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当然啦,针对我们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一下子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有应对这个现实的办法。既然你做不到一直这样走,那怎么办呢?接下来就要解决一个问题——放而不逸、懈而不怠、懒而不散。
那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从心地上来讲呢,你要知道,我有毛病,我有习气,我得缓冲一下。注意啊,是缓冲一下,这个念非常重要。“哎呀,我实在走不动了,晚上我要休息一下。”哎,往这儿坐一下。一坐,在还没有形成,还没有生出懈怠的心之前,赶紧起来,这叫“放而不逸、懈而不怠、懒而不散”,你就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以后,就让你有个缓冲,缓冲一下。那么,这是讲的缓冲法则,给自己一个缓冲的余地。
这个缓冲的余地,你的心地虽然有漏,但是是一个局部的漏。也就是说,我就好比讲呀,释迦牟尼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边讲,这个猴子啊,不是讲心猿意马吗?就像这个猴子,就像你手拉着个猴子,只要把这个猴子脖子上套的这个绳子拉住,这猴子能不能控制住啊?绝对能控制住。对不对?如果你不拉它,“嗖”,上树了,好不好办?太难办了,抓不住它,抓不着了。这个绳子不能丢。这绳子不丢,这猴就能控制住;这绳子丢了,你就被它控制了。是不是这样?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你要牢牢记着有个缓冲法则。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有所缓冲,但不能让自己睡得像死猪。知道了没有?如果有一个缓冲法则,就是让自己——我的预期不是睡满八小时,不是痛痛快快、四面仰天在那儿躺着,哎呀,好舒服;不是痛痛快快洗个澡,按摩一下,再冲冲凉,泡一泡,躺在那儿。这个世间想不要有。那叫世间想,那个重视的是世间的相,不是休息的实,知道吧?那都是打妄想。然后,你的想法是什么呢?“哎呀,我能坐一下、缓冲一下就美得不行了,好享受!已经好惭愧了。”得有这个想。如果你的心地转到这方面去,你就可以修行了;如果你的心地老有亏欠,你老觉得,“哎呀,我又没吃好,我又没喝好,我又没睡好,我又没恢复”,那完了,那就完了,那就完蛋了。这一方面的心里的差距太为巨大,潜力太为巨大。
我们前段看到一个刘菩萨,肺癌晚期。你们都看到了,一次只能走十分钟,要人给休息二十分钟;护得好,再行十分钟。都记得啊?你看看,如果他要有个休息好的心,早就倒地下了。是不是啊?因为他有一个不服气的、勇猛奋进的心,所以,三天三夜之内,他至少搞了100多次;然后,第四天开始突破;竟在七天之内,他身体康复几乎如初啊。你看,就是这个,你没有体会其中的心地啊?如果你也体会其中的极限的妙义,体会其中心地的妙义,如果你认为有极限,早就倒地下去了。对不对?事实上证明有没有极限啊?没有极限。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太照顾自己。“哎呀,我没睡好啊;哎呀,我没吃好啊;哎呀,我没休息好啊;哎呀,我精神不好啊;哎呀,我一直在头疼啊。”头疼也可以做事,它疼它的,你做你的,等等。所以是这样。那么,这个休息呢,一定要确立一个放而不逸“缓冲法则”。缓冲的心,就是一个愧疚的心、一个忏悔的心,用这个心地来休息。
那么好,第一,我给你一个缓冲的法则。一般来讲,说句实在话,你有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对)般舟行人来讲是足够了。那么,在这五个小时的时间内,这个足够的时间内,我们来折腾。这五小时之内你们怎么折腾呢?
