看别人的垃圾,自己生烦恼,是不是业障?是不是自己的业障啊?这才是你内在的业障,这才是你一而再、再而三所犯的业障。明白了没有?预期错了。
然后呢,第一,你所预期的秩序是错的。你的秩序怎么产生的?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的。是不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的,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的?和实际会不会有差距呢?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要调整你自己的预期。你的预期不调整,就是你烦恼的根源。你那个预期不知不觉地产生,依据你的经验产生,依据你的想象产生,就是一个什么镜子啊?哈哈镜。是不是啊?你带着那个预期来了,你那个预期不调整,你就有烦恼。
第一,你要知道,任何人都是来帮助你的,任何人都不欠你的,不要对任何人提出要求。如果你有一个提出要求的心,烦恼不烦恼啊?你比如说圆Z师在客堂,你就觉得圆Z师应该这样管,应该那样管;你这样不慈悲,你这样没水平,你那样没智慧。你的预期是不是错了?你这个预期其实根本影响不到他,可是呢,完全实在地影响到你。是不是这样?而你这个预期岂止是,你们要看到是最最不可靠的。哪天做梦,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什么人跟你说两句,你就想,我要找个地方好好修行,你的预期就产生了。到这儿一看,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产生烦恼。所以,要调整自己的预期。
然后要注意到,对任何一个修行人,哪怕他来在这儿念了两声阿弥陀佛,你都要有感恩之心。他来这儿喊两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对你有帮助没有?他就强化了这个能量场。他对这个能量场有正作用,对你有没有正作用啊?他那个副作用有关系没关系啊?他正能量留下来了,负能量全部他带走了。是不是啊?所以,你对这个人都要有感恩之心。
一棵小草,它每天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你应该有感恩的心;这个大地,你每天走在上面,尤其是大殿的大地,多少人在这个地板上恭敬礼拜,这个大地承载了多少人的恭敬和虔诚,是不是啊?是不是黄金地啊?它的相没有黄金,但它的内容是不是黄金地呀?应该不应该有感恩的心啊?别马虎,知道吧?你说,你们所住的一砖一瓦,吃的一粒米、一片菜叶,都是十方供养啊!这个十方供养的(人)有没有人给你们提出要求啊?没有。这个社会有没有给你不要求,白给你的东西?有没有啊?但是,在这个寺院就有。所有的你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家供养的。这个供养呢,没形没相,胜不胜过黄金啊?是不是金色的?所以,应该不应该有一个深重的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啊,可以度化一切的烦恼。如果你真正地感恩,真正地感动,会不会有烦恼啊?没有烦恼了。自己太渺小了,是不是太沉甸甸的了?叫“十方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哪!真的比须弥山都大。所以,我们应该对每一个人,哪怕人家临时来的人,都要有充分的、具足的感恩的心。如果你这个感恩心的分量够了,就不会挑别人毛病了,就能包容一切人了,就能宽容一切人了,就能装得下一切的人,那你自在不自在?所以,感恩是修行,并不是给别人的施舍,并不是自己的态度。你有感恩的心,就拓展了自己的心量。所以,我们对每一个人要具足感恩,不要挑毛病。
其实,好多时候,你们都有潜在的一个心理,都有一个人家好像欠你的一样,(认为)人家应该这样管,人家应该这样做,人家应该这样修行,人家应该这样对你。都是一个要求别人的心,都是觉得人家欠你的心。对不对?这个心地你要不改,烦不烦恼啊?这真就烦恼了;如果你要改了,有没有烦恼啊?没有烦恼了。
那么,修行是心地法门。我们从一个要求别人、要求环境的心,从一个评判别人、评判环境的心,转换成一个不要求别人、感恩别人,不要求环境、感恩环境,实实在在地老实地修行,老实地为大家,老实地成就大家,老实地回报环境、回报大家的心地,你说这个心地好不好啊?这就是一个能够安住的心地,这就是一个没有烦恼的心地,这就是一个修行的心地,这就是一个可以做到六和敬的心地。
你们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大家在一起多么的不容易啊!你承受着受用了每一个人的恩泽。是不是啊?其实来讲的话呢,有的时候呢,你承受了所有人的恩泽,但是呢,你又影响了所有的人。你的习气、毛病有没有影响大家啊?有影响大家啊!影响大家。所以,你就形成一个永远感恩大家,永远觉得欠着大家;永远感恩大家,永远欠着大家的心地。你以这种心地来修行,再加上你精进的心地来修行,你就可以断除一切的烦恼,克服一切的困难,并在任何环境相、任何时间相、任何空间相、任何他人相、任何自身的心态相中达到安住。
你有一个安住的心地,有一个不急不躁的心地,然后,你一步一个脚印,你有一个决定信心的心地,就像我昨天跟你们讲的,修行就是这么简单,就这么回事。难,难在哪儿?难,难在克服自己的习性;难,难在自己不要懈怠,不要懒惰,不要放逸;难,难在不要去看别人的是非、长短,不要挑环境的过错,在任何环境当中你能安住,任何他人相当中你能安住。难,就难在这个方面。
其实,所有难的地方在哪儿呢?就是让你傻人傻念这一声佛号。不愿意念的时候能念,强迫自己念的时候也能念,假念的时候也能念,大家都不念的时候你也能念,等等等等。
其实,要做的事很清楚——念佛;念佛的标准很清楚——相续。那么,相续到什么程度的标准,你要知道,要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不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如果我刚才讲的第一种,你缘起清净了,身心清净了,环境清净了,你在这儿“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该睡觉照睡觉,这是一个小学生的水平。不要安住在小学生的水平上。要知道,何为念佛?不是说,身体好了,情绪好了,环境好了,没人捣乱了,你会念。这只是一个小学生,甚至只是一个学前班。你要知道,应对复杂的环境、复杂的心态、复杂的身体的状态、复杂的他人的状态,这种状态当中,任何状态下都会念佛,这叫会念佛,这叫念佛,这叫真念佛。你的知见要调整出来,要勇于去接受一切的考验,这叫念佛。其实,要做的就是这件事,不是别的事。那么,实际上来讲,就是这样。
那么,这是我们讲的这个相互之间的相处,应该是什么心地,应该消除怎样的预期。要知道,第一,环境,你是自己不能选择的,不要对环境有预期,有预期是烦恼的根源;第二,要知道,这个环境当中,这么多人相处当中,各种各样的人一定都有,各种各样的做法一定都有。这里要修行你的平等心、无分别相。你把平等心修出来了,无分别相修出来,无染著心修出来了,那才是大修行,那个心态才是平稳,才是安住。那既然环境当中一定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你在这个问题当中要学会安住,学会修行。这样的话呢,都不挑环境的毛病了,不挑他人的毛病了,那么,这个时候自己安住,就办事就行了。说到后来,都像说白开水一样,越说越没味道,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暂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