好,第一步,培养你这个少欲知足的心,培养你放而不逸的心。第一步,怎么放逸,怎么叫放而不逸呢?先这样,比如说,十点钟开始,你们这个精进团队来了。最好这个关房能分两段,两段之间能隔音。这第一段呢,就是精进的;这个隔壁呢,就是十点到三点五个小时,是要休息的地方。那么,休息的人怎么办呢?在这边休息。这要休息的人呢,比如十点钟困了,困了才可以休息啊,不困不能休息,困了可以。
困了以后,第一件事,要困的人困得不行了,就是困得不行了,不能马上采取措施睡觉。困得不行了,给你坐。坐什么呢?这个屁股坐到这个凳子上,坐到凳子上,不能坐得太多。坐得太多就是放逸态,就会懒惰,就会生别的心。你掌握吧,大概坐屁股正好,也就说你这个屁股的量三分之一,不要超过一半,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坐下来,坐在这儿。坐在这儿以后,然后怎样呢?坐下来,腰要直起来,腰一定要直起来,腰要伸起来,头要伸起来,自然坐在这儿。哎,这就不是放了。你看,本来站着,让你坐下来了,不是放了吗?放了,你头不能低,不能歪,不能靠。一靠,就放而逸,懈而怠,懒而散;不靠,就放而不逸。是这样,就这样。
好,你坐在这儿,你把呼吸当成是阿弥陀佛。那么,这个时候不用念了,也不用金刚念,也不用大声念,也不用金刚念,也不用默念;心念,心念心听。心念什么呢?就这样,我要给你念出来就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不念出声,也不作意,就是一个简单的“阿弥陀佛”的不断地相续。
然后,呼气,吸气,一呼一吸,把全身的毛孔、全身的细胞、每一个部位都在呼吸,和法界连成一体,法界所有的能量都吸进来,都到你身体体内,全部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吸的时候在静,不呼不吸的时候也在静,呼的时候也是阿弥陀佛,呼吸就是阿弥陀佛,一呼一吸都是阿弥陀佛。呼的时候,这个阿弥陀佛全部出去;吸的时候,阿弥陀佛全部进来。其实,这个呼吸念佛啊,是最快地能够达到和法界共振、共融这样一个效果。尤其是你这个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深度的呼吸,更是这样。
然后,腰要直,直起来,好像你的腋下,好像这个每个拐角的地方都有气球垫着一样,这样念。这样去念,如果你的心地是立着的,往往你经过一天的念佛之后,一直没有休息嘛,坐在这儿很快可以入定。入定功夫好的人,可以这样一坐坐四个小时;入定功夫差的人,也可以这样坐个十分钟、八分钟。那么,坐在这儿,当然这叫“一坐觉”。坐在这儿,你比如说突然忘我了,突然又想回来了,这一坐觉。
那一坐觉之后,不要贪著坐,不要染著坐,不要问坐的感受好还是不好。好了,尤其不能染著;坏了,尤其不要弥补。然后在这儿念,一坐觉。忽然觉过来了,好,马上起来。起来,如果你能一坐觉起来的时候是清醒的,不是昏沉的,然后呢,清醒的时候就这样默默地在用功,用这种默念的功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继续这样慢慢地去晃;晃了,又产生困意了,好,再做一遍,再这样,然后,再起来;如是三次。
如果你的心地够决定,够坚定,够清净,这五个小时啊,你中间坐三次就够了。当然,如果你觉得不是太困,你坐三次或者坐五次都可以,又是坐和念相间来度过这五个小时。这五个小时属于止静的时间。用功,这样用。
还有一种是什么呢?你心地不清净,坐在这儿,那么,护法就要管起来了啊。比如坐在这儿,你要管他的坐姿,坐姿要管。最主要的是什么呢?如果他坐在这儿这么一晃,好了,对不起,你叫他起来,叫他强迫起来。起来以后,他这样的话,他坐得很短,他有的一分钟、两分钟,有的十分钟,他就“噔”一下子。好了,起来;走完了,可以再让他坐,再坐下来,再来一次;再坐下来,再来一次。他有的可能半个小时就搞了三次。可以,三次吧,三次可以了。三次啊,起来。
三次起来以后,又困了,怎么办?可以躺,允许你躺下来。躺下来,看着啊,一觉醒。这一觉让他躺着,不动可以,只要一翻身一动,哎,起来,一觉醒起来。第一觉睡给自己的,第二觉睡给贪嗔痴的,赶紧起来。就给你一觉,这五个小时之内就给你睡一觉。三次坐、一次睡的机会。这就是放而不逸,缓冲,放而不逸、懈而不怠、懒而不散。这第一步,第一步培养如果你能三坐,三坐就能把这五小时给结束。
还有,逐渐你从五小时缩短为四小时,从四小时缩短为三小时,然后从三小时缩短为两小时,从两小时缩短为一小时。当你在不断缩短的时候,你就可以逐渐,其实这就是不倒单。不睡下来就是不倒单,睡下来就是倒单。
然后,你就可以练常立三昧了。如果你能够坐一个小时就好了,你就逐渐训练,最后坐下十分钟,坐一坐就可以了。可是,一旦你坐了十分钟就可以以后,你自己突然有一天觉悟了,“我坐这十分钟干啥?不坐了,还不如我站着”,就变成常立三昧了,就站着,整天喜欢走,整天喜欢站,不喜欢坐。能到什么程度?立禅祖师曾经是三年,三年不吃饭,不说话,面壁立修——面对这个墙壁,走过来、走过去,走过来、走过去,立修三年。可以达到这种。这是活生生的人啊!不是神,也不是菩萨,就可以达到这种实证、实修的境界。逐渐就可以练,练这个了。
那么,这样是一个把你的休息之心、亏欠之心、放逸之心、懈怠之心都度掉,把你的精进心,微细的精进心都给它立起来。
真正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在这个封闭的环境当中,手机全部收掉,全部日中一食。然后,女众嘛,第一步,一个水煮菜,还有别的菜;一个水煮菜,一个罗汉菜,两菜;一个有味,一个没味。然后,鼓励吃水煮菜,但是,给你过渡罗汉菜。那么,这样把这个饮食控制好,这样去弄。
逐渐逐渐,第一个月是五个小时,第二个月就四个小时,第三个月就三个小时,逐渐推进,第四个月两个小时,第五个月一个小时,每天就一个小时。第六个月就是,这一个小时就逐渐给你约束到半个小时,第六个月半个小时。第七个月开始,训练常立了,常立三昧。这就开始训练了,开始训练90天了。估计这么折腾下来,弄不好你们就折腾到明年结夏的时候了。好,这是讲的怎样做到放而不逸、懈而不怠、懒而不散,怎样一步一步这样去训练。
再其次,我们就是要训练还有很多其它的内涵:怎么样去跟节奏啦,怎么样去形成共振啦,还有怎么体会微妙啦、音声啦等等这些方面,要逐项、逐项地去训练,包括护法的要点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具体的内容啊。
好,这是讲的我们要成立的这个女众的闭关中心。男众的已经建立起来,就不说了,类似这样一个形式。但是呢,就是照顾大家,给大家一个缓冲的余地。前边两个月给你有罗汉菜,有水煮菜;到第三个月开始,只有水煮菜,没有罗汉菜。逐渐逐渐要适应,适应这个过程。这是讲这个菜,菜的问题。
这是勇猛精进中心。那么,还有一个流动的精进中心,就是人员可以流动。但是,规矩一样,规矩要非常严格,非常严格。把这个流动的,就是公众的这样一个勇猛精进的平台建立起来,那些真正想勇猛精进的人,就有勇猛精进的去处。这是这个问题。
那么,真正的妙处是什么?第一妙处,我再讲深一点的啊,在于自己能够如弹指间,在共修的时候,走个七天八夜,走个三天四夜;然后,不论什么时候来走,不论什么心情来走,不论这个场能如何,不论谁组织,都能走个弹指间过去。这是自己的水平啊。
再其次,能做到什么程度呢?能做到出来能带众,能把护法和行法融为一体,能在护的和行的过程当中,三天四夜弹指间,七天八夜弹指间,自己不昏沉,精神,或者基本不昏沉,很精神。然后,能够把护法和行法融为一体,能够在佛号的引导下,完成三天四夜。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自己能做一个领众,用麦克风来带领大家三天四夜、七天八夜,一边带一边护,如弹指间过去。这是再一个水准,就是能够带众,能够带众过程中能够行成这样。
再一个水准,自己能够独立修行。搞到一个山洞里边,或者搞在一个什么地方,能够三天四夜如弹指间。一个人独立修行,三天四夜、七天八夜如弹指间过去了。
再其次,给你放到菜市场,放到那屠宰场,你在那里转,一边走,一边念,转个三天四夜,转个七天八夜,不生思,不生想,弹指间过去。不怕别人看,不怕别人围,你只管念自己的佛,三天四夜弹指间,动中定做到了。
然后,再其次,逐渐增加七天八夜、十四天十五夜、二十一天二十二夜、三十五天三十六夜、四十九天五十夜,然后再做九十日夜,等等,就这样一个。
这样,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都有每一个层面的妙处,这是妙,这是其中的妙。
再其次,大家注意啊,不管是三天四夜还是七天八夜,不管是带领大家修还是自己修,还是在闹市里边修,有一个要求:你能做到不选择任何的环境状态,不选择任何的身体的状态,不选择任何的心理的状态,不选择任何的业力的状态,然后,在这里都能实现极限。
什么叫极限呢?你们想想看啊,演幻师第三个九十天的时候,卯足了劲儿,如理如法走完了三十八天。走得正起劲呢,不知不觉的时候,“扑咚”就屁股坐地下去了。自己起来,起了三次都起不来,真起不来。这时候,生了退心,没了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算了,结束吧。”当然,种种因缘没有结束,接着走。
你想想看啊,演幻师大象腿,我不是讲过了?至少四次,一夜之间就跳平了,踏平了。可是,这一次来了三十一天。三十一天大象腿,痛得大汗淋漓,黄豆大的汗珠一粒一粒往下掉,真受不了啊!一个一夜之间能踏平大象腿的人,并且有点洋洋得意的人,“你看我厉害吧!第一次干过去了,第二次也干过去了,第三次也干过去,第四次也干过去了。”这次干了三十一天干不掉,你说,绝不绝望?非常绝望,真的绝望。而且就打电话跟我说,“师父啊,不行了,我不是这块料。算了,我回去了,受不了,出关吧。”
后来,我给他做了工作,让他完全接受这个大象腿的事实,并做好了准备。我就问他一句话,我说,“你这大象腿是你的因果不?”他说,“是我的因果。”我说,“如果是你的因果,这个因果要持续到你最后往生之前,要死之前,你还念不念佛了?”他说,“那我得念。”我再问他“往生不往生啊?”“那我得往生。”“想明白了吧?好了,接受吧。”结果他说,“我接受了。”一天之内,两条腿就消掉了。他说,“我接受了,咦,奇怪了,这么痛,痛在哪儿?在哪儿?我看你痛成啥样?在哪儿?”他就去找这个痛——遍寻不见!为什么找不见了?他接受了那个痛了,找那个不能接受的痛,找不见了。知道吧?痛还是有的,但是找那个不能接受的痛找不见了。心理突破了,超越了所有的痛了,“叭”过了关了。这个叫极限,这极限,真的。
我跟你讲啊,你看看那些修般舟的大德的故事,你们去翻一翻,多少人行完九十天,那腿还是肿得不行;多少人那个腿肿得不行的时候退下了场;多少人那个腿肿得不行的时候改了道。知道吧?所以,这个突破的意义真的非常重大。
我们有一套独特的“四个至诚”的理论。这个“四个至诚”的理论对于接受一切的挑战和障碍,对于般舟行法过程的大象腿的难题,是非常典型的。这次在演幻师三个九十天的实践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证,高级别的体证啊。你看这就叫极限,这就叫极限妙用啊。以前演幻师,根本说不上……他没怎么学佛。我不是跟你们讲了,是个烧烤店的小老板,是一个非常斤斤,不是斤斤计较,毛毛都计较的人,一毛一毛都计较的人。最后现在变成一个非常慈悲、非常有献身精神、非常关心大家、非常勇猛精进的一个人。彻底地转换,福报也彻底地转换。所以,这叫极限考验。突破极限,绝处逢生,极限妙用。这是其中的奥妙。
当然,再到最后我告诉你啊,你就变成这样,杜绝一切外缘,摒弃一切缘起,自己找一个地方独立地去修,一个人在山野里边,静静地修九十天。九十天也好,九百天也好,就在那儿念。知道吧?什么都不要了,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不挂碍了,什么都不想了,只是自己在那儿念。甚至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不坐不卧,不眠不休,不扶不靠,不跪不拜,一切都不要。真正的不食不语,面壁立修啊。不管三年也好,三个月也好,多长时间也好,那个时候所起到的妙,那才叫真正的奥妙。而且,那个妙又不染著于任何的妙,就是看到十方诸佛世界,心都不动。如如不动,没有欢喜,没有挂碍,没有担心,更没有恐惧,也没有任何梦想。真是“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挂碍。那个才叫绝妙,才叫微妙,才叫真妙,才叫深妙。阿弥陀佛!
好!讲完了佛法的奥妙,以及怎样得到奥妙的一些层次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暂无附件